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

王松所理解的工業,跟趙信見到的工業,那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情,真正的工業,那是用機器把人的力量發揮到極致,工業化大生產,這必然會造成以小農經濟和個人為主工商業的大部分破產。

在北宋,做這樣工作的人不多,可是還是會有,趙信等待的就是這些。

這些人,會成為定海軍的第一批技術人員和奠基人。

可是,很久都沒有出現,特別是鐵器已經遍布在整個大名府的附近的時候,這讓他很奇怪。

不過趙信並不在意,或許是時間還不長,中國人儲蓄的習慣,再加上鐵匠作坊的產品,名聲還不算太暢通,也就是在周圍的200里方圓。

鐵器不同于饅頭包子,有一定的時效性,不能夠太長的時間,以快船的速度,最多也就是2個時辰,也就是100里左右。

可是鐵器跟肥皂,這都是可以長期存放的,大宗運輸的商品,價格又相當的低廉,相對于市場售價,一斤半文或者一文的運費,幾乎是不值一提。

以鐵器大開市場,或者是肥皂打開市場,這都可以。

這幾天的時間,鐵匠作坊的生產開始改變,成品鐵器只是保留了幾種數量還不怎麼足夠的新產品的,剩下全力以赴的生產鐵料。

在詳細的詢問了大名府的需求之後,20%為步人甲,剩下的則是坯料,一方面,運輸方便,一塊100斤左右的坯料,又不太重,又四四方方的容易存放,比起來一片片的步人甲的甲片,來的容易許多。

在鐵料的成產,成為規模化和程序化之後,鐵料的樣子,只要不是那種不規則,難以加工的樣子,要什麼的都可以做出來。

看著熱火朝天的景色,趙信忍不住想到了沖壓設備,實際上,對于鎧甲來說,防護力最強,也是最為輕便的,應該是用鋼材沖壓出來的板甲的。

借助著大型沖壓機,板甲可以一次性的成型,數十噸以上的力量,足以釋放鋼材之中,絕大部分的應力,讓表面的力量趨于穩定,而足夠厚度和強度板甲,也足以抵擋絕大部分的傷害,特別是重武器錘擊和震傷,更強的材料,也會讓整個板甲更加輕便。

板甲在中國幾乎很少出現,唐朝的明光鎧,更多的是在護心鏡上面,有板甲的特性,整體還是不同部分組成的,只要有組合,整體的強度就不大,連接處或者薄弱處,就可以被攻擊到。

之所以如此,不是中國古代的冶煉工藝不過關,實際上在清朝之前,中國的冶煉技術是冠絕整個世界的,宋朝時期,更是比歐洲高出了500年,實際上已經擁有了制作板甲的可能性。

只不過,沒有那個必要,英格蘭長弓這個可怕的武器,從來都沒有出現在中國,這造成了弓箭的攻擊力不足,火槍雖然是一個前途無限的武器,在初期,火繩槍,甚至是燧發槍的時期,整體的威力不大,別說是板甲和扎甲,就算是紙甲都能夠抵抗。

矛跟盾這是相互促進,又相互傷害的兩者,只有更強的矛,才能夠催生出更強的盾的誕生。

長弓的出現,在最初是無解的,為了對抗英格蘭長弓,大陸上面的國家只能夠從原料入手,減少原料進入英國的可能性,而英國也捆綁了一些銷售,用進口和出口的一些產品,必須搭載紫衫木,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的機制。

很難做到全面的控制,為了尋找對付長弓的武器的,板甲就應運而生了,在15,16世紀之中,板甲被稱為盾強于矛的典範,一個護衛全身軀干的板甲,加上一個頭盔,足以抵擋絕大部分的英格蘭長弓,這是真正的全面甲,防護力可怕的驚人。

趙信當然想要普及沖壓設備,沖壓設備不說防護力的問題,單純的說效率,就足以完爆扎甲。

步人甲的成本,鐵料只是一個方面,關鍵就在于工費,一片片的鐵甲片,要按照不同的規格,一點點的形成鎧甲,這需要一個熟練工,並且大量經驗之下才可以生產。

對于生產力比較地下的北宋來說,可能有是幾萬人,在生產步人甲,可是對于見慣了工業化的趙信而言,生產成本太高了。

只要做出沖壓設備,冶煉可以直接打造出板甲的鐵片或者鋼片,然後送到沖壓設備之下,一次性的成型,速度快,還節約,這就是沖壓設備好處。

後世的不少大規模的武器,比如說槍械,如果標準件或者沖壓件不多,就很容易造成成本上升。

AK為什麼被稱之為窮人的神器,就是如此,幾乎整體都是沖壓做成,除了少數部件,剩下的成本極低,這對于窮國來說,也可以大規模的裝備。

沖壓什麼的,甚至是介入到武器和裝備的生產,這是有些久遠的事情,就算是生產,也不能放在大名府啊,這不是趙信完全控制的地方,再說也不安全啊。

全力以赴的生產,4天的時間,產能,比之前想象的翻了一些,達到了450萬斤每天左右,一共生產了1800萬斤,不但完成了樞密院1500萬斤的訂單,還完成了大名府追加的300萬斤。

