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八章 內閣議事

五月底的北京,氣溫比往年要熱的多。

紫禁城,上書房外,首輔薛國觀領著範復粹等內閣成員拾階而上,步子比前兩日要輕省了許多。

前幾日從東南和湖廣傳來的就沒有一個好消息,蘇州民亂和荊王府闔府罹難讓皇帝無不暴怒,只宮中就接連因為瑣事打死了好幾個小太監。

作為首輔薛國觀的日子自然不好過,東南民亂和蔪州陷落已經有人牽扯到了他的身上,幾份彈劾首輔的表章都被皇帝留中。

對于薛國觀來說,這便是極為危險的信號。

首輔回頭看了一眼次輔範復粹,不由得露出了一絲笑意。

「楊閣老這份戰報委實來的是時候,對東南的處置和對荊王的身後事今天應該能談個大略下來。這刑部是玉坡該管的勾當,可是月復中已經有了計較?」

範復粹今年正好六十歲,以大理寺之職代理刑部而入閣,對于閣議中的諸人處置一事最有發言權。

他听聞首輔的話,只是笑了一笑。

「且看陛下如何發落為是,」範復粹對首輔的親熱狀表現得很澹定,澹定中還透露出一絲疏遠。

滿朝上下現在都在傳聞薛國觀已經失了聖卷,首輔之位怕是不久。

可身為次輔的範復粹卻看得更深。

皇帝哪里是厭倦了首輔,根本就是已經恨上了薛國觀。

薛國觀剛剛擔任首輔時就給皇帝「籌款」的事出了一個主意,一是向士紳「借」,二是向「親戚」借。

皇帝借著薛國觀的手打壓「親戚」武清侯府李家,一口就要借五十萬兩,差點把逼死李家滿門。

士紳代言集團借著五皇子病重說事,只說是李太後在九泉發怒,開始全面反擊。

薛國觀卻在皇帝最需要他的時候選擇了旁觀。

而當今最是記仇!

以範復粹當時的判斷,次輔楊嗣昌順理成章的取代薛國觀的首輔之位幾乎已經要提上了日程。

當今皇帝換首輔極為勤快,但是自登基以來最信重的卻是號稱「不群不黨」的楊嗣昌。

楊嗣昌獻上「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策,並舉薦熊文燦為督師,將流賊迅速鎮壓。

闖賊末路入山,獻賊與羅汝才等全部就撫,天下幾乎大定。

皇帝對楊嗣昌也日益信重,完全壓住了首輔薛國觀的風頭。

範復粹知道,楊嗣昌和首輔薛國觀本是內閣盟友,相互合作將前任首相劉宇亮扳倒。

可薛國觀繼任首輔後,獲得了崇禎帝真正信任的卻是楊嗣昌。

年初的時候,朝廷上下都已經做好了楊嗣昌上位的準備。

可獻賊卻救了薛國觀!

張獻忠、羅汝才再次反叛,荼毒湖廣西北地區,熊文燦下獄,楊嗣昌不得不親自南下出任督師。

本來皇帝已經不喜薛國觀,可這位首輔最近卻是大大的昏頭。

蘇州民亂導致東南財賦之地不穩,皇帝問策,首輔回答的全是撫慰之策,對于財稅之事避而不談,皇帝早已不悅。

而蔪州慘桉,荊王府上下罹難,薛國觀居然想把鍋扔在楊嗣昌的頭上,這次是真正徹底的激怒了皇帝。

「楊某既為督師,而天下督撫當可安枕否?」

皇帝這句話說的極為不耐煩,意思是「楊嗣昌做個督師,是不是把天下督撫的責任都承擔了?」

這是要追究督撫的責任,換句話說就是要追究內閣的責任!

薛國觀真是老湖涂了,居然回答「湖廣巡撫宋一鶴為楊嗣昌所舉薦」。

範復粹記得皇帝當時的臉色青得可怕。

宋一鶴是楊嗣昌舉薦的不假,可人家上任才三個多月,湖廣各地防務弛廢的責任多半還算不到宋某人的頭上去。

見範復粹如此回答自己,薛國觀心中冷笑一聲,領頭走進了上書房。

皇帝正在批閱折子,眾人行禮之後便讓王承恩領人賞了座。

薛國觀看了一眼皇帝桉上的奏折擺放位置,見到那份楊嗣昌的戰報果然被皇帝放在最近的手邊,心里便有了底氣。

過了半盞茶功夫,崇禎這才抬頭開口。

而一開口,果然就直奔薛國觀之前猜測的主題。

「蘇松常三府乃財賦重地,東南那邊要派個人下去,諸卿可有了人選?」

首輔薛國觀對此早有準備,當即薦了一名戶部侍郎去一趟東南。

「湖廣的事,你們內閣是個什麼章程?」

薛國觀見幾名內閣成員都眼觀鼻鼻觀心,也只能自己出頭。

「陛下,臣以為當論罪宋一鶴、王燮元等,並申斥楊嗣昌,著大理寺並刑部派員往湖廣去。」

範復粹偷偷抬頭看了一眼崇禎,果然陛下的臉色再次難看了起來。

他薛國觀想趁著楊嗣昌報戰功的時候,給楊某人上眼藥,這是逼著皇帝看在楊某人戰功份上對其他人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果然皇帝冷笑了起來。

「楊嗣昌在川中,瑪瑙山大捷,殺賊上萬,並獲獻賊妻妾。首輔卻要朕把湖廣的事都算在他的頭上。那何不把東南的事也給楊某人算上?」

薛國觀絲毫不讓︰「東南事為民事,自有撫民官承擔罪責;而楊某負責的正是流賊一事,流賊縱之湖廣,沿江而下如入無人之境,楊某、宋某按律都將交付部議。」

崇禎氣急,笑了起來。

「將楊某、宋某部議不難,然誰人去督師,又派誰人去撫湖廣?」

薛國觀當即回稟︰「臣觀楊嗣昌所持著多為左良玉遺部,左良玉嘗為侯恂部下,深感其恩。侯恂進士出身,多有佳譽,又歷任兵部、戶部,故臣請陛下赦侯恂事,以代楊督行剿賊事。」

皇帝怔怔的看了首輔一番,他沒想到薛國觀居然也與復社那干人扯在了一起。

「陛下,老臣以為楊某用宋一鶴、王燮元俱是舉人出身,行事不周可見一斑。此回選官任事,當回正本流,取天下名望之士,定能上下合力,剿定逆賊。」

範復粹心里嘆了一口氣,這回薛國觀是真的在作死。

皇帝本就多疑,這不是擺明了讓皇帝往「上下合力」四個字上面去聯想麼?

為什麼宋一鶴、王燮元會失敗?

呵呵,原來是他們都是舉人出身,並非進士科中人,難怪指揮不動各處州府!

崇禎選出一本折子,放在了首輔的眼前。

「如此說來,這個張守言也是舉人出身,偏偏領著幾千民壯卻能連戰連捷,照首輔所說,朕又該如何發落他呢?」

「甘州巡撫劉鎬前月第三次請派牧民官,老臣以為張守言可就之。」

崇禎身子微微一晃,「黨爭」兩個字瞬間閃過了他的腦海。

真當他這個皇帝在廢除了廠衛之後,就對外面的事一無所知了麼?

侯恂的兒子最近來到京城,到處指摘張守言獻銀「媚上」,所以你們就要把這個有功之人發往西北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