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

章得象是第一個進入到皇宮的,看到仁宗上來詢問什麼事情的,仁宗並沒有說話,讓他等著。

接下來是賈朝昌,然後是葉清臣,葉清臣是最晚的一個,他處理三司的事情,特別是最近,保州兵變的後續,加上陝西又出現了災情,都需要他來親自的處理,忙的是焦頭爛額。

實際上,听到仁宗的召喚,他的心就戈登了一下,之前仁宗要那15萬貫,都是從方方面面擠出來的,萬一遇到個麻煩,三司拿不出錢來,那可就問題大了。

可是看到章得象和賈朝昌,他就明白,看樣子,避不過去了,他不知道仁宗到底用什麼名目來要,可是他要先想,到底哪里能夠擠出這個錢來。

真的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他擔任三司使這麼長時間,沒有那一年,不是戰戰兢兢的,錢不夠啊,腰桿子也直不起來。

可是再怎麼的擠,一兩萬貫的是可以,再多了,就不行了。

葉清臣看著仁宗,從表情上面看不出什麼,可是不是單獨叫他一個人,還把首相和副相都給弄來了,這不是小問題啊,這是要更多的錢啊。

看到葉清臣也到了,仁宗說道︰「葉卿,不知道三司每年廂軍的支出是多少?」

葉清臣還沒有答話,旁邊的章得象暗道一聲不好,關于廂軍的事情,他跟賈朝昌一起決定的,沒有知會葉清臣。

目的也不是往自己口袋里面放,3萬廂軍啊,按照撥款,這不是一個小數字,在中樞,沒錢就辦不成事情,哪怕是首相也是如此,每年他都跟葉清臣為了幾萬貫,展開拉鋸戰,如果這筆錢,省下來,對于東西府都是一件大好事。

可是仁宗當面,他也不可能直接阻止葉清臣,他臉色古怪,不斷對葉清臣使眼色,可是葉清臣卻沒有看到。

既然仁宗問起來,這個當然是滔滔不絕。

按照規定的,一個廂軍可以領到12石祿米,加上6貫的銀錢,可是朝廷的花銷卻不止這個的,加上伙食,訓練武器更新之類的,在不成立新的廂軍的情況下,每年每個人大概是20石米和10貫錢左右。

「完了!」听到葉清臣這麼一五一十的說出來,章得象暗道不好,可是他卻沒有辦法,這是數據,不可能改變的數據。

「哦,這麼說來,一個廂軍每年的消耗,大概是24貫!」

「不能這麼說的,因為祿米大部分是自籌,廂軍工作也能夠解決一部分,朝廷每年的平均下來,大概是4貫左右!」葉清臣雖然不知道,仁宗為什麼問起這個問題,可是還是反駁道。

旁邊的章得象稍稍的松了一口氣,這個葉清臣還沒有傻到什麼都說的程度,如果真的要按照24貫一個人的話,那就要老命了。

仁宗一想也是的,整個朝廷收入才2000萬貫左右,廂軍一年24貫,禁軍比廂軍多一倍,80萬禁軍和40多萬廂軍,每年的花銷,可不是奔5000萬去了,無論如何也承擔不了啊。

「這麼說來,要是裁撤3萬廂軍,那麼每年可以減少支出12萬貫?」仁宗問道。

「官家要裁撤廂軍!」葉清臣大驚失色的說道︰「千萬不要,三司可拿不出那麼多錢來!」

裁撤廂軍,並不是那麼容易,北宋廂軍數量的膨脹,是因為各種的自然災害,才逐步的增加,剛開始,太祖太宗時期,真的是有多少算多少的,反正一旦遇到災害,全部編入廂軍之中,可是到真宗後期和仁宗時候,發現,不能這麼弄了。

北宋的災害性天氣在增多,災民越來越多,廂軍雖然投入不多,可是總是軍隊,總要政府方面的投入,40多萬的前提下,已經有些不行了,再多就困難了。

從真宗後期到仁宗年間,更多的是維持,可是這個維持就很難,數量也從真宗時候的20多萬,提升到仁宗時期的40多萬,多了20多萬,每年政府支出就增加了一百多萬貫,讓本來就入不敷出的北宋經濟雪上加霜。

葉清臣不知道裁撤廂軍的好處麼,但是不裁撤的話,每年付出的,可能只是裁撤幾分之一,要裁撤的話,必須要給遣散費,這個保守來說是20貫,還有農具田地,這些東西加在一起,哪怕是裁撤三五萬人,也足以讓財政崩潰。

仁宗听到了葉清臣的說法的,微微一笑,葉清臣這個人有些死板,可是在三司這里,卻是功勛卓眾,近年來,雖然財政狀況依然嚴峻,卻沒有到往年的那種程度,僅僅是他上任的幾年之間,平均每年都減少百萬貫以上的支出。

到了去年,更是達到了400萬貫,雖然他得罪了不少人,可是中樞和仁宗,對他的工作相當的滿意。

「葉卿,如果說說的是,在不提供遣散費的前提下,裁撤不低于三萬的禁軍!」

葉清臣有些郁悶的看著仁宗,這不是開玩笑麼,如果有這樣的機會,為什麼不干,可是他們的生計問題怎麼來解決,要如何賺到錢並且生活下去呢?

