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

很熱鬧的一件事情,這一份報告,放在了賈朝昌那里,賈朝昌已經沒有期待了,看了之後,又不一樣了,質量是完全沒有問題,鐵料明顯在普通的鐵料之上,精鐵也是如此,同時提到了,在各方面性能都出色的前提下,精鐵的重量比起之前的精鐵輕了一半以上。

這個輕重,賈朝昌不理解,可是通篇全部都是贊賞,還是讓他有些郁悶,終于,看到了由他任命的那個鐵匠添加問題,本身心中一喜,可是看完之後,他就失望了。

因為這個問題是價格的問題,價格有問題麼?他們提出讓鐵匠們測試的是質量,關于價格,一直都掌控在樞密院的這幾個首腦的手中的。

鐵匠們更多的是根據經驗來判定,本身精鐵的價格極高,再加上這個精鐵,改變了一些精鐵的特性,更輕,而且質量更好,這種情況之下,就把價格判定的高了。

可是除了兩個鐵匠因為估計精鐵過高而否決,還有三個,則比較客觀,如果這個精鐵的價格在500文每斤左右,是值得購買。

500文每斤,寫下這個之後,另外兩個鐵匠早就啞然失笑了,這麼出色的精鐵,怎麼可能500文,哪怕是800文,就可以完爆之前的精鐵,都是可以購買。

500文和800文這兩個數字,相當的刺眼,讓賈朝昌有些無奈,價格這也算是這一次訂單的核心,正因為如此,鐵匠們提出的唯一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賈朝昌知道的,清清楚楚得,普通的鐵料,是35文一斤,精鐵制作的步人甲的,按照150文一斤的價格,這是成品的價格,不是單純的材料的價格。

鐵匠們給出來500文到800文的價格,這個價格都可以接受,150文的價格,那不單單是便宜了,已經是便宜到了極點。

這樣下來,一套普通的精鐵步人甲,不會超過5貫,跟之前的,普通的步人甲的價格差不多。

頭疼啊,最有可能否決的漏洞,也不存在,這下唯一的想法也沒有了。

嘆息一聲,或許是剛剛想通的關系,賈朝昌並沒有再多說什麼了,把文件遞給左手邊的田況,就這樣的,在宰撫和參知政事那里,傳了一圈,特別是作為三司使葉清臣也看過了之後,不知道在想什麼,可是不斷轉動的眼楮,證明了他動心了。

作為三司使,葉清臣很清楚,軍方對于鐵料的需求到底有多大,在沒有戰爭的前提下,就是6000萬斤,這些如果全部換成這個鐵料,會節約多少,200萬,300萬,哪怕三司只能夠得到一半的減少,對于三司來說,都是一個可怕的促進。

什麼陝西災害,什麼西夏的危機的,多了150萬貫,總能夠解決,而且能夠比較好的解決。

田況忍不住嘆息一聲道︰「還真的是又便宜又質量好,不知道這個鐵匠鋪的精鐵產量如何!」

這句話到是問到了重點,特別是葉清臣,一直都注意著這邊,豎著耳朵听了起來。

如果質量再好,價格再低,數量很少的話,也不足以解決全部問題,幾萬斤,幾十萬斤的,就沒有意義了。

此時奏折還在韓琦的時候,他想到了一些,翻開奏折,果然在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看到了關于產量的描述,說道︰「上面不是都有寫麼,產量很高,鐵料的產量最高,一天可能是50萬斤,精鐵稍稍少了一點,最少每天10萬斤是沒問題的!」

10萬斤精鐵,所有人都帶著期待,精鐵比鐵強的不知道多少,它的價格也因為稀少高昂,對于很多的鐵匠而言,煉制出精鐵,對于他們而言,如同里程碑一樣。

一直以來,精鐵都是精品的材料,弄到一點,就如同過年一樣,精鐵也是神兵利器的代名詞,是手工,小批量生產的,什麼時候,精鐵也能夠大規模的生產了。

拿一件步人甲25斤來說的話,10萬斤精鐵,也就是4000套步人甲,按照四分之一裝備步人甲的話,兩年不到的時間,就可以讓禁軍完成更替。

到時候,更加輕便,且更加堅固的步人甲,足以幫助北宋步兵實力倍增,這對于每一個軍方人員來說,都是難以拒絕的誘惑。

田況的話,讓所有人都有共鳴,甚至一部分在考慮,這種誘惑是太大了。

同樣的話,在田況耳朵里,那是難以的言明的誘惑,如果得到了這個的話,對于整個北宋軍方,都是一個巨大的提升,可是在葉清臣哪里,卻是噩夢。

听到一天50萬斤的精鐵產量,這樣一年下來,是一億斤以上,這個數量足以籠罩整個軍方的消耗,這對于三司來說,是一件大事,無論如何,葉清臣都會推動這件事情完成,同時,也要給三司留下足夠資金。

