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戰線推進寶玉建功

本來賈寶玉個人看來治理平安州就需要‘剿撫並舉’,只是朝廷在平安州的代理人節度使之前做的事情太不地道,王子騰等先前又吃了敗仗,沒人願意信朝廷也沒人愛理會朝廷。張炯的觀點是︰打,不打,張炯怎麼撈錢呢?王子騰等人的觀點是︰打,不打、不打贏了,他們怎麼將功折罪呢?皇帝的觀點是︰打,不打,皇帝怎麼出這口氣?

但是在張炯與皇帝這些水平稍高一點的人看來,打完了,還是要撫的,畢竟平安州不能丟,它還是國土無法分割的一部分。撫,還得撫出水平來,至少要保證未來幾十年不要反叛。當然對于亂民,還是要教訓的,不然到了明天誰都說自己受了委屈都要反一把,那皇帝就不會混了。

賈寶玉最後給皇帝的建議是︰誅其首罪,而放過協從,不然還能怎麼樣?平安州全境的勞動人民都被壓榨得很苦,這次事件套用古話就是‘贏糧而景從’,抄刀為匪,扛鋤為民。除非想不要名聲搞個大屠殺,然後再從旁處移民來,攪得天下不安,不然就得區別對待,以期快速平定。當然,折子上寫得話是非常委婉了,人民是被‘協裹’的,壞人就那麼幾個。賈寶玉心里卻認為這些壞人其實是英雄,但是……英雄的下場總是挺慘的。

賈寶玉在這樣矛盾的心情里終于認識到自己其實就是個逆歷史潮流而動的俗人,都是俗人了,就做一點封建知識份子會做的事情吧。所以,安民告示來了。

張炯連番大捷,在平安州站穩了腳跟,行事也從容了些。能夠把勞動人民都拉過來,既削弱了叛軍的力量,又能長己方的實力,何樂而不為?真要再不知體恤民情,把人都逼到了對立面兒,那才是真正的‘資寇兵而賚盜糧’了。

安民的告示是應該以張炯的名義簽發的,他是名義上的最高指揮官,但是他的名聲實在不太好。又是兩番砍了幾千顆頭的‘屠夫’,實在沒什麼說服力。王子騰等人的名聲也不咋地,最後只好把賈寶玉包裝一番,借著探花郎的名頭,讓他連署了布告,這才陸陸續續地安定了下來。張炯也趁此機會擴大戰果,拉起戰線一點一點往前推進。兵者,詭道也,以正合以奇勝,張炯深諳此道,坑死人不償命,等到二月時節,已拿下了平安州一半的地盤,照這個情勢,再不用兩個月平安州就可平定,大家可以回京吃著貢品西瓜了。

平安州本來就是羈縻之地,沒什麼文官,但是春天到了,還是要組織春耕生產的,這個任務就落到了賈寶玉的頭上。雖然他自己也是四體不怎麼勤、五谷不大分的人,但是看來看去就他比較像能夠負責這方面的。張炯一甩手,把事情推給他了。賈寶玉沒忘上道折子說明情況,打個申請過去,皇帝很快就批了下來,最後還綴了四個字‘朕心甚慰’。

平安州的民眾歸順也是不得已的事情,畢竟朝廷大軍不是吃素的,嘩變的士卒本就是欺壓他們的人不可能待他們好,而起義的民眾——多少起義軍都是栽在‘不懂馬上不可治天下’上的——也不大懂得組織生產生活一類。在最初的打土豪分田地政策過後,起義軍發現大家也要吃飯,而他們抽不出人手種田,還得征糧,算來算去,只是得了一點糊口的田地卻要背上背叛朝廷的名義,不由得人心難安了。

在這種情況下,賈寶玉硬著頭皮接下了這份差使,這是戰時,朝廷不會再派個平安州節度使來添亂,萬事只好自己動手。反正平安州本來就不收什麼稅,賈寶玉便把朝廷的規定搬出來發布了,要說經都是好經,就怕叫歪和尚給念邪了。原本朝廷規定,平安州每家每年只需出布一匹,糧一石即可,這樣的稅賦算少的了,連人頭稅都沒收,比普通百姓的一年夏秋兩季交稅、每次折作銀兩再被盤剝一次,冬閑還要服徭役相比,實在是太少了,就算翻一翻來收,也不到全國平均水平,天知道上任節度使是怎麼搜刮的,就能刮得大家造反!

