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八章 讓他滾蛋

董小宛生了大公主之後,顏色不減半分,倒是體態比之前豐盈了些,看的張守言心頭火熱一片。

只是董小宛此刻還出月子,張守言只能強著親了她們娘倆一人一口,便往皇後處去了。

到了坤寧宮,劉錦綺正被幾個宮娥扶著,在院子挺著小月復散步。

兩歲大的張稷則帶著幾個小太監滿院子瘋跑,劉錦綺遠遠的根本叫不住他。

張守言上前一把撈起調皮兒子,不輕不重的給了他小屁屁兩下。

張稷也不哭鬧,笑嘻嘻的給了他爹親了一個,

「父皇,飛!」

張守言大笑著把太子向上扔出,然後接住。

急的劉錦綺花容失色,嘴里一個勁的念叨。

「飛」了幾回,太子還不滿意,可惜劉錦綺已經走過來抓住了他們父子,父子兩個只能草草結束了這一次的「親子運動」。

劉錦綺拉著兒子的手,沒好氣的看著笑嘻嘻的張守言。

忽然間,皇後眼楮一眨,笑意吟吟了起來。她慢條斯理的低聲與丈夫耳語了幾句。

「看陛下今日心情不錯,我這里也有個好消息要告訴陛下。太醫院剛才來報,乾西所的那一位可是也有了。可陛下,如今名分還沒給她一個呢?」

張守言聞言腳步一頓,臉色當即變得糾結奇怪起來。

「說起來,她才剛滿十六吧?會不會太危險?」

劉錦綺輕笑一聲,臉上不動聲色。

「太醫們看過了,她身子骨這兩年養得不錯,胎氣也足,大約是沒有問題的。」

說完這句話,皇後再不做聲,任由皇帝自己去頭疼。

因為他們夫妻兩人談論的那個「她」,叫做朱妅(HONG),正是改了名字的前朝公主——朱媺娖。

朱媺娖長相秀麗、又常年傾慕于他,張守言這廝在去年年中時就沒忍住。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朱媺娖便自己做主改了名字。

張守言之所以听到這個消息感到頭疼,正是因為朱媺娖的身份。

她是前朝公主!

在歷史上開國皇帝納了前朝公主,甚至嬪妃的都不在少數,他納一個前朝公主當然不會引起什麼爭論。

可前朝公主們誕下的子嗣卻大多沒有好下場。

滿朝文武,尤其是開國勛臣們,這些人對于新朝來說是功勛卓世,但對于舊朝來說卻該千刀萬剮。

若是前朝公主的兒子登基,萬一哪天替自己外家叫起屈來,這些新朝功臣都不知道會怎麼死。

「她雖然改了名字,但很多人都知道她是前朝公主,分位不能太低。」

張守言躊躇了一會,還是開了口。

「給個嬪吧,皇後你看著冊封,叫她搬到泰華宮去,讓她嫂嫂(大明張皇後)跟著一起,也好照顧她。」

劉錦綺立住了腳,微微皺了一下眉。

「張氏是前明天啟的皇後,按說早該搬出宮去,到西山佛寺供養。我也是看在朱氏的面子上,才把這件事緩了緩。她跟著搬到泰華宮去,這事太過不妥嗯?」

看到皇後忽然變得懷疑的眼神,張守言臉上微微發熱,干笑了幾聲。

劉錦綺冷聲笑了一下,臉色便恢復如初。

「卻是我忽視了,這位張氏雖然才三十九,可容顏委實殊麗異常,宛若雙十女子。我還記得,之前有人稱之為古今五大艷後之一呢~~,陛下可真是好興致。」

張守言的好興致並沒有持續很久,因為半個月後一封來自劉思忠的電報,讓他的心思變得慎重起來。

在電報中,劉思忠匯報了兩件事。

第一,幕府的援軍已經組織了起來,第一股援軍數目達到了八萬,大部分來自幕府直轄或者親藩大名的領地。

這些部隊從倭國近畿地區(倭國天蝗居住的京都附近)的丹波、丹後、攝津、河泉和泉、尹紀、山城、大和尹賀、南近江、北近江等「國」陸續出發,向播磨但馬國聚集。

這些幕府援軍雖然多數是被征發的農兵,但在劉思忠的進軍道路上,大部分地區是山丘地形,易守難攻。

如果被這些部隊阻礙了劉思忠所部的進軍速度,很不利于楚軍的整體戰略。

楚軍的第一輪進攻將在攻佔倭國京都、大阪、奈良之後停止。

而上述的幾個地方都在倭國近畿地區。

經過皇帝的提示,大都督府參謀部得知,德川幕府的真正直屬力量,是來自于倭國北陸五國、東海道三國、關東五國以及甲信。

其中甲府、信濃、越後三地,都以騎兵聞名于倭國。

所以,參謀部把與德川幕府最後決戰的地點放在了位于倭國近畿地區東邊的濃尾平原。

因為地形平坦的因素,這里向來是倭國內部大決戰的爆發地。

讓德川家得以控制倭國的「關原之戰」也是爆發在這一片。

倭國這個時代的馬種很次,就算德川幕府能聚集眾多騎兵,也不會是劉思忠麾下胸甲騎兵的對手。

「讓陳策立即動起來,殲滅盤踞在小倉地區的倭國人,轉而配合第二艦隊攻擊四國島。讓第二艦隊開進倭國內海,襲擾沿岸的鎮町,降低各地大名出名的意願,甚至讓他們回兵自救。」

「尤其是近期地區沿岸倭國最重要的兩個港口大阪町和界町!這兩個町的財富怕是比平戶都要多一倍!」

做出合適的應對之後,張守言才看起了電報上的第二個消息。

劉思忠匯報了一起發生在倭國出雲國的事件。

由于劉思忠等人的部隊主要是用于作戰,故而他把留守地方、地方治安、征集礦奴的事務都將給了從屬的朝鮮軍。

而朝鮮軍自從登陸倭國之後,幾乎沒有任何的軍紀可言。

甚至很多隨軍的朝鮮貴族,無論南北人士都鼓動士兵們搶劫和殺戮。

劉思忠的大軍剛剛從出雲國開走,朝鮮軍便在出雲國干了一件「好事」。

因為倭國開礦需要大量的木炭,而大冬天的木柴不好找,所以朝鮮軍把目光盯上了倭國人的房子。

出雲國隨即發生了暴動,三百多名朝鮮士兵被憤怒的倭國人殺死。

朝鮮主將暴怒之下,未經請示將一萬五千朝鮮軍調入出雲國進行「掃蕩」。

出雲地區活下來的青壯男女都被朝鮮人抓去了石見銀山。

劉思忠之所以要匯報這件事,倒不是因為出雲如何如何,而是因為朝鮮人「未經請示」而擅自行動。

張守言之前有些偏幫朝鮮南部,是看在金姬的面上,但是膽敢在聯軍指揮下不服管教,他自然不會給對方任何好臉色看。

「朝鮮主將是崔家人吧?讓他滾蛋,換北邊李淏的人上。」

「遵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