簡體版

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

冷兵器時代的作戰兵器,在不斷的發展,不過總體的發展,是逐步的走向遠程,大名鼎鼎的蒙古騎兵,也是弓騎兵,而不是單純的騎士,而且在政府了回回之後,獲得了攻城武器回回炮,這才對南宋保持了強大的壓力。

原因很簡單,早期的步兵之間的攻擊,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是很正常的。

除非是正規士兵,對上毫無防護的輕步兵,否則的話的,以一當十,以一當百這種的,很少出現,都是正規軍,而且裝備差不多的前提下,雙方的傷亡數量也是差不多的。

真正攻擊力強,而且無損的,就是遠程,從唐朝開始,伴隨著對于弓弩的研究的深入,弓弩的作戰能力也開始提升,到了宋朝,遼夏宋三國,都有遠程攻擊武器。

遠程的攻擊,總是比近戰,效果好很多,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無損的獲勝,比起一般兵種來說,要強橫很多。

正是有這些基礎放在前面,長弓這才可以在北宋大規模的普及,在以長弓為主體的作戰方法之中,無論是重甲步兵,還是重甲騎兵,它們的所有的作用,就是為了幫助長弓拉開空間,在保持距離的前提下,長弓的威力,可以盡顯。

神兵利器,或許對步兵和重甲目標有一定的殺傷力,它增加的是殺傷力上面的,對于防護能力,沒有多少的增加,趙信當然不可能把精心打造的鋼甲,給流出去,這樣的話,哪怕是拿著神兵利器的將領,面對著長弓,也跟普通人沒有任何的區別。

正是清楚這一點,趙信把這個神兵利器擺上了商品台,甚至不懼怕流入到遼國。

在趙信看來,流入遼國一部分的神兵利器,對于北宋沒有太多的影響,反倒是可以獲得一些利益。

遼國跟北宋不同,以武立國,神兵利器,對于遼國將領的吸引力,遠在北宋之上。

在過去的一年多之中,趙信陸續已經送給仁宗超過100把的神兵利器了,並且推薦了這些神兵利器的去向。

或許,仁宗沒有認識到神兵利器的雞肋作用,可是在發現了北宋最頂尖的匠人都沒有辦法仿制,不存在泄露的前提下,當然是按照趙信的建議來,其中的8成,已經通過各種的渠道,流入到了遼國。

神兵利器,那是切金斷玉的武器,本身就比較難得,價格非常高昂、

神兵利器,在北宋大名府的拍賣價格,都超過2000貫,到了遼國,留更上一層樓,翻了十幾翻,最少也達到3萬貫,這還不是現金,而是一些遼國特產,比如說駿馬,比如說各種珍貴的藥材。

這些商品放在北宋,同樣是緊俏的商品,只要稍稍的降低價格,就能夠輕松的銷售出去,比起在遼國的折算價格,最少翻兩倍,扣除其中路上的運輸費用,還有必要的打點花費,一把武器利潤幾乎可以達到7萬貫左右。

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剛開始,仁宗或許會想著,對這些流出控一控,別流出太多了出現問題的。

可是當第一批10把,經過了一個月的時間,成功的銷售出去,並且拿到了遼國的一些特產品回來的時候,仁宗驀然了,10把70萬貫,這些武器也是白得到,雖然他不知道趙信哪里的本錢是多少,可是肯定會比拍賣的價格低,按照一千貫的標準,10把1萬貫的成本,換到了70萬貫。

70萬貫,絕對不是一個小錢,哪怕是對仁宗這麼一個富可敵國的皇帝,說實在的,北宋的財務緊張之後,北宋的皇宮就沒有寬裕過,在整個封建王朝之中,也只有北宋,是沒有大規模的興建和修繕宮殿的。

宋朝在歷史上,留下了波瀾壯闊的清明上河圖,顯示了11世紀北宋京都的生活,可唯獨沒有皇宮的景象,兩宋的皇宮,在整個歷史上面,真的不算什麼,充其量就是一個大一點庭院而已。