都不用擺出什麼親民的姿態,只要讓士兵在營里呆著,不要搶己方民眾,騷擾良家婦女,再把蓋了大印的文書一貼,叫人識字的人一念,一切就都解決了。當然,賈寶玉也沒忘記把還沒被打死的鄉老(官軍控制範圍內大約有那麼個百十來個)找來每人送了一點紀念品——米一石、綢一匹、酒一瓶、羊肉五斤,出資人,張炯,來源,上次搶的小股嘩變士卒。效果出奇的好,賈寶玉本人就長著一張可人疼的臉,辦的事又比較在譜,頂著斯文人的名頭,快要被說成是星宿下凡了。

賈寶玉辦這些事之前就問過張炯,張炯最初就是在這上頭栽的跟頭,他不會再吃這個虧,再說了上任平安州節度使搜刮來的東西,被嘩變士兵一搶,最後又轉到了張炯的手里,搶這些東西可比刮窮老百姓的地皮豐富多了。所以張炯很大方地一甩手︰「這些介石看著辦就好,不必問我,我只管行軍上的事兒。」賈寶玉接口道︰「那我就只管文書上的事兒啦。」兩人都笑了。

——————————————————————————————————————————

三月初,張炯還要收拾兵馬繼續往前推進,此時又接到史鼎的求援信。賈寶玉看完信就問送信的人︰「你們侯爺還接著收稅吶! 」王子騰都在心里罵史鼎不懂事兒了,這已經是第四封信了。第一封,張炯雖說沒派兵,依舊解釋了一下目前平安州比較要緊,教史鼎調本省兵丁馬上行動滅了這苗頭一切都好,王子騰也寫信把自己的血的教訓告訴他。沒料到史鼎根本不頂事兒,他是雞蛋過手輕四兩的主兒,平時也不肯花錢裝備兵丁訓練士卒,等到要用的時候,誰會為他賣命?就算大家肯出力,裝備不夠好,破銅爛鐵的刀槍還不如鋤頭鋒利,那可真時賣了老命了。

第二封信至的時候,賈寶玉寫信給他,請他多少拿出一點之前貪墨的銀子來安撫一下局勢,把兵撫好了好保命,今年的稅少收一點,讓民看到一點希望就不會造反。史鼎不想吐錢,佷女出嫁他賠送了不少嫁妝,又往京里送了許多銀子打點關系,剩下的本已不多,更要攥在手里死活不松手。再者今天的稅不收有什麼用?史大人去年的時候已經把今年的稅收完了……

于是就有了局勢惡化之後的第三封信,此時張炯正忙著收拾平安州,正在關鍵的時候,哪敢分兵?史鼎等不及了,干脆打了報告給皇帝,說張炯按兵不動作壁上觀,意指這里的問題是張炯造成的。張炯能不火麼?賈寶玉都火了。直接對張炯道︰「藥醫不死病,佛渡有緣人。」

如果說之前還看在親戚的份上覺得能拉則拉不能拉則放的話,賈寶玉現在是巴不得史鼎去死了。一旦討厭上了一個人,他的什麼壞事都能想起來,又想起湘雲幼時的孤苦可憐,親叔嬸拿她當針線上人使喚,越發的去勸王子騰︰「對親佷女都這樣,也不必管他了。如今對他倒是雪中送炭了,也指望不上他日後也能這樣對咱們。」張炯從旁听了,就心里有數了。賈寶玉罵完了,獰笑著對張炯道︰「咱們也得上折辯上一辯,只是聖上未必有心看咱們打官司,不如認個錯兒……」以退為進。

皇帝本人衡量了一下,為著一直危險卻事態沒有嚴重的史鼎處再選一支軍隊去,很不劃算不說,要是再選個‘豬將’,太丟臉。不如讓張炯去呢,朕都付了他一半的賬單了,這錢當然要花得值得才行。同時,皇帝接到了張炯和賈寶玉的聯署密折,請皇帝對史鼎處表個態,比如︰批評史鼎做得不對,或者調他走,暫時平了民憤,這樣或許就不會有更嚴重的事情,即使有,也能發展得慢一點。

賈寶玉因為擔心皇帝怕這是雙方磨牙,因為據唐佑夾在指示時的小抄講,史鼎也打了他們的小報告,于是賈寶玉特意說明了自己不願意坑親戚,這是為了史鼎好,更是為了國家好,最後綴上一句‘平安未平,陛下已忘事之肇因乎?’

