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一章 西行

崇禎十三年十月二十七,李闖在內鄉收攏河南各地義軍、饑民兩萬余人後,拔營北上。

丘懋素從泌陽、唐縣、葉縣、舞陽、裕州各地「請」來的官軍于二十八日「收復」內鄉,丘懋素並諸官軍均向上報捷。

官軍同時「掃蕩」地方,擒斬「匪眾一千余人」。

丘懋素聞訊唯恐諸官軍抓良冒功,遣人飛馬探查,卻查出一樁「可恥」的買賣來。

這些被擒獲的賊人都是真賊人,不過是張守言部從戰場上俘獲來的。

「听聞張公好古物、玉器,諸衛千戶守備連夜從內鄉飛奔淅川,用珍藏或搜刮來的古物玉器從張大人手里買下了一千六百名活賊,」使者小心的抬頭看了自家府尊大人一眼,見丘懋素不怒不喜的,便小聲接著稟報,「幾位千戶都說張大人為人爽快,明碼標價,還童叟無欺。」

丘懋素強忍著暴怒的情緒,壓著怒氣問︰「怎麼個明碼標價,童叟無欺?」

「說是,玉器成色三分,一斤下等成色玉器能換十顆賊頭,中等的換二十顆,上等的五十顆。古物則只換活賊,一斤古物能換十個活賊。張大人從數萬流民里尋了七八個古物行的老手,听說這兩日幾乎要忙暈,幾位千戶、守備讓小的告知大人,報捷的文書先緩幾日,他們說不定這幾日還有斬獲。」

丘懋素最心愛的茶盞被狠狠的砸在地下,四分五裂。

「張守言~!吾與汝勢不兩立~!」

一陣陣揪心涌上丘知府的心頭,這些千戶、守備的玉器、古物哪里來的?

很顯然在流賊掠過之後,內鄉又被這些殺才洗了一遍。

張守言手里的俘虜和人頭,肯定讓這些千戶、守備紅了眼,為了升官和襲爵,這起子粗胚有什麼事不敢干!

丘懋素怒氣沖沖的回到了後衙,忽然想到剛才被自己砸碎的茶盞,心中不免一陣心疼。

「去夫人那里,把我那只宋窯的梅枝茶盞取來,」丘懋素吩咐身邊的小廝去正房取茶盞,自己則在書房里用小銅爐煮起茶來,他準備品品茶,好好平復一下心境。

等到水沸時,丘懋素長嘆一聲,說不出的憋悶和酸楚。

明知張守言和那些軍官違規犯矩,可他非但舉報不得,反而要替這些人好生遮掩一二。

蠻子營一戰,張守言部殺流賊兩千七百余,俘獲三千一百人,這是一場大勝。

誰知張守言居然毫不猶豫的把好處拿了出來給大家分潤,他丘懋素要是從中作梗,怕是各地的軍官都會恨死他,往後他別想再請動任何一支軍馬,南陽府的剿賊大計也定會泡湯。

「屈死某也!」丘懋素恨聲道,轉而對外怒喝,「取個茶盞而已,怎的去了如許之久?!」

早在門口徘回的小廝立即滾了進來,趴在地上直哆嗦。

「回、回老爺話,」小廝把頭埋的深深的,根本不敢去看自家老爺的表情,「夫人上午讓人把老爺的一些古物、字畫打包,其中就有老爺的梅枝茶盞,讓劉管家帶著坐船往淅川去了。」