「定海軍!苗定跟我提的要求,需要3萬左右的廂軍,不但要廂軍,還要廂軍的家庭,我和內閣已經答應了!」

葉清臣有些遲疑,他心中閃過一個念頭,卻不敢說出來,廂軍哪怕再怎麼的不行,也是軍隊,3萬軍隊,整合起來,配備了一定的裝備,也擁有強悍的戰斗力。

「放心!清臣,這是沒有攜帶任何裝備,只是人出去的禁軍!」旁邊的章得象說道。

听到章得象的說法,葉清臣有些明白了,仁宗的目的還是要錢,不過跟他想的不一樣,是叫來章得象來施加壓力的,而是幫忙說明一下。

章得象並沒有在這樣的事情上面,跟他來溝通,目的也是一樣的,也是為了錢,3萬廂軍,比不得禁軍,可是每年的撥款不少了。

此時此刻,他才注意到章得象的表情有些古怪,再加上仁宗不漏聲色的表情,作為一個政府高官的,葉清臣還有什麼不明白了。

嘆息一聲,心中在瞬間做出了決定,如果沒有仁宗這檔子事情,就算他知道了,也只能夠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現在,仁宗都已經介入了,還有什麼好說的。

「陛下,我知道您的意思了!」葉清臣說到這里,話鋒一轉的說道︰「不過,政府的錢也不是全部投入到廂軍,需要有一點折扣!」

「折扣,多少?」仁宗沒有意外,葉清臣的性格,如果不節流一部分是不可能的,如果是處于公心,那沒問題,可是要是多了,那就不好意思了。

「三貫左右!」

「好,9萬貫,我需要在的廂軍到位之後,立刻看到這筆錢,隨著廂軍一起前去。」

仁宗的這個說法,讓葉清臣有些為難了,他說的是實情,實際上,一個3萬人左右的廂軍,最終裁撤,單純一年就不是九萬貫,甚至毫不客氣的說,一年的投入,在直接和間接加起來,都超過10萬貫。

可是,一次性讓葉清臣拿出10萬貫,這不亞于擠兌他,要知道,三司現在雖然平穩的運行,可是接近10萬貫,也不是說拿出來就拿出來的,葉清臣遲疑了一下,說道︰「還是跟之前的一樣,三年為期!」

「那不行,一年就可以節約9萬貫,3年能夠節約多少,如果時候三年的話,最少也是15萬貫!」仁宗一步不退的說道。

葉清臣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答應了仁宗這個要求。

旁邊的章得象苦笑了一下,可惜他沒有任何的辦法,整個財政的支出,都是由三司使決定的,三司使,說白了,就是拿出來平分相權的,只要葉清臣決定的事情,就算是章得象也沒有辦法反駁。

更別說,看著仁宗步步緊逼的樣子,章得象哪里敢反駁,說實話,章得象在中樞八年,從1038年到1045年,不過這個相爺當得相當的悲催,前期,那是呂夷簡在位的時候,哪怕當時呂夷簡不是首相,可是不是首相勝似首相。

終于,呂夷簡被範仲淹這些年輕人給打敗了,可是範仲淹冒頭了,以樞密院副使的身份,實際上行使的是宰相的職權,終于現在,他敏感的把握到仁宗重心開始變化了,可是他依然沒有辦法掌握實權。

葉清臣的猶豫,讓章得象看的了希望,他多麼希望葉清臣能夠擋一下,那麼他也可以獲得利益,畢竟,一個廂軍,不單單是三司的撥款,還有其他的一些好處的,這些是沒有辦法跟仁宗說的。

仁宗或許不了解重點的彎彎繞繞,可是他很清楚,必須快刀斬亂麻,必須讓葉清臣現在答應下來。

最終,權衡了利弊之下,葉清臣還是答應了,仁宗說的對,一年節約9萬貫,三年就最少是27萬貫,這還是直接的數據,實際上,一個廂軍的花銷,3萬人遠不止9萬貫,實際上還會更多,只不過急切之間,無法計算而已。

當葉清臣答應下來,章得象哪怕有萬千的方法,也沒辦法施展,仁宗也是非常的滿意,15萬貫已經算是不錯了,現在更是提高到30萬貫,對于一個城市,一個邊境軍州的建設,依然是杯水車薪的,但是這已經是他能夠提供的最大的支持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