皇帝正要用著張炯呢,那邊兒史鼎也鬧得委實不太像話了一點兒,一省大事畢竟人多眼雜,多少有些風聲傳到了皇帝的耳朵里。官場上的人,誰就能對一個空降來的只會撈錢又不會來事兒的上司盡心盡力?皇帝就知道史鼎為官不厚道,與張炯這里的認錯態度一對比,皇帝又收到賈寶玉的小報告,越發瞧史鼎不順眼了。皇帝馬上就拍了桌子,嚴旨切責了史鼎,但是同時也命張炯要加快進度。

史鼎遭了訓斥,嚇得要死,但是轄內之事實在不是他的長項。史鼎一面繼續打點搜刮金銀珠寶往京里疏通關系,一面裝孫子求張炯這里幫忙,亦寫信給王子騰、賈寶玉求援。王子騰自身難保,賈寶玉根本覺得他死活無所謂了,勉強寫了一封此處不由本人作主的信而已。

張炯心里轉了好回主意,最終還是道道︰「帶個信兒去,我奉命是來平平安州之亂的,便是要馳援了,也要先了結此處才好。叫你們家大人先頂上一個月,一個月後,平安州穩了,我才能動,不然出了事兒,誰都擔不起。」打發走了人。張炯直嘆倒霉,本來能很輕松完成的任務這會兒又來了個添亂的,還不能不救,因為……聖旨已經下了,命張炯盡快平定平安州,然後揮師去史鼎處。

張炯雖然不愛搭理史鼎,但是聖命還是要執行的。

————————————————————————————————————————

賈寶玉很惆悵,沒想到有這麼多惹事的親戚,看來賈王史薛四家,也真是到頹境了。大廈將頃,獨木難支,自己能找個避難的去處已然算不錯了。模出小刀,默默地刻了一只羊駝來表達此刻的心情。

李貴很惆悵,寶二爺帶過來的用具,有不少已經磨損了。小羊皮的靴子因為行軍的關系已經磨破了,只能扔掉,幸好還有一雙鹿皮的可用,卻也只剩這一雙了。被褥上回拆洗,被現找來使喚的不知輕重的當地粗使婆子洗壞了被面兒,同時陣亡的還有一件江綢袍子,平安州戰亂之後,要到哪里找能讓寶二爺的嬌貴皮膚不覺得磨的料子,又上哪里找有手藝的裁縫呢?

掃紅很惆悵,二爺常喝的茶葉也用完了,本來帶得就不多,張大人還愛來蹭一點兒……

僕人有僕人的憂愁,老爺有老爺的煩惱。

為了加快速度,張炯與賈寶玉、王子騰商議,他率大軍繼續推進,賈寶玉坐鎮後方,王子騰率一部慢慢跟在他後面做善後工作。要知道大規模作戰很暢快,但是小小的剿小股土匪就很難纏,不適合大部隊作戰,王子騰對軍事不算在行,但是帶著已經廝殺了幾個月的老兵收拾小匪盜倒是可以,為保險起見,張炯還派了個副將跟著王子騰。這是明擺著給王子騰送分了。王子騰謝了他的好意,心里還是有些不痛快的,畢竟是受了別人的恩惠,而王子騰一向是高高在上的。他也知道這是給他面子,跟外甥抱怨完了之後,也老老實實率部起行了。

他們這一走,不知道是坑了賈寶玉還是成全了他。反正用王子騰的話說,他是真的沒臉見妹妹了。在張炯走後,王子騰慢悠悠地拉網,他還拉漏了,讓一股部隊從眼皮子底下溜走了去找他外甥的麻煩。前頭被張炯坑得很慘的嘩變士卒余部與亂民暫時達成了一致,叛軍一部千余人重新聚集在張炯的背後。

不是張炯不努力,實情是——這些人久在平安州,口音、習俗完全跟當地土著一樣,以前的戶籍冊子又毀了,現在的戶籍正在造冊還沒弄好呢,很多人的身份都是不確定的,又不能‘寧可錯殺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網’,只好等著賈寶玉把人頭理清了才算完事兒。

古龍先生說過,隱藏真實身份的最佳做法就是——換個馬甲!這些人化整為零,裝成百姓,繞過張炯再重新集結。就這樣,他們把馬甲換完,成功地隱形了。

他們不敢動張炯,反過頭來邀了一個亂民的向導,去找別人的麻煩了。王子騰本來是個軟柿子,但一是他老人家帶著兵旁邊還有個監工的,賈寶玉這個讀書人就成了軟柿子。

偏偏因為他是在後方,前面兩道防線,張炯以攻代守,王子騰又是拉網保護,再者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分兵是大忌,他身邊只有幾個護衛、幾十錦衣衛並一百軍士而已。平安州境內的城池本身就小,按制,人口過萬可建縣,這里也就是剛剛夠這個標準而已。除去分散在各處鄉村的人,一個縣城里八個月到八十歲的加起來有五千人就不錯了,除去老幼病殘和混亂中被炮灰了的,剩下的精壯有個一、兩千也就頂天了。戰後疲弊,被張炯攻破後為緩和矛盾也沒征用民伕葺。

