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84章 女子再嫁

所謂淳皇帝仁祖,其實就是朱元章的老爹朱世珍,在朱元章登上皇位後,將自己的老爹也封了個皇帝,廟號仁祖,謚號淳皇帝。

只不過只是加封,因為朱世珍在這之前已經去世了,但是依照禮法,這個服喪的規矩,也應當補上。

這一下就連姚廣孝也不能說話了,再說那就是非議君王,容易被扣上一個謗君的帽子。

雖然說姚廣孝一心想要造反,但是那造反,也肯定不是造朱元章的反,否則他也不可能在朱棣身邊蟄伏了十多年,知道朱允炆上位,才開始有所行動。

至于上方的崔兆庸,早就已經麻木了,下方二人所說的每一句話,他都未曾听過,甚至于,他都有些自我懷疑了,和這二人比起來,他真的能稱之為讀書人麼?

只不過一想到後堂里的楊憲,崔兆庸又舉得,自己若是不說些什麼,未免顯得自己太過無能,支支吾吾半天之後,方才言了一句道︰「聖上乃是天子,怎可用常理拘束。」

一想到後堂里的楊憲,崔兆庸又舉得,自己若是不說些什麼,未免顯得自己太過無能,支支吾吾半天之後,方才言了一句道︰「聖上乃是天子,怎可用常理拘束。」

崔兆庸一開口,姚廣孝便搖起了頭,他知道此次和李洪的論道,他應該是佔不了上風了。

果不其然,李洪直接開口言道︰「天子為何就不能用常理拘束?」

崔兆庸一怔,以為這有什麼好解釋的,沒有過多思考,便直接說道︰「天子身份尊貴,自然和常人不同。」

李洪突然笑道︰「天子難道天生就尊貴麼,若以德行論尊卑,歷代昏君,歷代賢臣,誰尊誰卑?」

「這……」

崔兆庸有些說不出話來了,有心想要給李洪扣上一個不尊天子的帽子,卻又無法從李洪言語中發現任何漏洞。

而崔兆庸不說話,李洪卻是沒打算放過他,猶如連珠炮一般的說道︰「朱子雖未聖人,其身份卻依然是臣子,宋理宗趙昀雖是天子,卻是遺臭萬年的昏君,請問大人,以道德而論,終究是朱子尊貴,還是宋理宗尊貴?」

「這……這……你敢將當今聖上比作昏君!」

先是被李洪問得說不出話的崔兆庸,突然眼珠一轉,覺得自己終于是找到了李洪說話間的漏洞。

只是崔兆庸卻發現,被自己扣了帽子的李洪臉上絲毫沒有半點慌亂之色,反而依舊帶著笑意,輕飄飄的又說道︰「我一直在和大人談論宋朝之事,為何大人會聯想到當今聖上,難道在大人眼中,太祖便和宋理宗該劃等號麼?」

一句話,瞬間讓崔兆庸的冷汗冒了出來,好在李洪並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而是直接繼續說道︰「這位剛剛提到了程子所言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此話出自程子之口,卻是被記載在《朱子語類》之中,這一句話流傳這麼多年,無數人奉為隗寶,但又有幾人知道程子的父親,曾經兩次讓自己的外甥女再嫁?」

「你敢隨意編排聖人!」

因為自己的一句失言,反倒是讓崔兆庸倒打一耙,恨上了李洪,再一次出言針對。

只不過這一回不用李洪說話,反倒是姚廣孝言道︰「非是編排聖人,《近思錄》中,朱子確實記載了這件事。」

說完之後,姚廣孝還真就是不怕氣死人不償命的又反問了崔兆庸一句道︰「大人難道沒看過《近思錄》麼?」

崔兆庸一張老臉都快被氣成了老茄子一樣,他當然沒看過,畢竟誰沒事會去看這麼冷門的書籍。

朱熹被譽為聖人,但是讀書人卻幾乎只看過其寫的《四書集注》,其余著作,科舉又不考,看來做什麼?

崔兆庸覺得丟了面子,但是無論是姚廣孝還是李洪其實都沒有在意他,李洪只是看向姚廣孝言道︰「你既然知道此事,卻可知道朱子是如何解釋的麼?」

姚廣孝沉默不語,他知道,同時他也知道,李洪提出此點,那他今日他確實是輸了。

沒有等到姚廣孝的回答,李洪索性直接自己說道︰「朱子曾言,大綱任地,但人亦有所不能盡者!」

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守節之事,雖說是儒家倡導的綱常倫理,應當遵守,只是,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並非人人都是聖人,同樣也不是需要人人都變成聖人,不可以將聖人的要求強加在普通人的身上。

姚廣孝卻還是想要盡一下最後的努力,言道︰「朱子說人亦有所不能盡者,是因為世間已經禮樂崩壞,難道我等後輩,不應該繼承聖人遺志,將風氣板正過來,而不是就此放任下去麼?」

李洪卻是搖頭笑道︰「你怎麼就知道朱子不贊成女子再嫁,《晦庵集》中所記載其曾經勸好友陳師中的妹妹改嫁,並說女子守節的習俗,其自世俗觀之,誠為迂闊,你難道不知?」

此言一出,全場轟然,

如今社會,不管是讀書人還是普通百姓,皆以程朱理學為準則。

但是誰也想不到,朱熹竟然還勸過寡婦改嫁,還說女子守節,是迂腐之言?

其實,實際上李洪也是在斷章取義,朱子作為三綱五常的奠基者,怎麼可能會提倡女子改嫁,真實的情況其實是陳師中的妹,在丈夫死了之後想要改嫁,朱子勸她守節,結果愣是沒勸住。」

其原意中所寫的自世俗觀之,誠為迂闊後面還有一句,然自知經識禮之君子觀之,當有知其不可易也。

意思就是,你也是大家閨女,更應該知道聖賢經典,通曉大義,不應該和那些普通寡婦一樣。

而李洪之所以敢這麼斷章取義,也不怕人拆穿,完全是因為這《晦庵集》其實就相當于朱熹的語錄合集,其中多得是些閑雜無用之句,且足足有一百卷,這種和科舉無關,又談不上什麼特別重要的書籍,即便是朱子的書也不會刊印太多,更不會有人沒事去看這種東西。

大概也只有李洪這個異類,接受了後世信息大爆炸時代,卻又被送到了如今這個娛樂貴乏,大量精力不知做什麼,只能在李善長藏書甚多的書房里打發時間,什麼東西都要看一看用來打發時間的人,才會知道。

事實上也確實如李洪所想,那姚廣孝雖然也是博學之人,看的書也不只是四書五經,卻也真就沒看過《晦庵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