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下八分(四更完畢)

張守言的上書房,除了日常打掃外,不許任何一個太監宮女進入,負責看護這里是的徐寶。

徐寶如今領著王府侍中(臨時司職)的職餃,是張守言除了魏驢子、朝魯外最常見到的人。

別看他年紀不大,卻是張守言身邊的老人,一直在蘇州主持著張守言在南方的情報和商業系統。

張守言攻佔北京後,在甘老四的操持下,中斷良久的漕運也得以恢復。

劉保不是不恨張守言這個殺父仇人,但是背不住他的大吳國哪哪都缺錢,重開運河收稅也是無奈之舉。

徐寶便是跟著進京的漕船一起到的北京,張守言之所以會把徐寶叫來北京還給了個侍中的職位,便是想讓徐寶整理一下皇宮內外。

太監們已經自己把自己清理了一遍,也到了他派人出手整頓的時候。

其實徐寶的差事,類同于清朝的領侍衛內大臣和內務府總管的大部分職權,權勢極重。

張守言手里的人,只有徐寶一人能做這件事情。

而蘇州及南方那一塊的事情,則交到了另一個人的手里。

這個人在張守言這邊登記的真實姓名叫做「葛遇仙」,原來是個在碼頭上算卦騙人的道士,也曾經當過杜三瓢的智囊,真實身份是劉保派駐在蘇州的留守使,是個在蘇州真正「一手遮天」的人物。

當然實際上在蘇州一手遮天的是徐寶,老道士從來都是他的傀儡。

北京已經進入了八月初,天氣越發炎熱起來。

一場午後的暴雨之後,整個紫禁城都彌漫著一種清洗的水汽,張守言伸了個懶腰,看著窗外雨後的晴空,心情好了起來。

「宮里的窗戶已經用玻璃換了一小半,但施工的現場總是每天會少上幾塊,我雖然不太在乎這些玻璃,但卻不希望有這等手腳不干淨的留在宮里,這件事你督促高倫義去辦,不要自己沖到前面。」

徐寶躬身應下。

張守言看著窗外樹木上滴落的雨滴,終于還是嘆了一口氣。

「你去宮門外見一下那個人,叫他不要繼續跪在宮前。我並非他的君王,不值得他如此跪拜。而且大明的事我不想管,也管不了。天下如今八分,我只能答應只要大明各方不主動攻擊我大楚,我自然會網開一面。」

徐寶低頭想了一想,便領命而去。

紫禁城前,跪著一個身穿大明官袍的男子,而且他已經在這里跪了三天三夜,持續的嚎哭聲已經損傷了他的聲帶,但這個人一直沒有放棄要求面見楚王的決心。

換做別人,張守言早就用手段把人轟走或者直接驅離。

可為了自己心里的那一點曾經的敬仰,張守言放棄了把他轟走的選項。

張守言原以為這個人已經死在了南京的動亂中,可沒想到他居然直接來到了北京。

哭求楚王歸還北京,再次扶助大明重生。

如此離譜的請求下,必然隱藏著這個人不好應對的實際條件。

隨著朝選的結束,張守言遴選部分才干之士替代了原大明各處的要害職位,大批被選出的官吏也分赴歸屬大楚的各處州府任職。

京城市面穩定,人心歸附,張守言正準備繼續南下親征之際,這個人卻來到了北京。

張守言忍不住看向了宮門的方向。

史可法,你來北京究竟是為了什麼樣的目的?

你就不怕我真的殺了你麼?!

四十出頭的史可法,渾身濕透的跪在雨水遍地的宮城前。

幾日的暴曬和今日的暴雨,讓他的身體已經虛弱到了極點。

但是他不在乎。

他最在乎的是大明的江山與社稷,他的決心無可阻止。

哪怕是在听到北京淪陷的消息,又或親身經歷了南京的慘變,史可法依然認為大明的江山還有救。

直到他得知了天下八分之後,他終于絕望了!

七月十七,魯王在楊汝城與三鎮的支持下,在山東宣布監國;十九日,呂大器與何騰蛟在長沙立襄王幼子為帝,年號「昭德」;二十日,唐王在福建稱帝,年號隆武;二十三日,桂王宣布監國。

至此天下間共有八股勢力割據。

魯王監國靠四鎮之力,割據淮南、鳳陽、山東;唐王憑鄭氏以割據福建、廣東;襄王割據湖廣南部和江西;桂王得到了雲南黔國公的支持,割據廣西、雲貴等地,桂王甚至還命令部隊攻擊廣東。

名義上屬于大明的四股勢力卻是最弱的,無論是盤踞江南的吳王劉保、還是在攻略四川的大西王張獻忠、亦或是佔據陝西、河南和湖廣北部的大順王李自成,都比他們要強,更不要說雄視天下的大楚王張守言。

法統四分,大明不亡也得亡!

史可法苦思良久,最後想到了一個人。

大漢魏王曹孟德。

如今天下之亂,堪比漢末,唯有具曹某之才德者方能重定天下,以續明柞。

史可法看中了張守言,因為與曹孟德相比,這個人更注重名聲,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張守言現在還沒有後代!

若是萬一張某人一輩子都沒有兒子(張守言︰呸!),或者只有女兒的話,那便是天可憐大明!

跪倒在宮城門口的史可法,提出的歸還北京,扶保大明等說辭都是掩飾,他不過是想賭一賭張守言的後代罷了(劉錦綺︰殺了你啊,混蛋!)。

徐寶叫走人帶走了史可法,因為他發現這個人在發燒,渾身滾燙,有什麼事也得等他康復了再說。

公元1644年農歷八月初九,楚王張守言親率四萬鐵騎和兩萬新附軍,號稱十五萬,以平滅順闖的名義,離開京城南下保定府。

大楚一統江北的戰爭序幕徐徐打開。

也就在楚王誓師出征的這一日,潘和尚得意洋洋的率領著兩萬「叛軍」侵入了濟南府的地界。

也不由得潘和尚不得意,他這支部隊的人員是他從十多萬俘虜、歸附軍里精選出來的,帶隊軍官也都是從當年流民大營出來的人。

對于潘和尚的裝備要求,楚王給予了極大的支持。

不光有一萬五千匹戰馬和七千領被繳獲的各式甲胃,又撥給了五千桿火銃和幾十門京營火炮。

潘和尚認為自己這支軍,是除楚軍正軍之外最強的新附軍!

山東四鎮十萬兵又怎樣?

他潘和尚吃定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