可是听到田況的重點不是鐵料,而是精鐵的時候的,他臉色大變。

一個步人甲,就能夠抹平跟重甲騎兵之間的距離,如果是精鐵戰甲呢,武器雖然不是全部,卻是很大一部分的,當武器形成代差之後的,戰斗力肯定會大大的提升的。

幾個人稍稍交流了一下,正要關于這個問題來考慮,卻听到了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傳來︰「不能換精鐵!」

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葉清臣,作為三司使,他沒有必要涉足到樞密院的事情之中,可是之前的傳聞,很有可能變成現實。

一個質量出色,價格還要低的鐵料,而且產量是最少每月的1000萬斤,這可是一個巨大的變革,按照每月消耗500萬斤的數字,接近50文減少,代表著一年最少是300萬的減少,這還單純在鐵料上面,如果把這個擴張到的武器的購買上面,會有多少。

軍費,永遠是整個財政撥款的最重要的方面,可是卻是必不可少,三司已經盡可能的籌措了,葉清臣之所以能夠當上三司使,就在于捋順各種的關系之中,減少財政的支出,增加收入方面。

他可不想,好容易出現的變化,因為這些好大喜功的軍方將領們給搞沒了。

提供鐵料減少支出,這是減少,可是如果牽扯到更換,哪怕更換的兩者之間,是價格相同了,可是他是更換,這就又是一大筆的投入的。

葉清臣作為三司使,在這個方面非常有發言權,最關鍵的是他控制著財權。

田況和眾位三司使面面相覷,如果,葉清臣沒有來,他們在內部商議的事情,拿出一個統一的解決方案之後,然後這筆結余,就會成為樞密院內部的資金了。

可是偏偏葉清臣在,同時,葉清臣听到了精鐵步人甲的更換,主動提出了異議,田況等人,都是參知政事的,到了目前他們的級別,他們當然知道目前北宋的財務狀況,之前想到的,更多的是從軍事方面的。

一款精鐵的步人甲,全面更換的話,對于整個軍隊的提升作用很大,可是這樣一來,財政壓力就非常的大了。

這一款步人甲是跟之前的步人甲差不多,卻不等于等價的交換,一款5貫左右的步人甲,賣鐵的話,未必能夠買得到5貫,在大名府鐵料出現的前提下,很可能出現暴跌,說不定只有不足1貫的樣子。

這樣的話,一款步人甲的更換費用,在舊的步人甲銷售出去的前提下,一套就是4貫以上的差額,如果禁軍更換20萬步人甲,就需要投入80到100萬貫。

在沒有減少的前提下,還要再支出接近百萬貫,不是要了葉清臣的老命麼?

嘆息一聲,對于軍人而言,如果能夠全部更換就好了,這是不可能的,北宋支撐不了如此大量的更換,小批量更換還可以,如果是大批量的更換,只是資金的壓力,就足以壓倒北宋的財政。

田況等人沒辦法,只好在其他的方面做討論,這時候,葉清臣也加入進來,鐵料的出現,是巨大的利好,35文的鐵料,比之前的減少了一半以上,對于整個北宋的軍方來說,僅僅是這麼一項上面,就減少的支出,就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只不過,產量能夠保證麼?

這也是讓他們一直都懷疑的地方,也是無法確定的地方。

趙信要是听到了這個,肯定會啞然失笑,對于整個工業化的作坊來說,哪怕沒有使用煉鋼爐,平爐和轉爐這樣的東西,只是傳統的鐵匠工作台,可是使用了後世標準化的布局,加上催化劑和焦炭的使用,效率大大的提升了,全力以赴,每天超過200萬斤,換算成每年,差不多就是7億斤。

這個數字,換算成公制單位的話,也不過是35萬噸的產量,在後世,連一個零頭都達不到,可是在北宋,這可是北宋之前全部產量2倍以上,這就是工業化的可怕,哪怕只是集中個一兩萬人,甚至專業的鐵匠只有2000多人左右,卻生產了整個北宋,億萬民眾才能夠生產出來的鋼鐵。

產量這玩意,是最不受到質疑的,哪怕是沒有催化劑,單純的用量來堆,都能夠支撐這些消耗,更別說發現了大量的催化劑和使用了集約化和統籌的方法調整的鐵匠作坊,大名鐵匠作坊,就如同一個可怕的猛獸,在誕生之初,就展現出了可怕的崢嶸,讓整個北宋受到了影響。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