賈寶玉得了消息的時候,修城已經來不及了,正是農忙的時節,青壯都下田了,老弱婦孺根本不夠看,留著這點人守城?只得帶人往山上走。臨走命令把倉庫都打開,隨叛軍搶,反正還能再搶回來,這樣他們還能少禍害一下老百姓——再讓叛軍禍害下去,最後就算打贏了也沒意思了。

一面走一面觀察身後,如果叛軍進城了,就殺個回馬槍。千戶以為他瘋了︰「逃且不及還打回頭?」賈寶玉道︰「放他們進城,城里可就遭秧了,咱們辛辛苦苦的名聲就全完了,老百姓只道咱們不可信,以後的事情就難辦了。事完了也沒法跟上頭交待。」

叛軍急紅了眼,正想搶點補給,不想一旦靠進城池就有尾巴來騷擾,知道大軍不在就橫下心來先啃了賈寶玉再搶東西當盤纏,搶完了大家散伙各奔前程,換馬甲的辦法還是很好用的,搶了錢之後馬甲一換,另尋個地方安家落戶還是良民。賈寶玉逃到附近山上,叛軍也沒那個耐心叫陣,直接放火——被張炯坑慘了的人心理陰暗了。

千戶的臉馬上白了,他來這里的目的是鍍金不是送命,壓根就沒想過自己會面臨這樣的危險。再說了,看著個準駙馬,要是把公主弄個成個望門寡,他可以馬上去死了。一甩頭,千戶直接對賈寶玉道︰「往北就出了平安州,那里有協防的兵士,咱們還有馬……」騎上跑吧。

跑個p!賈寶玉讓千戶尋幾個機靈又騎射過硬的人分路往北報信,自己卻不走。轉頭說︰「砍樹。」這樣的城池多是依山傍水而建,或者說有山有水的地方才有了城。幸虧平常他愛四處蹓,地形挺熟,山間溪流邊找了塊小平地,能容幾十人緊緊地站在一起而已,刀劍矛戈作斧頭用,砍掉周圍不少小樹,勉強能容身。靠著溪水站定,然後從里往外放火,等外面的火燒過來的時候,里面已經沒有可燃燒的樹木了,幾人靠著小溪邊兒,完好無損地逃過一命。山頭不大,燒到了後半夜地面還帶著余熱,眾人沿著溪流往下,正遇著叛軍進城。

叛軍還是圍觀了一陣兒的,準備這些人受不了火烤往下沖的時候撿個便宜,或者多等仨時辰等他們燒死了好放心搶劫。等到夜里火光映紅了天,也沒人出來,這才放心地去搶。城里老百姓早跑光了,有不少心眼兒活絡的還從大開著門的官倉里順里了路上的干糧。叛軍入了城,隊形就亂了,一搶東西哪還有組織紀律可言?賈寶玉帶著人聚成一團,形成了小範圍內絕對的優勢打起了巷戰,躲到一邊觀察的百姓當然是舍不得家的,看著官軍殺回來了,形勢還不錯,又念著剛打的家具新糊的牆,也有不少膽大的回來助威。在沒有熱兵器的年代,巷戰的時候如果遇到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可真是上帝來了都犯愁。

等王子騰回來救外甥的時候,外甥已經擺著一堆人頭等他了。這回賈寶玉的軍功是坐實了,連護衛們也有功,徒忻通過正規手續塞過去的,美其名曰,保護親戚。雖然錦衣衛自己也有自己的系統,護衛們是屬于王府的,也都被賈寶玉寫了名字報了上去,反正吧,他就是掌管著武職考核的人,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身為一個還算稱職的文人,筆桿子一搖,把報功申請表之外的詳細記錄寫得那叫一個精彩,全用短句,讀起來節奏鮮明,不但突出了砍人高手眾侍衛,把‘義民’的形象也用了一定筆墨加以描述。整個場面立體豐滿,各種人物一齊出場,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波瀾壯闊,讀的人真有身臨其境之感了。別的不敢保證,有著一堆人頭和俘虜作旁證,皇帝絕對會樂于見到這種‘民心向太陽’的美好景象的。

沒幾天就有旨意下來了,命把參與此役的名單記錄在檔,戰後一並封賞,這就表示大家的功勞沒有被污下來,‘義民’也得了終身免役免賦的獎勵。皇帝還表示,要‘勒石’以記,表示朝廷還是很得民心的。賈寶玉心領神會,重新起草了一篇碑文,突出表現了上下一心這個主題,得到了中央領導的首肯。

經過此役,大家深刻認識到了一點︰跟著賈寶玉有肉吃。

/">/a>)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