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2章 霸氣救子

馬皇後看向一旁宮女,宮內一應事務也是需要出宮采買的,且八卦是人類天性,這些除了伺候主子再無其他事物的宮女太監們更是如此,因此宮外的消息用不了多久就能流傳到宮內。

見那宮女點頭,馬皇後臉上也是怒氣一閃,輕拍了一下桌子,怒道︰「這李善長,確是有些過分了,教子無方倒也罷了,竟然還敢公然在京師中開炮!」

說著,或許是情緒太過激動,馬皇後還輕輕咳嗽了兩聲。

而朱樉卻是面色一喜,說道︰「娘,可不止如此,您想他一個文官家中為何私藏火炮,誰知道他按了個什麼心思!」

朱樉是已經打定主意,要治李家于死地,雖說原由只是在青樓的一次小小沖突,但偏偏朱樉就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人,且李洪兩次讓他吃癟,憋了一肚子火氣無法發泄,他現在恨不得將李洪千刀萬剮才算解恨!

而馬皇後听見,果然如朱樉所言,臉色漆黑一片。

朱樉自以為躲在坤寧宮逃過了一劫,卻不知朱元章的怒火早已到了頂點。

只不過此時朱元章暫時沒有心思去教訓朱樉,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他。

如今已經到了夏收的時候,若是大明需要改革稅制,自然是趁著現在改進。

而且朱元章已經意識到大明官員俸祿過于低廉的問題,只不過戶部討論了半天依然沒有具體的章程。

甚至于經歷過貪腐桉,朱元章意識到了楊憲和其手下情報部門的作用,組建錦衣衛的想法已經提前冒了出來。

大明初定,朱元章太多的想法想要實施,而在具體施行前,朱元章還想要問一問李洪的意見。

不知不覺間,朱元章已然將李洪放在了一個極高的位置上。

因此第二天的朝會一結束,朱元章便馬不停蹄的帶著李善長以及楊憲直奔李洪的農莊。

只不過這一回,朱元章卻發現自己竟然撲了個空,李洪的院子中只有朱標一板一眼的做著李洪交給他的廣播體操,卻不見李洪。

朱元章一問才得知李洪竟然一大早便就離去,據說是去買些東西,且還神神秘秘的。

一行三人無奈,只得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而就在三人離去後,又有人敲響院門,朱標滿臉疑惑,想著今日怎麼如此熱鬧,可當打開門看清來人後,更是一頭霧水。

「這位公子,請問李洪李公子是否住在這里!」

這是一個身姿曼妙的女子,聲音清脆悅耳,懷中還抱著一把比起她嬌瘦的身軀顯得十分龐大的古琴。

只不過這女子面帶薄紗,只漏出一汪清泉般的雙眼,看不清容貌。

「你是?」朱標不解的問道。

「小女子,柳清薇!」

「柳清薇?你是那富樂院的花魁?」朱標想了起來,先是震驚的說了一聲,隨後眼神變得更加不解。

而柳清薇那僅漏出的一雙大眼楮在听見‘花魁’二字時,小小的閃爍了一下,隨即又恢復了正常,開口說道︰「正是小女子,敢問公子,李洪李公子可是住在這里?」

朱標滿腦子疑問無人解答,他只知道那一日富樂院一事後,二人都未曾在談起過這件事,本以為此事都已經過去了,卻沒想到柳清薇竟然能找到這里來。

「沒錯!」朱標如實回答。

柳清薇微微一喜,急忙說道︰「敢問李公子何在,可否賞面見小女子一面?」

朱標面露難色回道︰「還真是不巧,李兄弟出了門,可能晚上才會回來。」

柳清薇的眼中頓時一片失望之色,苦澀的笑了一聲,想要轉頭離去。

這般我見猶憐的模樣,讓朱標都有些心疼,急忙問了一聲︰「不知道柳姑娘找李兄弟有何事,若是緊急之事,我可以等晚上幫你轉達。」

柳清薇停下腳步又是苦笑一聲,模了模手中懷抱著的古琴,柔聲道︰「小女子想要親自向李公子道謝那日的解圍之恩。」

「還有李公子那一晚並未听到清薇彈奏之曲,小女子便想著彈給他听!」

朱標聞言暗自點頭,頓時對柳清薇觀感大好,只覺得這女子雖墜入風塵,卻也是個知恩圖報,重信守諾之人。

「原來是這樣,柳姑娘大可放心,我會將柳姑娘心意說與李兄弟的。」

柳清薇眼中卻沒有絲毫欣喜之意,只是微微欠身一禮,便要離去,只是剛剛邁了一步,卻又一次退回來,從懷里掏出一塊繡著字的繡帕。

「還請這位公子幫小女子將此物送給李公子。」

繡帕乃是女子貼身之物,在此時送繡帕便幾乎等于是定情信物一般的存在,朱標頓時臉色一變,這種事情怎麼可能托人代勞,正想要拒絕,卻見柳清薇已經將繡帕塞到朱標手中,頭也不回的離去。

朱標下意識的將那繡帕展開,卻見那上面繡著的正是李洪昨日所作的那一首石灰吟。

「李兄弟所作這首詩不愧為千古佳句,短短一天的時間便已經流傳的這麼廣了麼?」

朱標心中默默的想著,卻未想到柳清薇一個風塵女子為何要繡這麼一首詩在繡帕之上……

……

經過元朝近百年的統治,此時的大明文壇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加上文壇風氣已經逐漸從詩詞轉移到八股文章和鑽研程朱理學之上,因此已經許久沒有一首像樣的詩詞出世了。

而李洪這一首石灰吟,猶如橫空出世的利劍一般,瞬間攪翻了此時猶如一潭死水的大明文壇。

而石灰吟傳播的如此之快,除了時這首詩本身質量過硬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出世的方式。

前左相之子蒙受冤屈,慘遭都轉運鹽使司酷刑,憤而寫下千古名句,最後的結果卻是峰回路轉,李善長用火炮怒轟都轉運鹽使司衙門,霸氣救子。

這麼個故事,一听便讓人覺得十分震驚加上一點點的爽感。

百姓們可不在乎這個故事中諸多不合理的地方,他們只需要覺得這個故事足夠傳奇,且壞人得到了懲罰。

也正是這種像是演義小說一般的情節,幫助了這首詩的傳播,那怕是不認識字的大老粗,也能念上兩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