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

現在能夠走的開,他一定回去大名府和苗家莊,加快賺錢大業。

有苗家莊奠定的基礎,他就可以很快的積累財富,這個速度是非常的快。

可是在現在這個時候,他必須要留在定海軍,在定海軍之中,有不少的事情,需要他親自處理。

等待著人員前來,他們在確定了地址之後,就快馬回報,伴隨著保州候的正式冊封,800團練也有了新的身份,在征求了意見之後,絕大多數都跟隨著趙信,轉為了禁軍,正式成為保州候的護軍。

團練跟禁軍,這是隔著邊軍和廂軍的巨大差別,不單單是待遇問題,還有身份。

苗家莊的團練,因為背靠著苗家莊這麼一個賺錢大戶,團練的俸祿遠高于的邊軍,直追禁軍,如果單從待遇上面,這些團練背井離鄉,為了那麼一點點的俸祿,沒有人會選擇。

可是關鍵就在于一個身份,禁軍啊,大宋唯一的正規軍,整個軍事體制之內,最為高端的存在,身份問題,是大宋正規的禁軍,就這一點上面,就足以讓所有人趨之若鶩了。

體制這個東西,不在其中,不會感受到他的好處,或許對于有些人來說,通過科舉跳龍門,當官,成為宰輔,這是一條青雲之路,可是卻不知道這樣的有多少,就拿科舉之中最重要的進士科來說,一般宋朝錄取的,大概是150人到180人之間,這已經比唐朝多了五倍。

可是不要看人多,時間上,三年一次,人口上面,億萬人口才只有這麼一百多個,而且只能夠做**品的小官,這些實際上,跟後世的公務員,或者說高一點,主任科員差不多。

一億人口,最終出了一百多個,平均到每年,才50個,這個數字真的不算多,這真正是龍門,鯉魚跳龍門。

禁軍跟進士無法相比,那是天壤之別,一個是官,一個是兵,但是有一點,那就是禁軍也是正式的身份,只要待到足夠的年限,也會有升遷,晉升,最終當個小小的官,或者是一定程度的兵。

這條路雖然很難走,卻也是一條不錯的道路,就跟考到公職一樣,只要北宋這個大船不沉,他們就會一直的生活下去,改變命運。

或許有些人運氣不好的,到死的那一刻,只是一個禁軍士兵,可是從禁軍待足一定的時間,最終成功退役的,會得到政府的優待,最少也是一個城市的里長,或者坊市之中的主事。

跟正規的官員相比,這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職務,甚至不值一提,對于這些農民們來說,不亞于鯉魚跳龍門。

更別說,有些運氣好,混到了伍長,對正,甚至是都頭一類的,他們級別就更高了,直接從民的地位,提升到了官的地位。

北宋從成立廂軍和邊軍之後,就有從廂軍和邊軍之中調動人員,充斥到禁軍的做法,但是那不是普遍的,那是擇優,這些農民們,才丟下鋤頭多長時間啊,成為團練之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現在更是一步登天,成為禁軍,對于一個農家子弟來說,又不能讀書改變命運,考上科舉,那麼成為禁軍,就是最佳的選擇。

800團練,幾乎一個不拉的成為了禁軍,他們的忠誠度也是蹭蹭蹭的向上漲,只不過,他們跟專業的軍隊比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的,畢竟,他們是轉成禁軍了,他們並不是依靠業務水平和實力轉成禁軍的,他們沒有禁軍那種,指哪里打哪里,說出征就出征了,還有家庭,關系等的千頭萬緒,暫時需要整頓一下,等到這邊確認了地方之後再過來。

從離開苗家莊,到大名府,再到整個山東半島轉了一圈,差不多就是一個多月的時間,再加上在雲台山島的時間,就有快2個月了,再怎麼的慢,也應該整理好了。

從保州到海州,一共是1400多里,按照每天70里的速度,可能要走20天,也就是說,就算是快馬加鞭,他們也需要十幾二十天才能夠抵達。

也就是說,趙信還需要在這里再待上十幾天,一直要到軍隊抵達了之後,才能夠帶著孫吉他們離開。

3座稜堡,800團練,足以保護住雲台山島的安全,別說現在沒有什麼海盜,在中國的北方沿海活動,因為這邊的航線和船不多,就算是有,在這樣武裝到牙齒,並且還有稜堡作為後盾的島,根本就攻不下來。

團練應該快要到了的,同時抵達的,還有他雇佣的那些工匠,這些人不同于苗家莊的村民,他們是受到趙信的雇佣的,除了極少數特別的情況之外,其他的雇主到哪里,他們就要到哪里。

