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

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整個中原文明的基礎,無論是曾經關中,河南,甚至是現在的河北山東,這些最為重要,也是歷史最為豐富的地方,幾乎都是在黃河流域。

曾經千年之前的戰國七雄,除了楚國之外的其余六國,都是深受黃河的影響,他幾乎可以說是炎黃文明的起點。

不過,在唐之後,因為黃土高坡的氣候條件急劇惡化,人類生活,越來越改變自然環境,造成了人類奇景的黃土高原,也造就了黃河的泛濫,黃河成為了一條災難之河,幾乎影響了整個中原。

在黃土高坡之上,在中國的西北邊陲,黃河擁有著特別的意義,黃河的水量極大的增加,是在幾字形後半部分,在山西陝西,大量的支流注入,特別是經過了河南之後,黃河水量開始迅猛的增加。

整個黃河幾字形東內側,在黃河中游,最重要的幾個支流,他們形成了蜿蜒的水系,也形成了河套盆地富庶根基,可是這並不是全部。

在韓琦的計劃之中,利用這些支流,形成一個廣泛的,密集的水網,而當第一批資源抵達之後,龐大的熱力,在支流和黃河的中間,開啟了一個系列的大型工程。

說白了,基本的農田水利建設,就是借助著地形的優勢,在相對于河道低窪的地方,興建一部分的蓄水池,然後,通過溝渠,把黃河之水,引入到這些蓄水池之中,當蓄水池之中,擁有了足夠的水量之後,就可以通過四面八方的溝渠,把水運送到各個地方去。

在沒有足夠的抽灌站,抽水設備的前提下,只能夠通過人力,還有地勢的天然優勢,進行改變。

黃河雖然是比較低的,否則,支流也就無法注入到黃河之中,但是在中間的地方,也不是沒有地勢較低的地方,再加上通過挖掘,只要挖的深一點,也可以形成相對的落差,這就成為了這些溝壑水的來源。

這樣只要黃河之中的水量充足,就可以向這些溝渠之中注水,當這些溝渠之中有了水的情況之下,就可以把旱田變成水田,大幅度的提升土地品級。

植物的生長,離不開各種的水,按照計算,一畝小麥,需要260到400立方的水,一畝水稻,更是高達的800-1000立方的水,這也是中國南北的變化。

只有南方充沛的水量和豐富的水網,才能夠支撐起水稻生長,如果在北方種植水稻,單純一個水的問題,就是巨大的問題。

北方缺水,有時候,在干旱的季節,為了爭奪水,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人的生命,兩村之間的械斗也經常是因為如此。

但是那是小河,甚至是小溪,容易受到影響,在北宋,因為對于水資源沒有合理的利用,黃河不但沒有出現斷流,甚至每年注入到大海的水量非常的驚人,保守估計,每年有1000億立方米。

按照每畝使用400立方米來算的話,這些黃河水,足夠2.5億畝的良田,在完全干旱的情況下的供水問題。

全面積的干旱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在最為嚴苛的時候,也是小規模的干旱,更別說,平均降水量的存在,大部分華北地區都愛400毫米以上,基本上滿足了一季小麥的基本需求,唯一的區別就是不太均衡,在小麥需要水的時候,未必能夠有水。

風調雨順,一直都是農民們最大的期望,一旦風調雨水,哪怕是最差的土地,都能夠獲得良好的收成,而豐收,就是農民們活下去的希望。

風調雨順不是不可能的,但是對于一個地方的農民而言,太難太難了,大部分的情況下,澆水,就成為了唯一辦法。

這中間,又分成水田,水澆地,還有旱田,水田不用說了,是最肥沃,也是產量最高,根本就不會缺水,水田形成的原因,或者是在南方地區,大量降雨和徑流形成的。

或者就是在北方,靠近湖泊河流形成的,只要湖泊和河流不干涸,他們擁有足夠的水源。

這些地方,不用澆水,甚至某些情況下,甚至還要考慮水太多了會怎麼樣,稍稍努力一下,精耕細作之下,都能夠達到四五石的產量。

沒錯,就是這樣,早在宋朝的時候,有些產量,已經跟解放前產量差不多,在沒有科學的種子之前,只要有足夠的水和農家肥,糧食作物已經能夠非常不錯的生長。

水澆地,是周圍相對較近的地方有水,可以通過澆灌的方式,進行澆灌,以保證農作物的順利生長。

旱地,就是距離水太遠,除非一些關鍵性的生長環節,才會努力的用水車拉過來點水,甚至完全不澆水的土地。

水可是說是生命之源,連生長最為旺盛,甚至可以說可以無需生長的雜草,沒有水,也無法生存,僅僅依靠著天降的水,稍稍有點問題,就會減產,就算沒問題,一年的收成,也大大的減少。

這實際上是中國北方常態,大部分的土地都是旱田,只能夠靠天吃飯,所以,大部分的畝產,不足的1石也是關鍵。

整個北方的水資源和徑流體系,是有水的,可是為什麼這麼多的旱田,原因就在于人力。

哪怕再怎麼勤勞農民,也沒有時間和力量,跑到一兩里地之外去取水,那個勞動力,就要命了。

哪怕是小麥,一個生長周期,一畝地就需要300噸左右的水,以農民的擔子,能夠挑多少,恐怕,糧食沒有打到,自己先要累死了。

可是通過溝渠連接,形成一連串的水網的話,那就完全不一樣了,中國農民的耐勞的程度,超過了世界上所有人,正是他們的辛苦,才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

只要興建龐大的溝渠網絡,讓水可以在網絡之中平穩的分布,水網周圍一兩里的範圍之中,都可以變成水澆地,這樣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對于勤勞的農民來說,他們完全可以承擔這個強度的勞動。

一個水澆地,對于土地的提升,非常的可怕,看起來,畝產從1石增長到了2石,或者是2.5石,可是換算到一個大的數據上面,這是一個可怕的數據。

單純是靈州和西北四路,就可以因此增加500萬畝的水澆地,因此多打出來的糧食,非常的可怕,靈州將會一舉的解決糧食問題,成為可以自給自足的存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