就這樣,在真宗和仁宗的歷史上面,還有好多次,因為雷擊宮殿引發的大火,燒毀宮殿之後,卻沒有錢來修理。

到了仁宗更加悲催,甚至連皇帝基本上維持生活的費用都沒有,這可是歲入超過2000萬貫,那個時代收入最高的國度的皇帝。

也就是趙信出現了之後,仁宗的日子才好過一點,單純一兩年之內,趙信直接給出的現金就幾百萬貫,更別說一些實物,這些東西出現,才保持了仁宗的皇室體面。

哪怕是如此,仁宗也不可能不把70萬貫,不放在眼里,這個中間的利潤率太高了,僅僅是趙信給的100把武器,就能夠獲得多少收益,陸陸續續的,流入到遼國的,就有80把之多,單純80把武器,就可以換到500萬貫以上。

這個哪怕是對目前的北宋而言,也是一筆龐大的數字,更別說是單純對仁宗,當然了,很快,這筆錢就被葉清臣弄走了,但是仁宗卻不得不重視。

最關鍵的是,樞密院提出了一個方案,用神兵利器支援一下的隱秘戰線。

在北宋的神兵利器,在整個遼國大幅度流傳之後,一些攀比心理開始出現,遼國的王公貴族,那個不想要一個,這就給了隱秘戰線巨大的機會。

在經過了的仁宗的許可之後,皇城司得到了10把神兵利器,通過這個寶貝,獲得了一定的便利。

遼夏之戰,是一個暗子的出現,讓北宋獲得了最大的好處,否則的話,這一戰的結果,很可能是西夏取勝,獲得巨大的提高,這對于北宋而言,不是什麼好事。

本身,西夏就是北宋的心月復大患,在一定意義上面,對北宋傷害最大的,不是最強遼國,而是西夏。

歷史上,就是如此,在經過了遼夏之戰之後,雖然一直都被遼國敲打,可是西夏的作戰能力明顯增強,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不停的給北宋放血,最終讓北宋的經濟,惡化到一定的程度。

借助著10把神兵利器,這些後來布局的間諜的地位更高,可以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也因此,整個遼國的一切,向著北宋敞開了,在清楚了遼國的虛實之後,北宋,也開始了一個新的大規模的行動,這是從真宗之後的第一次,一場真正的戰爭。

連遼國這樣敵國,趙信都可以輸送幾十把神兵利器,更別說海商們,海商們追求的,是更加輕便的,且價格更高的東西。

神兵利器的出現,特別是可以十幾二十把的購買的時候,這些海商們當然有興趣。

無論是在阿拉伯,還是在印度,在11世紀的時候,戰爭都比較頻繁,在戰爭較多的時候的,武器的價格也就較高。

這中間,也不得不提出一個小插曲,一位來自天竺的商人的,他提出了讓烏茲鋼刀跟這個神兵利器比較,本來的意思是想要壓價,這種烏茲鋼刀,在印度,也是相當稀有的,烏茲鋼的產出不少,可是能夠有能力制作烏茲鋼刀的,卻不多,並且分布在***教的地區,甚至某些情況下,阿拉伯地區的工匠都比較多。

這個天竺商人的目的,只不過是壓價,一款神兵利器,顯然是凌駕于普通的武器之上的,這一點,也是測試過的,普通的刀具,很輕易的,就被神兵利器的切斷,這樣的武器,已經有了價值,評論它跟烏茲鋼刀的差別,沒有多少的意義,就算是他本人,也沒有很大的意願,推動這個測試。

趙信知道之後,卻如獲至寶,烏茲鋼刀,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大馬士革刀的前身,這種世界聞名的武器,趙信作為冷兵器的愛好者,也是深入的研究過。

