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六五章 拜托了,胡相!

「起來吧,胡相。」李善長伸手虛扶他一把道︰「現在明白,老夫為什麼說你太心急了吧?」

「明白了。」胡惟庸直起身子,點頭道。

「皇上巴不得我倆反目。為了讓老夫牽扯你,甚至不惜自己親自下場,來離間我倆的關系。還要把女兒嫁給我兒,下這麼大血本圖什麼?不就是為了維持老夫的聲望,不讓大伙兒一股腦都倒向你麼?」李善長看得清清楚楚,絲毫沒有領皇帝的情。

「這樣啊……」胡惟庸神色一變,沒想到李善長在皇帝面前的孫子樣,都是裝出來的。

不過這樣才對嘛,都是元末亂世殺出來的勝利者,雖然君臣有別,但那顆驕傲的心,都是一樣的!

「知道上位為什麼不願意嗎?」李善長問道。

胡惟庸搖搖頭。

「因為老夫是穿鞋的,你是光腳的。」李善長澹澹道︰「皇上知道,我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但你有。」

「我?」胡惟庸神色一慌,不成想被看透了肺腑。

「沒錯,老夫當初選中你,就是看中了這一點。」李善長微微一笑道︰「當初陳友諒大軍來襲,上位給老夫下了死命令,讓我在兩個月內,督造出五百條戰艦,如果逾期,或者造出的船航行漏水,就砍老夫的腦袋!

「老夫使出渾身解數,拼了老命,兩個月也才造出不到兩百條戰艦。」

「已經堪稱奇跡了。」胡惟庸贊道。

「可上位要的是五百條,還差了三百條船呢。眼看指定要完不成任務了,上位肯定要砍我腦袋的,老夫都打算自己了斷了。」李善長目光炯炯的看著自己的得意門生道︰「結果你來了!」

「當時你不過才是個區區寧國知縣,卻帶了三百條大船前來,一下子幫老夫完成了任務。而且船上還滿載著我軍急需的糧食,武器!你是怎麼做到的來著?」

「說來慚愧,下官也是眼見死局了,再不放手一搏,大家都要玩完。于是死馬當活馬醫,在兩浙四處放風說,我軍十倍價格收購糧草武器,先付一成定金,剩下的待送抵應天後結清。」胡惟庸對自己的平生功績自然記憶猶新,笑著回憶道︰

「當時我想的是,最富最貪的就是江浙地主了,只要勾起他們的貪念,他們就會爭著把糧草武器運到應天來。」

「最笑人的是,張士誠的部下非但不阻止他們,反而還把自己的軍需交給他們,一起運來應天,好狠狠賺一筆。」胡惟庸說著放聲大笑道︰「殊不知老子掏空了寧國縣的家底,也只能付得起一部分訂金!」

「結果後頭那些地主,看到前面那麼多人都干了,唯恐錯過這個發橫財的機會。也都不要訂金了,爭先恐後裝船往應天發運,沒想到咱們連船帶活全都要了,哈哈哈!」

「老夫記得,那時我問你,咱們付不起貨款怎麼辦?」李善長看著胡惟庸道︰「你說,不用管。這仗要是輸了,咱們全都玩兒完。人死賬消,他們愛找誰要找誰要去。」

「要是咱們贏了也無所謂。」胡惟庸笑著接話道︰「反正江浙地主都是支持張士誠的,咱們滅了陳友諒,就要打張士誠了。他們要麼捐獻軍餉加入我們,要麼就是我們的敵人了,所以也不用付錢了。」

「哈哈哈哈。」兩人相視放聲大笑起來,心中郁氣仿佛也消散不少。

~~

「你知道那件事後,上位是怎麼評價你的嗎?」李善長斂住笑容,對胡惟庸道︰「亡命賭徒。」

「亡命賭徒?」胡惟庸一愣,好貼切。

「這也是我選中你的原因。」李善長拍了拍胡惟庸的手臂,感觸極深道︰

「丞相之位不好坐啊,上有五雷轟頂,下有沖波逆折,稍不留神就是個粉身碎骨啊。侍奉開國之君的丞相就更是如此了,皇上要立萬世之規,丞相也要定宰執的章程!非大智慧、大毅力、大能耐之人,不足以勝任啊!」

「是,只有恩相符合這個條件。」胡惟庸點頭。

「老夫自然責無旁貸,本想著把最難的難關給你趟過去,然後再交班。前十年是我,後十年是你,差不多就大局已定了。」說著李善長抬起手擺一擺,自嘲笑笑道︰

「可惜,老夫不自量力了,這才洪武九年就撐不住了。」

「上位已經嫌棄我了,」胡惟庸也覺得一片灰暗道︰「學生還不知能支撐幾年。」

「上位嫌棄的不是你我,是丞相之位啊!」李善長一拍茶幾,斷喝道︰「胡相還看不出來嗎?皇上是想一君獨治,嫌我們礙手礙腳!他取消行省、權分三司,又抬舉御史台!這一下下,全都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你我身後的中書省,就是沛公!皇上是想限制中書省的權力,好讓丞相變成聾子的耳朵——擺設!」李善長沉聲道︰

「所以胡相啊,拜托你,一定要守住中書省,不要讓權力被上位奪走!」

「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守得住嗎?」胡惟庸苦著臉道︰「恩相也太看得起學生了。」

「守不住也要守,只要堅持守住,事情就一定會起變化的。」李善長斬釘截鐵道︰「皇上的敵人多著呢,大明的問題也多著呢,不會一直盯著你的。所以你這邊,也應該主動的收縮待變!」

「收縮待變?」胡惟庸眼前一亮。

「沒錯,收縮待變。」李善長點點頭道︰「還記得上位取得天下的九字方針嗎?」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沒錯,你現在也該效彷上位當初,韜光養晦,靜以待變。」李善長道︰「你不是我,輕舉妄動的話,會招來滅頂之災的。」

「是,可是什麼時候會有變化呢?」胡惟庸問道。

「最晚堅持到下一任皇上,就徹底安全了!」李善長緩緩為他分解道︰「陛下其人,嚴剛有余,寬仁不足。但太子不一樣,他隨皇後,又飽讀聖賢書,定為一代仁君。所以堅持到那時,中書就安全了。世世代代的官員,也會永遠銘記胡相大恩的。」

說著也給胡惟庸磕頭道︰「拜托了,胡相!」

ps.再寫一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