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

中原文明,歷史悠久,從久遠夏商,到周朝,最終到了春秋戰國,並入到秦,一統的封建王朝成立之後,無數皇帝,官員,歷史變遷之下,最終形成的制度,那是完美的制度,他的底蘊和根基,不是一個游牧民族來模仿,就能夠模仿的成功。

整個歷史之中,異族入侵和佔領都相對比較的短暫,就是因為這種的穩定性不強。

北宋的政權,比遼國發達,不是在戰斗力上面的,是在施政能力和掌控力度上面的,只要不是國家出現問題,徹底失去了對整個政壇的控制能力,不然的話,一條政令,就可以很快通過政令的渠道,傳遞到各個方面。

在朝堂上面,關于對遼國一戰的計劃的,在韓琦的支持之後,獲得了變化,原來還在猶豫的一些實力派,也紛紛的支持,他們支持了之後,或許整體實力,只是佔據了整個朝堂高層三分之一不到,可是有韓琦和賈朝昌的支持,已經讓仁宗傾斜了。

這可不是別處,這是燕雲十六州,這是每一代皇帝的夢魔,也是所有北宋皇帝魂牽夢縈的,能夠在任期之中,收回燕雲十六州,這對于一個皇帝來說,是,巨大的誘惑,這是足以在太廟祭奠的功勞,哪怕是一點點,都代表著突破。

當天廷議,並沒有最終確定下來,只是有了這麼一個意向,可是仁宗接下來,一步步的詢問,主要是詢問一些帶兵的將領,特別是那些之前被賈朝昌秘密換裝的那些。

能夠被賈朝昌挑選出來,第一批換裝的部隊,這都是賈朝昌精挑細選出來的,因為這是破釜沉舟,也關系到未來的命運,除了少部分,是賈朝昌的心月復,還是那種比較能打的心月復,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出色的人才。

甚至在臨時的統帥上面,也沒有選擇心月復,而是選擇了狄青這麼一個出色的天才。

狄青的名字,仁宗當然听過,包括狄青在內的眾多軍頭,被招募到宮中詢問,有了韓琦和賈朝昌打下基礎,再加上這些軍頭的,最終,給了仁宗極大的信心,最終,在仁宗協調之下,在賈朝昌和韓琦的共同努力之下,這個可怕的計劃被確定下來。

北宋的政府,非常可怕,從上到下的統一舉措側,更是如此,連變法這麼大的事情,都可以在短時間,從上到下樹立下來的,更別說一場龐大的作戰計劃。

這個計劃原來是樞密院進行的,為了保密的關系,涉足的盡可能的少,現在,全面鋪開之後,更是在相當的領域,掀起了巨大的風潮。

從上到下對于長弓的認可,讓長弓換裝,成為了最大的話題,長弓不但投入極小,還可以大規模的提升戰斗力,為什麼不更換,不過這一次更換下來的步人甲,就沒有去向了。

在整個高層之中,已經統一了意見,在一兩個月之後,幾乎必然會對遼國下手,那麼把這些裝備出售給遼國,就不太合適,雖然遼國因為戰斗力大量的損失,被元昊帶走和毀掉了七八萬的鎧甲,這些的缺口非常的大,隨便也能夠賣10萬過去,還能夠賣到高價。

就要跟遼國開戰了,卻為了錢來武裝遼國,這算什麼。韓琦和賈朝昌,都清楚,這個步人甲,在目前,禁軍新換裝的裝備面前,不說是紙糊的,卻也差距極大,可是在其他的朝臣的眼里,這就是資敵,畢竟,步人甲比無甲的,防護能力不知道提升多少了。

就如同後世普及了槍械之後,為什麼沒有人再穿鋼鐵鎧甲,因為在戰場上,這些鎧甲沒有太多的作用,反而會因為太過沉重,影響靈活,還不如不穿。

從排隊槍斃的時代結束之後,戰場上面,與其穿著一些避彈衣,倒不如興建一些個人的掩體,並且用更加靈活的戰術來替代鎧甲,讓子彈更難命中,跟迎著子彈沖鋒的,誰都明白,那個更加的簡單。

