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只不過李洪在一旁守了一會,見柳清薇的呼吸依舊平穩,才算是放下了心。

若是柳清薇沒死在高燒,反而是因青霉素過敏而致死,那樂子可就大了。

柳清薇躺在李洪的床上,李洪看著她慘白的小臉,而後陷入了沉思。

不願與她有太多瓜葛,是因為這女人太聰明,而李洪怕麻煩,現在救她,是因為無法見死不救。

只是再之後的問題,李洪就考慮不到了。

只不過柳清薇這位奇女子的出現,倒是讓李洪有了一個新的想法,走到書桌前,鋪開紙幣,在上面寫下了兩個大字。

邸報!

之前李洪覺得想要改變大明,十分自然的便打算從物質條件開始,可如今看來,解放思想似乎也是改變大明的一條路。

歷史上的工業革命的前提實則是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推翻了封建和宗教的權威性,建立了樸素的科學觀念,所以才導致物理學、工程學的理論都獲得了較大的發展,這才引發了工業革命。

而在啟蒙運動之前,同樣有一次解放西方人思想桎梏的運動,那便是文藝復興,二者同樣是反封建,反宗教的解放人類思想的運動,只不過發生時間不同,側重點也不同。

如今十四世紀中期,大明初立,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已經開始漸漸興起,而李洪倒不是想照著西方的路在大明重新走一遍。

只因為類似文藝復興的運動,早在兩千年前便已經在這片土地的上發生過了,那就是諸子百家。

文藝復興突破了宗教的限制,那些人文學者們著復興古羅馬、希臘文化的旗號進行的以人權反神權,以科學反蒙昧的思想運動。

而諸子百家同樣導致了春秋戰國時的氏族社會解體,理性主義高漲,文學藝術相繼從祭神禮制中解放出來,不再作為宗教政治的記事、祭神等文獻,而開始關注人本身。

二者都對當時的文化、藝術、制度、經濟等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當時的諸子百家若是繼續爭鳴下去,沒有人能想到現在應該是個什麼樣的光景。

可直到儒家這個最適合封建統治的學說出現,這一切便戛然而止,但是雖然停止了,卻畢竟出現過,且當時那些學說如法家、道家、農家的某些方面也容納進了儒學體系之中。

也正是因此,李洪不需要在大明再掀起一次文藝復興,而是直接籌劃啟蒙運動。

解放思想,傳授知識,除了辦報紙以外,李洪再想不出第二個更合適的辦法。

只不過這辦報也講究個方式方法,就這麼直白的將科學觀念以及基礎的物理化學知識寫上去,對于現在大明這群讀書人恐怕沒有半點的吸引力。

李洪在書桉前沉思許久,而後便在邸報的下面又寫了兩個大字。

科舉!

可以說科舉便是世間絕大部分讀書人的終極目標,這群讀書人為了能科舉成功,入朝為官,可以將全部心思投入到程朱理學之中,將八股文玩出個花。

可你要說他們又有多相信朱熹的那些存天理滅人欲的反人類主張,卻也不見得,絕大多數人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表面上說一套,背地里做的卻是另外一套,無非就是為了當個官罷了。

可既然這些所謂讀書人能為了當官,而將四書五經倒背如流,其中每一句,每一個字都能找出好幾種含義,那必然便也可以為了當官,去弄明白熱力學定律和萬有引力的……

只需要在科舉的考題上在這方面有一些側重,而後便再不用做什麼事情,他們自己便會主動研究這些東西。

所謂發揮主觀能動性,大抵便是這種東西。

而李洪想要促成這一切,毫無疑問,通過自己那身為大明首輔,文官之首的便宜老爹便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途徑。

只不過即便是有所側重,也要師出有名,李洪又是深思了許久,又接連寫下來兩行字。

格物致知,以及墨家!

格物致知就很好理解,便是李洪那日與宋廉辯經所說的那一套理論,李洪大可以將樸素的科學觀念揉進其中,講明科學同樣也是聖賢倡導的學問,而這套理論想要大行其道,想必身為大明文壇魁首的宋廉應該能給李洪提供不小的幫助。

只不過除了科學觀念,自然還需要具體的科學知識,墨家便是李洪所想出來最為適合自己傳播這些知識的載體。

在如今,一切都講究個師出有名,聰明如王陽明,都需要將自己的陽明心學往孟子的學說上靠近,李洪同樣需要如此。

而墨家,同是諸子百家之一,且曾一度能壓得儒學抬不起頭,如今雖然沒落,早已無人鑽研此道,可架不住名頭大。

《韓非子•顯學》記載︰「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百家爭鳴時期,雖可有信徒,卻唯獨儒墨兩家最為鼎盛,並稱世間兩大顯學,李洪便是看重了這份名氣。

而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墨家的所有主張,都和李洪想要做的事情不謀而合。

墨家學說的核心,除了兼愛非攻這些普世價值觀以及一些在現在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思想,最讓李洪認同的便是《墨經》中開篇的第一句話。

「巧傳則求其故。

巧傳,就是手工業技巧,指的是手工業技巧一代一代傳下來,而重點便是‘求其故’三個字。

早在兩千年前墨子便想到了事情要探求原因,把各類工匠的經驗上升到理論,講清楚因果聯系,建立命題,建立論證,這不就是科學的求證觀念。

而事實上,墨子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甚至在《經上》中,還試圖解釋過力學的定律,即︰「力,刑之所以奮也」以及「力,重之謂」。

這兩句話,直接點明了力是物體加速運動的原因,以及將一直混為一談的重力與重量區分開。

而這兩點理論,確是直接領先了西方兩千年的時間。

只可惜,這麼多年里,隨著墨家的衰落,再也無人順著墨子的理念鑽研下去,而現在李洪卻想著將墨家學說重新撿起來,取代儒學成為主流。

在想通這幾點後,李洪莫名的有些亢奮,突然有一種改變了歷史和世界的使命感,順著這個思路,一路在紙上寫了下去,一直到日上三竿,才堪堪停下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