丘懋素晃了一晃,心酸苦楚一起涌上頭來,這次他倒不是心疼茶盞,而是感嘆自己夫人的不容易,自己一個大好男兒,為了保留自己的官位,居然還要要夫人低聲下氣去求人。

隨後他只覺得眼前一黑。

「老爺~!老爺~!快來人啊,叫醫官~!」

絕大部分的老百姓,除非是面對生死抉擇,只要還有一絲活下去的希望,就很少會有人選擇造反。

從崇禎六年起的旱災、蝗災已經讓河南人徹底麻木和絕望,而崇禎十三的大旱更是創下了河南五百年來的記錄,加之綿綿不絕的藩王供奉和遼餉加派讓河南百姓根本無法在生存下去。

十個河南饑民里有三到四成選擇了去投奔闖王,剩下的不是在觀望就是在打點行裝。

近來南陽西部和南部都在流傳一個消息,陝西承宣布政使司按察副使、臨桃知府正在收攏災民西去臨桃墾田,正好途經南陽,如今正在淅川縣城歇腳。

這位張大人麾下有五六萬流民,但凡跟著他走的每日都有兩碗稀粥喝。

「听聞這稀粥看不清人影,一口下去滿嘴飯粒,還是大碗不是小碗!」

「就是听說這位張大人規矩大!」

「規矩大咋啦?人家是真給吃的!」

「我打听的清楚,兩碗稀粥是跟著走的有,但是要入冊。若是肯入營去臨桃墾荒的,按了指印後,一日是一稠一稀兩碗粥,還發一身厚衣裳。」

跟著李自成要去拼命,而跟著張守言則是暫時不用,說好到地方還給分田地。

李自成這些天在內鄉聚攏了兩萬人,而張守言這邊則收攏了一萬多人。

十一月間整個河南都在流傳兩段歌謠。

其一是「開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其二是「一日兩頓粥,北上黃河頭,十畝自耕地,可傳一百年。」

相對而言,張守言的歌謠對饑民們更具吸引力,被大旱折磨了好些年的人們,對不會斷流的黃河源頭充滿了憧憬。

有地可以耕,誰會去造反?

十一月初四,張守言拔營往西北去,船隊改走淅川縣南的河岔口進入南邊的丹水,丹水兩岸密密麻麻的都是跟著張守言遷徙的流民。

麻木了好幾年的百姓,一水的枯瘦黝黑,眼里也終于有了一絲光。

考慮到很多饑民的身體狀況,張守言一日只走二十里。

走了三日,流民大營才走到丹水中游的蘇家溝,而人數已經從最初的兩萬人增加到了七萬余。

派到前方荊子口關探路的人回報︰「大人,丹水前面水太淺,船隊過不去了!」

張守言站在船頭看向丹水兩岸的河堤,因為連年的干旱,水面已經降到了離河堤頂部兩丈許。

十一月初七,張守言將所有的船只留在了荊子口關,帶著人數增加到八萬的流民大營進入了陝西地界。

三邊總督兼撫陝西丁啟睿已經派人在商南候著。

原來是丁啟睿率領新招募的秦軍,奉督師楊嗣昌的命令從華陰進入河南,去鎮壓李自成去了。

張守言聞言笑笑不以為意,楊嗣昌給丁啟睿的命令是在十月初,可他早不走晚不走,偏偏在自己帶著大幾萬流民進入陝西後,他就立即殷勤的率軍進入了河南。

丁啟睿實在是沒錢沒糧食招呼張守言的流民大營,索性直接躲了。

陝西這些年的光景與河南都差不多,只看那些義軍頭領大部分是陝西人就知道這些年陝西的日子是個什麼樣子。

好在張守言根本就沒打算依靠過丁啟睿,大營過了商南之後在商州以南直接轉向西行,準備沿著山陽、鎮安一線筆直的西行往臨桃去。

穿過整個西安府抵達西安府最西邊的黑木峪南端,流民大營花了整整半個月時間。

因為不光西安府,就連慶陽府、鳳翔府的饑民也紛紛向這邊趕了過來。

秦嶺南端腳下,拖兒帶女的流民們已經超過了十萬人!

張守言每日光熬稀粥的碎米糧食就要用掉15噸,他在現代租用的大倉庫里養了三十多只野貓,陸陸續續從各地送來的兩千噸碎米都堆積在這里,老鼠根本抓不完。

這種米批發得越多越便宜,從之前的2700元/噸已經降到了2550元/噸。

這種現代社會用來釀酒和加工飼料的次品糧食,放在明末卻是上等的好口糧,五百噸碎米都用來熬粥的話,能支撐十萬人大約四個月。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