歷史上,處于比較高水準的大馬士革刀,它們的硬度在58-60之間,通過特殊的工藝,可以在刀身上形成花紋,這個花紋,也是大馬士革刀的重要表現形式。

連大馬士革刀都是這樣,早期的烏茲鋼刀,是不如大馬士革刀的,它的硬度還要低一點。

定海軍的這種神兵利器,因為趙信的出現,硬度高達63,比起後期的大馬士革刀,都要高出3的硬度,更別說是早期的,保守估計,高出5應該沒問題的。

5的硬度,基本上就代表了一個檔次了,代表著刀具的性能問題的,而更加出眾的,還是在刀具的的打磨上面。

趙信算是涉獵比較廣的,他喜歡長弓,也喜歡冷兵器,曾經有國外的大能,發過世界上最鋒利的開鋒,那個是有一定的標準的,現在沒有合理的測量工具,可是趙信只要讓高手們,按照這個來磨制,或許達不到那樣精確的程度,可是鋒利程度,已經提升了幾個檔次。

畢竟,古代的工匠,都是根據經驗,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打磨的程度不是非常的專業。

本來就想要把這個中國刀劍,推廣到世界各地,賺取豐厚的收益,現在,這個天竺商人,主動的送上門來,還能不借助這個機會。

烏茲鋼刀,是公元6世紀出現的,並且因為性能卓著,成為了中亞地區,最著名的名刀,每一個將軍,都會以一個大馬士革刀為榮。

北宋的神兵利器,當然性能著重,可是沒有名氣,他只能夠有他本身的價值,而沒有名氣賦予的特殊價值,本身,趙信還在猶豫,到底用什麼方法,提升神兵利器的名聲,這不是短時間,就能夠一蹴而就的,就算是他方法,也必須要考慮一個度,第一次肯定不行了。

現在送上門的機會,他當然要把握,不但統一了天竺商人的要求,還廣為流傳。

在目前的北宋,因為定海軍宣揚的關系,幾乎在北宋的海商,都在定海軍。

這部分海商的數量很多,就算是有一些船只被定海軍雇佣,他們也都留在定海軍,畢竟,定海軍目前,各方面的發展都不錯,比起泉州和廣州,都要強一點,還比較宜居。

海商們,都是財大氣粗的,他們為了自己的安全,盡可能的會加強他們的安全的,護衛和武器就成為重點。

來自中亞的這些海商,他們基本上都配備了一些烏茲鋼刀,不過數量不多,只有護衛之中,最勇猛的才會配備。

現在,定海軍居然想要用他們的神兵利器,跟烏茲鋼刀對比,當然是吸引了一大批人,最少有數百位海商前來。

趙信怕他們不來,只要來的人更多,就足以宣傳這個神兵利器,結果肯定是這邊贏。

硬度更大,超過了一些,但是不多,可是更加的鋒利,這可就要了老命,趙信想不出來,有什麼理由,會失敗。

當一個精品的烏茲鋼刀,跟定海軍的神兵利器產生踫撞,本身,趙信是想要讓孫吉出手,這樣更加萬無一失,孫吉對于力量的掌控,哪怕是同樣材質的刀具,也可以消斷對方。

可是想了之後,還是不要了,神兵利器本身的性能,已經相當出色的,還是比較公平一點,他甚至沒有讓定海軍出手,而是讓海商們公選出力量和實力差不多的兩個人。

這中間,那個天竺商人,也是對烏茲鋼刀信心很足,也就沒有做手腳,這兩個人,也算是海商護衛之中佼佼者,大家都知道他們的實力相差無幾。

一場比試,萬眾矚目,可是進行的卻很快,主要是集中人員,並且選擇場地的問題,一旦人員確定,場地布置,比試的過程非常的快。

結果當然是定海軍贏了,雙方都沒有做什麼手腳,用最公平的方法,兩道相互砍,同樣是可以消斷普通的兵刃的,在很多人以為,這會是一個持久戰,說不定,要幾十個回合,才能夠最終的出來結果,誰知道,一次對砍,結果就出來了的。

一方只是一些小小的破損,另外一方,卻是一個個黃豆大小的缺口,誰強誰弱,一目了然。

不提有些心疼天竺商人,其他人也都矚目了過來,紛紛詢問價格,很顯然,這麼一次展示,已經吸引住了海商們的目光了,只要價錢合適,他們肯定會選擇購買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