之前沒有一起帶著,是因為太臃腫了,不利于調查地盤,另外一方面,還有一些收尾的工作要做,當做完這一切,他們會跟隨著團練一起出發,到了這里後,分別會在雲台山島開磚窯,水泥窯,石灰窯。

水泥和石灰,這些基本上是最常見的建築材料,雲台山島是山區島,上面有些,就算沒有,在旁邊的海州開礦,運送過來就可以了,到時候,就需要船了,程前答應的近百條船,還有跟這個相配合的船夫工匠,也必須要第一時間過來,這樣需要的錢就更多了。

暫時沒有辦法離開,趙信需要想賺錢的門路。首先就是神兵利器,這玩意可是寶物,北宋四京的,大名府已經被攻略了,可是汴梁還沒有,甚至汴梁的市場還大一些的。

可是再怎麼大,三四萬貫已經撐死了,或許可以吧這些賣到西夏或者遼國去。

遼國和西夏,這是兩個以武力立國的國家,他們武人的待遇,遠比北宋高的多,在整個政治勢力之中,武人佔據的比例也高,也很有錢。

走私鐵器,是叛國罪,如非必要,他並不想走這一條路。

但是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的,實際上,熟知軍隊和軍方的都知道,一兩百神兵利器,對于一場大戰來說,或許會有一點點的作用,可是整體的作用不大,軍隊依靠的是陣勢,是集團攻擊,當勝勢形成的時候,一兩百神兵利器,就算本事再大,也就是給勝利者多制造一點點傷亡而已,根本無力改變大局的。

對于趙信來說,一兩百件神兵利器的作用可就大了,這可能是幾十萬貫,甚至可以用于朝廷對外一些禮物,北宋的刀劍,在遼國和西夏本身就昂貴,如果再加上神兵利器,可能價值就不是幾千貫,而是上萬貫了,這是雙贏的好事。

這些有些遠水解不了近渴,就算是做通了仁宗和中樞的關系,這個銷售也是需要時間的,暫時,可能只是在汴梁銷售,可能平均每個月,就是一兩萬貫。

不過,既然說到了鐵,另外一個項目就可以進行。

神兵利器不能夠大批量生產,精鐵刀具總可以吧,又不賣很貴,比起一般的高質量鐵刀,貴上一倍,使用的卻是精鋼,在禁軍之中,都有極大的購買量,更別說是普通民眾了。

或許,給鐵質物品上面加上一層鋼刃,這在後世已經非常常見了,對于容易磨損的地方,或者是需要使用鋒利的地方,使用更加耐用,性能更好的鋼,其他的支撐部位則是鐵,這樣極大的降低了成本,並且提供效果。

畢竟,非使用部分,用鋼和用鐵是差不多的,可是造價卻低了不少,越是性能出眾,昂貴的鋼,就越是如此。

簡單的調整,使用的鋼不多,卻可以增加各種鐵質工具的性能,直接讓鐵質工具,進入到了鋼制工具的時代。

鐵質農具,潛在甚至是現在的市場,非常的廣闊,在沒有辦法使用高爐的前提下,這將會最大限度的利用精鋼。

或許,單獨每一個精鋼的價值,不會有神兵利器那麼高,可能成本不足一貫的賣出1000多貫,這足足是1000倍的收益,可是總量卻多。

農具的市場有多麼的龐大,幾乎麼一個家庭總要有一個農具,整個北宋的需求量,可能是百萬,甚至千萬,刀具,各種鐵質工具,還有一些工具上面的軸承之類。

這會是一個,幾乎超過千萬貫,甚至是上億貫的總量,而且不存在飽和的問題。

人都需要鋼質的工具,價格高不太多,性能還好的鐵器,更是如此,只要簡單的調整就可以大量的生產。

如果,在沒有別的解決方案的前提下,趙信第一個,就會上這個,以農具和一些菜刀之類,日常生活之中,經常使用的物品為主,擴大生產規模,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大名府的附近,尋找一片地方,興建一個大型的冶煉廠。

只要在未來定海軍,煉鐵技術有一定的突破,達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情況下,這些經過了大量培訓,並且熟練的人員,隨時就可以調動過來。

本身,趙信還想直接上玻璃的,可是鋼鐵上面的想法,直接讓他解決了大部分的問題,只要這個能夠普及和大量建造,銷售是完全不成問題的,依托著大名府的便利交通,可以賣到整個北宋最精華的地區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