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57章 白色旗幟

徐達軍的重甲騎兵連人帶馬加盔甲,要過一千五百公斤,而北元騎兵最多也就一千公斤,就像一輛重型坦克和中型坦克硤撞,結果自然不言而喻了。

且徐達軍的重甲騎兵使用的長矛都長達二丈四尺,僅矛刃就長達兩尺,在後端五尺的地方,還帶一個護手盤,不反可以保護握矛的手掌,同時還能保證在受到巨烈撞擊之後,矛桿不會在手心里打滑。

因此在雙方持矛對刺時,徐達軍的重甲騎兵的長矛往往都能搶先一步刺中對手,在這種情況下,北元騎兵根本就不是對手,因此不是被刺得離開馬背飛出,就是被對手的三刃矛鋒慣穿身體而亡。

雖然也有少數北元騎兵在躲開對手的長矛之後,也刺中徐達軍的士兵,但卻被徐達軍重甲騎兵的重甲所擋,結果矛桿在手中打滑,反而到撞擊在自己的胸口,不是斃命就是落馬,總之死狀極慘。

只是這一次交鋒,北元騎兵便差不多損失了近十分之一,而徐達軍的重甲騎兵才只死傷了兩百多人,而且依然保持著完好的陣形。

徐達是真正看透了戰爭本質的將領,這也是為何征戰一生,百戰百勝卻只在王保保這里翻了車的原因。

所謂兵法、戰術、奇謀,其實全都是虛的,真正決定戰爭勝負的只有四點,裝備,補給,兵力以及士氣。

而顯然,徐達是將他手下的精銳當真是武裝到了牙齒上。

最精銳的北元騎兵組成的箭頭在與徐達軍的重甲騎兵在激烈的踫撞中,立刻被徐達軍給擊得粉碎,後面的一般馬兵就不是對手了被徐達軍重甲騎兵撞入隊伍中間,體形龐大的水西戰馬在重甲的保護下,肆意的在北元騎兵的陣中橫沖直撞。

每一次揚蹄都卷起陣陣泥浪,隨著騎士用巨大的矛槍向前 刺,再度帶來的巨大慣性,連帶著沖擊力,也使北元騎兵幾乎是立刻成片成片地被撞翻和擊倒。

有的北元騎兵連叫聲都還未來得及發出,便口吐鮮血被長矛洞穿胸月復,甚至是連同他們的戰馬一起,透體而過的長矛穿成了肉串。

在重甲騎兵的 烈沖刺下,就如同一道鋒利的鐵犁輕松的犁開松軟的泥地,又像一把雪亮的匕首剖開魚月復,立刻將北元騎兵的三角陣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納哈看的心頭 跳,不敢耽擱急忙又派出兩千騎兵,補上前方戰線的缺口,這才算是擋住了徐達軍的第一次沖鋒。

這時雙方的騎兵都己經拔轉過馬頭來,重新列陣,準備第二回合的交戰。

剛剛這一輪交鋒,北元騎兵死傷慘重,五千先鋒軍幾乎被人打散,如今重新列陣發現死了至少一千人,活下來的人依舊是人人帶傷。

其實若是普通的北元騎兵,在這種兵力,裝備,乃至于雙方主將都有差距的情況下,第一輪進攻又受了挫,多半都已經潰散了。

但是這三萬人,當真是元昭宗自己的親兵,算是他壓箱底的人馬,就像是天子親軍一般。

往常時,特權頗多,也就像是李洪自掏腰包養著的那些士卒一樣,別的不說,但士氣和忠誠,卻是絕對不容置疑的。

隨著戰鼓再次敲響,雙方的騎兵再次催動戰馬,又開始了一輪的戰斗。

徐達軍依然排出了一個二段陣形,但這一次重甲騎兵不再排成箭頭形,而是只排出兩排的縱深,橫行展開。

因為從剛才的交鋒來看,北元騎兵根本擋不住重甲騎兵交鋒,後排又有輕騎兵保護,因此也沒有必要再收縮陣形,全面展開進攻。

而納哈見狀,頓時又是臉色一黑,他剛剛便曾想過,要直接繞過徐達的前鋒重甲騎兵,直接從兩翼全軍出擊,對付後方的步兵和輕騎。

但徐達就好像是能輕易的猜到他是怎麼想的一般,竟然還能未卜先知的堵上了納哈的路,徐達軍重甲騎兵排出的展開陣列,也使他們的這個戰術計劃徹底落空,而且現在也沒別的辦法了,納哈只能命令所有人硬著頭皮沖上去了。

心中感慨一句,名將果然是名將,隨後便直接吹響全軍出擊的號角,只想著無論如何,已經不再考慮傷亡和能否打贏的事情,能突圍出去多少,那便是多少。

而徐達見狀,同樣讓剩余輕騎也立刻做好準備截擊。

馬踢翻飛,旌旗漫卷,只片刻間,雙方的騎兵又一次撞擊在一起,刀槍閃耀奪目的寒光,口中發出瘋狂的吶喊,頓時人仰馬翻,無數人被撞飛到天空,又落到地下,被踏成肉泥。

盡管徐達軍的重甲騎軍的陣列的縱深被拉薄,但在重甲的保護下,依靠著戰馬強勁有力的沖擊,長槍凶狠的突刺,依然殺得北元騎兵人迎馬翻。

而就算是僥幸逃月兌了重甲騎兵的打擊,但等待著他們的,還有後排未參加騎兵爭斗的三萬步卒組成的防線。

其中大約有兩千人手持李洪改良版火銃,上有刺刀,射程和精度皆都遠超這個時代其余火器。

且因時間有限,李洪的那些匠戶只來得及打造出來兩千火銃,所以這兩千人,皆都是徐達精挑細選出來之人,命中率甚至于比李洪自己訓練的士卒還要高。

為了迎戰重甲騎兵,北元騎兵也根本沒有機會使用弓箭,結果好不容易突圍出騎兵陣,卻只能在火槍陣的排槍射擊下紛紛倒地。

這一次交鋒,雙方的心氣己經不在同一個層面上了,一方士氣高漲,充滿了必勝的信心,而另一方卻士氣低落,完全是咬牙苦撐,結果自然大不相同,能雙方的人數再度分開之後,北元騎兵又一次折損了三四千人。

就在這時,北元騎兵方,突然響起了鑼聲,醒目的白色旗幟在北元騎兵的陣前亮起。

舉白旗是代表投降的含義其實歷史悠久。

最開始,白色旗幟代表要求先休戰進行談判,而不表示投降,當交戰的一方打出白旗時,對方便知道另一方要求談判,于是下令停止一切進攻活動。

但是隨時時間的演變,這白旗便已經成為了投降的含義。

至于為何一定是白旗,西方是眾說紛紜,但是在這里,卻是有明文記載源于秦朝。

當時秦人以黑色為「國色」,來代表勝利秦末劉邦進取關中,直逼咸陽,秦子嬰投降,便以秦人的「國色」的反色,也便是白色為服,以出降。

而命令舉起白旗的自然便是納哈下的。

這也是沒有辦法,此時的納哈心中只剩下絕望,他能有什麼辦法,正面戰場打不過,突圍出去又另有阻擋,在繼續打下去,除了能換死幾個徐達軍的將士而自己全軍覆沒以外再沒有第二種可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