當得到消息的時候,曹劌吃了一驚,趙信雖然說過,4天能夠完成,可是他心中多多少少是沒底,大型船隊一驚準備好了,一共是40艘船,都是800料的大船,按照每一艘最多可以容納50萬斤,也就是250噸的數字,30艘就夠了。

安排人員裝船,在經濟的航速下,400里的距離,最多8天時間,就能夠抵達,曹劌已經可以預見到,當樞密院賈朝昌看到這些鐵料到達時候的場景。

賈朝昌私下的事情,在樞密院,並不是一個秘密,曾經,他也想要大名府訂單,可惜被曹劌給拒絕了。

一方面,大名府也是一個完善的軍事基地,也擁有鐵匠作坊和鑄造司,另外一方面,他也看不慣他的這個做派。

北宋實權地方官員,特別是加了宰撫和參知政事餃的,他們的自主權非常的大,就算是賈朝昌,他心中生氣也無可奈何,現在,最快速度完成這個訂單,避免樞密院以長時間不交付的名義,另外訂購。

出身于樞密院的曹劌,很清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句話,並不是說說而已的,曹劌加上大名府的任期,在樞密院超過了35年,其中也包括了15年的樞密副使,對于一切當然是門清的。

在鐵匠作坊專門修建和擴建的碼頭上面,曹劌看到了先期抵達的船舶,這是在回去之後,就開始布置了。

全人力的裝載,800料需要人力非常龐大,按照一個人一次可以運送100斤物品來說,50萬斤,需要5000人次,換算到1500萬斤,需要15萬的人次。

一個人,一天可以幾趟,10趟,20趟,僅僅是裝船的勞力的,就準備了超過1000個。

這些勞力,不是別的,是從附近雇佣而來的,大名府靠近京杭大運河,航運發達,跟航運有關的勞力,也是眾多的,一般而言,就一個勞力來說,一天下來,可能就100-150文左右,可是鐵匠作坊給的多啊,一趟100斤左右,10文。

看起來,跟尋常的碼頭差不多,可是在這里,人力只是必要的輔助,從倉庫到的船上,有專門的通道和葫蘆吊,人力所起的作用,就是把東西搬上通道,並且在船上等待,當葫蘆吊上船之後,把東西送入到船艙之中,擺放整齊。

這就節約了大量的體力,最多只有開頭和結束,甚至兩組人合伙,不用來回的走,就是幾步到十幾步路的樣子。

這雖然不是趙信理解的,最為方便和現代化的港口,卻比北宋的河港和海港,完全用人力的不知道好了多少。

大部分的勞力,都可以每天搬運差不多50趟,也就是一天5000斤的東西,裝一條船的話,可能一百個勞力一天就可以了。

也就是說,一個勞力可以賺到500文一天。

這是一個天文數字,每天都干的話,可能是15貫一個月,如此高薪,頓時吸引了大量的勞力,最少有3000以上,雖然碼頭這邊留下了1000,剩下的也認識到了鐵匠作坊的好處,在周邊尋找工作。

鐵匠作坊本身,已經不缺人了,3萬勞動力的鐵匠作坊,支撐著每天400萬斤以上的產量,可是一些搬運和民生方面,還是有一些零工的。

在趙信的主導之下,鐵匠作坊這邊的人工相對昂貴,這個相對,是指北宋京杭大運河其他的地方來說,哪怕是零工,一天都能夠最少混上100文以上工錢,這對于勞力來說,是莫名的吸引力。

雖然說,在港口他們也可以賺到100文以上一天,可不是每天,有時候,干一天,要閑上好幾天。

勞動力最怕閑,他們一般存不到錢,有時候明明一天100文,按道理說月薪是3貫,可是一般1.5貫左右的月薪,就可以雇佣一個人,為什麼,就是怕不長久,長期還是穩定一點。

鐵匠作坊就是這麼一個穩定的地方,最初是被勞力的工資吸引過來的,來了之後,就發現了機會,港口開始熱鬧了起來,有了一個真正繁忙港口的樣子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