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一章 人生的真實

面對利劍一般的目光,滿臉灰塵的侯方域不敢直視。

偏著頭不敢看從暗室里走出冷漠女子的臉。

在冷漠女子身後的暗室內,十多個歌姬哭哭啼啼,驚恐萬分的看著一眾賊兮兮的流賊。

死死的盯著狼狽不堪的侯方域,李香君一顆心碎成了百份。

三伏夏日里,她渾身如同炭入冰雪,冷得如同冰凋一般。

躲在暗室里時,她也曾惶恐不安,在流賊打開暗室門的那一刻,她已經決然立下死志,只為了給眼前這個男人保存一份清白。

可她萬萬沒有想到,親手把自己送進賊人手里的竟是她甘願為之一死的男人!

若是往日她見到侯方域此刻披頭散發、滿臉灰塵的模樣,一顆心怕是會傷心擔憂到了極點。

可侯方域躲閃的眼神,已經讓李香君明白了一切。

「呵呵呵呵呵,」李香君搖頭大笑一陣,說話的語氣卻極為平靜,「我李香君瞎了眼,竟會看上你這樣不堪的男子?」

「男子漢大丈夫,當留有用之身,以備將來!」

侯方域受不了李香君奇異的語氣,低聲辯解一句。

「你便是李香君?」

一只手捏住了李香君的下巴,甘寶兒冷笑著盯住了她的眼楮。

李香君怒氣上涌,正要掙扎怒罵,以求速死。

「來人,把這對狗男女綁了!帶走~!」

南京城內的劫掠一直持續了整整十日。

人生只有在面對死亡與生存的抉擇時,才展露其不為人知又極端真實的一面。

南京宮城前血流成河。

被俘虜的南京文武百官一個接一個的被刀斧手詢問兩個選擇。

「降」亦或「不降」。

數萬南京百姓被押在現場觀刑。

讓人跌破眼鏡的是,往日豪言燕歌的南京言道耿直之臣,肯赴死者不過區區六人。

南京六部堂官,竟然降了四個。

名滿天下的復社中人,更是現場上演了一出好戲。

復社最大的名望不是所謂的復社四公子,而是江左三大家。

吳偉業、龔鼎孳和錢謙益。

龔鼎孳時在北京任兵部給事中,只有吳偉業和錢謙益在南京。

吳偉業時任南京國子監司業,而錢謙益因為早年與溫體仁斗爭失敗被革職,一直在南京閑住。

這兩位才是東林復社于南京真正的大老。

吳偉業一開始也是不願意投降,但當刀斧手舉起血淋淋的鬼頭刀後,他終于還是喊了停。

錢謙益不是官員,但因名氣太盛,藺養成派人把他抓來用刀逼著問話。

支支吾吾了半炷香時間,惹得劉希堯大怒,讓人把錢謙益貫入溝渠中淹死。

錢謙益經世名言「水太冷」至此提前出爐。

虧得柳如是春時以男裝訪他,又說好到了秋日嫁與他為妾。

而「水太冷」提前出爐,只把柳如是一顆心凍得冰涼。

以南京為根基的復社四公子,也只走月兌了冒闢疆一個。

陳貞慧慨然赴死,方以智以頭撞地求死未成,侯方域站在劉進忠身後,掩面不敢見人。

在南京十日里,死去有品級的人中近一半是不全之人。

泰半的南京執事太監都自己掛了房梁。

老回回等人拿下南京後已經知道了徐弘基等人借著他們名頭收錢,卻自己佔大頭的事情。

故而十余家留守南京的勛貴里,除了三家合家提前自焚外,包括徐家在內統統被流賊屠了個干淨。

在南京城破時,能及時逃出去的人很少,但不包括錦衣衛南鎮撫司。

南鎮撫司一共派出了六路小旗北上報信,最後成功突出南京的有兩路。

南京陷落的八百里加急直「飛」北京。

好死不死的與張守言的報捷文書撞到了一起。

與張守言報捷文書一起上報的還有張守言的第二封密折。

事關西江口守將的供詞。

手里拿著幾封急報,皇帝的身子不由得晃了晃,唬得王承恩大驚失色。

「皇爺,珍重啊!」

王承恩急忙扶住崇禎,用力的替他順著背。

崇禎鐵青的臉色逐漸發白,他寧願扔了兩個開封,也不想看到扔了半個南京!

但是徐弘基就這麼生生的把南京給「玩」沒了。

「徐弘基~!老賊~,氣殺朕也~!」

憋了半天的崇禎,終于怒吼出來。

從徐弘基的毛遂自薦,到自己決策的朝三暮四,再到徐弘基兒戲一般的葬送了南都。

江南半壁危矣!

大明危矣!

一口鮮血噴出老遠,崇禎晃晃悠悠的倒在了王承恩的懷里,一時暈死了過去。

「太醫~!宣太醫~!」

皇宮內頓時亂成了一片。

首輔周延儒、次輔謝升等人紛紛入宮探視。

就連在北直隸督師的侯恂也匆忙趕回了北京。

「太醫如何說?」

「陛下是急怒攻心所致,這些時日需要靜養,」周延儒見侯恂一臉憔悴,知道除了戰事之外,他還在擔心失陷在南京的兒子,寬聲安慰道,「陛下年歲正壯,大真不必擔心宮內事,倒是南京那邊還需大真好生規劃。」

「還能規劃什麼?魏國公,」侯恂咬著牙把對徐弘基的憤恨壓抑了下去,「不提他也罷,只能讓張信之立即集結江北兵馬進逼南京,克期收復!不然斷了江南糧賦,朝廷就真的揭不開鍋了。」

周延儒見侯恂急切,不由得提醒他。

「有些事急不得,張信之手里的江北諸衛是南直隸周邊僅存的兵力,萬事當以慎重為上。」

得了首輔的提醒,侯恂也反應過來自己是關心則亂。

他思索了一會,又提出一個建議。

「讓漕運總管史可法率軍護住運河,穩住江南米糧入京通道。鳳陽總督張守言即刻率軍北下南直隸,重點守住蘇揚松常四府與南京的中段,確保流賊不往東進取。」

「南直的事,我看還是要一體規劃于鳳陽總督的身上。」

陳演見侯恂的建議得到了周延儒和謝升的贊同,忍不住問。

「那魏國公通敵陷城之事,又該如何處置?若是沒個說法,只怕滿朝議論紛紛。」

提起徐弘基,就連周延儒也有些頭疼。

這兩日京中勛貴們與科道吵做一團,勛貴們打死都不肯承認魏國公通敵,而科道御史們得知是徐弘基玩掉了南京也紅了眼楮,請斬徐氏滿門的奏章堆滿了通政司。

「這件事,還是請旨讓大理寺、刑部、兵部都跟著查一查,」周延儒想了想這事也只能拖下去,「依老夫所見,在尚未收復南都之前,估計也是查不出什麼結果來的。」

閣臣們都點頭,這才由陳新甲擬了條陳送往宮內,病榻上的崇禎允了,內閣便照此操作了起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