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肖連平的猶豫也在李洪的預料之中,且肖連平越是猶豫,李洪便越是滿意。

若是肖連平直接一口答應下來,那麼李洪多半接下來反倒是還要防著他一手。

畢竟在後世五十萬和基層公務員的身份是不用猶豫的,但是在現在,一個官身和五百兩,卻是可以劃等號的,因為官身代表著名聲和榮譽。

肖連平若是直接拋棄了名聲和榮譽,去選擇五百兩,那不就成了呂本一般見錢眼看,毫無原則的人了麼。

雖然說李洪和滿意呂本的工作能力,但內心依然是在防著呂本這小子一手,誰知道呂本會不會有一天直接背叛了李洪,甚至還會反咬李洪一口。

「先生,我……」

看著肖連平猶豫的樣子,李洪微微一笑,突然從懷里掏出了一本書冊,書封上空白一片,不知道書名是何,更不像是正規的出版讀物。

這東西當然不是市面上出現的東西,這本書,是李洪自家印刷廠新印出來的,這世間獨此一本。

「你不用現在給我答復,一切可以等你看完這本書再說!」

看著肖連平猶豫的樣子,李洪微微一笑,突然從懷里掏出了一本書冊,書封上空白一片,不知道書名是何,更不像是正規的出版讀物。

這東西當然不是市面上出現的東西,這本書,是李洪自家印刷廠新印出來的,這世間獨此一本。

「你不用現在給我答復,一切可以等你看完這本書再說!」

肖連平不解其意,一臉疑惑的接過那本書,隨手翻開第一頁,隨後便眉頭一皺,再然後便開始聚精會神的看了起來,這茶攤身處鬧市,但周圍的雜亂絲毫不能影響肖連平,他只是一心撲在了李洪給出的這本書上,彷佛這本書有著什麼攝人心魄的魔力一般。

李洪也不急,臉帶笑意的自顧自的喝著並不算高檔的茶水,只等著肖連平看書。

這本書也不厚,只有薄薄的一冊,差不多等了半個時辰的時間,肖連平便抬起了頭,一臉震驚的看著李洪,言道︰「先生果然是天縱之才,不但精通算經,竟然還能想出這般方法,遠比現在戶部所用的龍門記賬法還要精妙!」

沒錯,李洪給出的這本書,其實相當于一個精簡的會計培養手冊。

其實會計這東西,自古就有之,早在西周時代就設有專門核算官方財賦收支的官職名叫司會。

並對財物收支采取了「月計歲會」發方法,所謂月計歲會,便是平常的賬目稱之為計,而賬目的總和便稱之為會。

在西漢時,還出現了名為「計簿」或「簿書」的賬冊,用以登記會計事項。以後各朝代都設有官吏管理錢糧、賦稅和財物的收支。宋代官廳中,辦理錢糧報銷或移交,要編造「四柱清冊」的會計手段清賬。

而到了明時,就出現了以四柱為基礎的「龍門帳」,它把全部賬目劃分成了

「進」、「繳」、「存」、「該」四大類,運用「進-繳=存-該」的平衡公式進行核算,設總賬進行分類記錄。

所謂的進其實就是各項收入,繳自然便是之處,存則代表資產,該就是欠賬。

可以說,明時的龍門賬,單論合理性已經不知道高出了世界多少年,但是對比李洪給出的這份來自于後世現代時期不知完善了多少年的復式記賬法,現在的龍門記賬法簡直就是漏洞擺出。

如果說現在的記賬法,其實就是在事後記賬、算賬、報賬這種簡單工作的話,那麼復式記賬法則已經將會計這個行業提拔了一個極為重要的高度。

集事前的預測與決策、事中的監督與控制、事後的核算與分析為一體。

後世的那些大公司大企業,其中最為重要的兩個部門,大概率就是會計部門和法律部門……

李洪早就有想要培養一個屬于自己的會計人才的想法,而肖連平毫無疑問是最適合的那個角色。

其在戶部任職的主簿,所作的工作,其實就是相當于後世的會計。

這也是為何肖連平對物理無感,反倒是對算經情有獨鐘的原因,而此在此刻肖連平看見李洪給出的這本將會計的重要性提拔到這種高度的書籍時,整個人都激動了起來。

「先生,這……唉,學生任憑先生驅使!」

這本書,加上那五百兩銀子的年薪,終于擊潰了肖連平對于官身的卷戀,但是整個人非但沒有可惜的表情,甚至于有些興奮,一臉干勁十足的模樣。

李洪見事情果然如自己所預料的那樣,自然是心情大好,而後便開始和肖連平商討起關于紡織廠的事情。

現在的主要問題,資金和機器都很好解決,但管理人才還是不夠。

呂本能將自己的酒和經銷商推廣的那麼好,其原因除了自身能力以外,自然還有他沉浸商場多年,手底下積累了大批的可用之人。

而現在肖連平即便是答應下來李洪去幫忙,但是肖連平還是孤家寡人一個,手下一個可用的人才都沒有。

對此李洪有些擔心,肖連平卻是哈哈大笑,言道︰「先生既然能想到來找我這個戶部的官員,都把牆角挖到朝廷的身上了,那何不在直接挖的更狠一些呢?」

「這話是什麼意思?」

李洪表示不解,而肖連平只是澹澹的說了一句道︰「左吏!」

兩個字一傳到李洪的耳朵里,便是瞬間讓其眼前一亮。

所謂左吏,便是在官員手下吏員,相當于後世機關里的臨時工,公安局里的輔警……

這年頭,經營人才或許麻煩,管理人才則遍地都是。

而這些左吏,或許還真就是最好的選擇。

吏員不是官,且待遇也不算是太好,雖說比起差吏這種賤籍,左吏絕對屬于良籍,但是這種人挖起牆角來可比官員輕松的多。

明朝有大把有能力的左吏,就如同工部的織染所一般,一開始大明對其的定員是一千人,後來朱元章發現自己這麼節儉,馬皇後也不是個鋪張浪費之人,所以便開始了裁員之旅,現在大概只剩下一百多人。

至于這剩下來的人,其實全都是人才,畢竟能被朝廷選定,肯定是有其本領的,多半都是被各大染坊給搶奪一空了。

這也是肖連平能想到這一點的原因,而如今,李洪所要做的,無非就是拿著大把的銀子,去工部,去吏部,去戶部找那些有能力的左吏挖牆腳……

索性李洪直接將這個事情全然委托給肖連平操作了,畢竟他在基層打拼這麼多年,肯定能看出來什麼樣的左吏是適合李洪的人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