一次性換裝的部隊太多了,主力的兵器長弓,價格非常的低廉,才200文不到,哪怕是整個禁軍,換裝50萬,加上一定的箭矢,才不過是25萬貫,這對于龐大的禁軍來說,根本就不是一個大數目。

不過除了長弓之外,其他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換裝,比如說,在以長弓為主體的禁軍之中,一個軍分成5個營,最少要有3個長弓營,幾乎佔據了禁軍的6成以上,剩下的兩個營,比較的重要。

一個是的傳統的步人甲營,還有一個則是精銳的騎兵營,這是基本的配置,長弓是需要掩護的,沒有足夠的防御部隊的,給長弓拉開距離,長弓的攻擊力根本就發揮不出來,在放過了長弓,使用短兵器的刀劍之後,長弓實際上,是拿著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相比。

跟傳統的布置不一樣,無論是步人甲營,還是騎兵營,他們的主要目的,都不是殺傷和攻守兼備,他們的目的都是成為長弓手的一個屏障,為長弓拉開攻擊距離和爭取時間。

重騎和重甲各有側重,一般是以重甲為主,在遇到有輕騎兵或者重騎兵沖陣的時候,才會用到重騎,而一些追擊的任務,也會用到重騎。

把整個的防護的力量,濃縮到了2個營上面,對這兩個營的裝備,也就非常的苛刻,或許之前,北宋的步人甲,也可以使用,可是見識到了定海軍提供的新式武器之後,還能夠使用麼。

定海軍在逐步的壟斷了樞密院的鋼鐵之後,特別是到了定海軍,成立了鋼鐵廠之後,量產了眾多的鋼鐵,特別是高硬度,特種配方鋼鐵,因為有煉鋼爐科學化的大規模的生產,他們的成本,並不算太高,只是普通的鐵貴上50%左右,甚至鍛造出來的成品,價格也不貴。

從青銅到鐵,躍升非常的明顯,可是從鐵到鋼,那就是另外一個層面了,一些添加了獨特的材料,並且輕量化武器,不但性能出眾,而且重量也輕了不少。

采用了空心工藝,全鋼的長槍,不但性能非常的出眾,硬度和穿透力非常的強,就重量上面,也比原來的長槍,最少減少了一半的重量。

這一點,不但在武器上面明顯,在鎧甲上面更加的如此,原來,一件28斤到44斤左右的步人甲,在防護能力提升兩三倍的前提下,可是重量只是不超過15斤,至于馬鎧,就更是如此了。

就算是重騎兵的馬鎧,因為防護面積足夠的大,重量也是非常驚人的,根本達不到普通鎧甲的強度,最多,就是能夠擋擋流矢而已。

可是定海軍制作出來的馬鎧,重量上面減輕了大概40%,防護力量更是倍之,一旦裝備了定海軍的這些裝備,哪怕是普通騎士,戰斗力也會大幅度的提升。

畢竟,在更輕的重量的前提下,擁有更大的防護能力,對于步兵,對于騎兵都是提升巨大,他們提升的除了防護能力之外,就是續航的能力,這一點,對于目前的新式禁軍而言,更加的重要,作為拉開經戰場的存在,如果重甲步兵和重騎兵更加精銳,能夠支撐更長的時間的話,長弓能夠輸出的時間就越長。

這些新式的裝備,就只能夠丁海軍來生產,或許能工巧匠們,也能夠制作出的上好的鋼鐵,可是這個是可遇不可求的,之前,一斤好鋼的價格,甚至可以超出普通的鐵的二十倍,三十倍,甚至是五十倍,並不是這些鋼鐵之中,添加了多少珍貴的成分,完全是不听的嘗試和實驗之中耗費了太多的關系。

哪怕定海軍降低了這些裝備的收益,這些明顯遠強于以前裝備的鎧甲,價格也不菲,就步人甲來說,價格大概是之前步人甲的一半左右,大概就是5貫左右,馬甲要稍稍貴一點,大概是7貫。

這樣的兩件核心裝備,比起之前的步人甲來說,便宜很多,可是一個軍有四成需要更換,加上價格減少,大概就是2成,可是在全北宋的禁軍之中,全部更換的話,這筆錢,還真的不是簡單承受下來的。

就算是之前,賈朝昌動用了所有的渠道,甚至從葉清臣的手中騙到了部分的資金,都投入到了30個軍的改裝之中,總數也不過是7.5萬人,這中間,也不是全面的換裝,重甲大概完成了3成,剩下的,還是使用以前的步人甲,重騎稍稍多一點,大概是4成。

現在,大範圍的換裝,在整個朝堂的力量之下,這個未來出兵遼國的主力兵種,當然得到了全面的換裝,剩下的,還只是以長弓換裝為主,最多只是一些主力兵種。

就算如此,整個換裝的過程,還是耗費了接近200萬貫資金,北宋的財務狀況已經得到了巨大的緩解,在新的年度,資金也已經出來,比起年底要寬裕一些,可是一下子抽調了200萬貫,還是有些讓葉清臣肉疼。

後來,趙信知道了大規模換裝的消息的,稍稍一想,就知道緣由了,除了收回幽雲十六州,就沒有別的了。

大規模的換裝,增加北宋實力,這一點,是趙信樂于看到的,他從來就沒有想過,用戰爭的方法,拿下北宋的權利,真的北宋不願意屈服,有太多的方法能夠達成,甚至說,整個世紀的,有多少的土地,只要北宋不閉關鎖國,不妨礙他的移民,放任北宋存在又如何。

就現在進展的速度,熱武器的出現,或許不是一兩年能夠成功的,這里面特指的是步兵武器,火炮這樣的武器,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

哪怕是鋼鐵等不怎麼達標,單純銅都可以制作銅炮,只不過耗費大一點而已,更別說定海軍所擁有的鋼鐵的基礎。

在不考慮到的移動性和重量上面問題的時候,差一點的材質,大不了增加炮管的厚度,減少一下使用的壽命,就可以讓威力提升到相當的地步,只要投入足夠的時間,就能夠做出來。

真正困難的,是步兵武器,在有限的重量和強度面前,要做好威力足夠大的武器,並且制作出足夠出色的子彈,這個基數含量不低,就算是有卡牌系統,也不是短時間能夠達成的。

可是10年20年,也不是不可以的,當成熟的熱武器出現的時候,任何的冷兵器,就是一個笑話。

整個禁軍,會階段化的換裝,單純6成長弓的換裝,就換下來差不多3成的步人甲,加上其他調整,大概就是4成左右,也就是20萬套左右。

這些步人甲,數量龐大,要處理,也只有定海軍能夠處理,趙信不會用廢鐵的價格接受,雖然說,以定海軍的實力和趙信的身份,用廢鐵的價格拿下來,也沒有什麼問題。

趙信還是覺得,這些東西是有些作用的,步人甲雖然比不上定海軍的新產品,防護力度不夠,也太沉重了點,卻正好適合交易使用。

可是以北宋的技術水準,除了定海軍,其他的就是最巔峰的,這個步人甲,又是集中了冷鍛和鎧甲技術的巔峰,很有交易的價值,或許無法跟遼國進行交易,天下這麼大,不說遠處的國家,就說近在咫尺的遼國,還有東南亞和中亞諸國,都有巨大的交易價值。

用高等鋼制作的,略顯有些肉疼,未來也不好處理,現在這個,是最合適的,不高也不低。

用一套5貫的價格,收下 20萬那套的步人甲,當然了還有雜七雜八的其他的東西的,最終這一場的交易的,總額高達的160多萬貫,這倒是讓樞密院和葉清臣非常的高興,本來,用于換裝和準備遼國作戰,大概要花費200萬到300萬貫之間,現在,一半的錢用換裝來解決了,而且趙信還承諾,不會銷售給遼國,這是何等的好事。

最高興的,實際上是葉清臣,在葉清臣眼里,趙信就真的是生財有道的,似乎從認識趙信開始,趙信就擁有點石成金的實力,錢似乎從來都沒有放在趙信的眼里,或許,有機會的話,去找趙信取取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