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零三章 文人限制武人

對于李如梅的處置,在場的人,沒有一個站出來求情或說情的。

可見,這一個多月來,李如梅的表現是真的讓在場所有寄予厚望的大臣們失望至極。

本來大家都想著朝戰要結束了,就可以排排坐,分果果。

享受著勝利的果實和戰爭之後加官進爵論功行是的好處。

雖然,在堂的大臣們也沒幾個真正參與朝戰的,但是,他們卻不會這麼認為。

一旦,戰事結束了,他們就會立刻將自己「功勞」一一列出,等待著朝廷的封賞。

這對于他們而言,那就是基本操作。

但是,這一切都被李如梅給毀了。

而且,還毀的如此之快!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竟然把已經穩定的朝鮮戰局給緊張起來了。

真是讓人憎恨至極!

若不是皇太子仁慈,他們定會參死李如梅,順便給李成梁點顏色,讓他知道非正途出身的官員,就算地位再高,也是這麼不受待見的。

朱常洛也自然明白這些文官們的心態,他雖然看不上這些排外的文官,但這也並不代表朱常洛就真的放心那些世代為將的將門世家。

這些人都是大明體制的既得利益者,只不過因為政治斗爭的原因,他們才天然的對立起來。

但其實,他們的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騎在大明頭上的吸血蟲。

想要消滅他們,就必須有策略的改變他們。

就比如朱常洛之前在薊縣實行的新型募兵制,這其實就是為了打破明軍世官世將的格局,培養新鮮的軍隊血液,淨化大明軍中的齷齪和腐敗。

朱常洛環顧堂內眾人,說道︰「李如梅的無能,讓孤心有余季。李成梁麻貴杜桐等老將們逐漸凋零,後起之秀李如松也五十多歲了。大明下一代的將領還未有能扛旗者。」

「孤一想到大明以後可能無將可用,心里的著急,卿等能否感同身受?若是有一天,漠北蠻夷看我大明邊將無人,再現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變,孤該何以自處,卿等何以自處?」

王錫爵等萬萬沒想到,皇太子居然把話題引導到了幾十年前俺達圍京的舊事。

那次事件的影響幾乎不亞于土木之變!

當時可以說稍有不慎,那些蒙古韃子們瘋起來真的強攻京師,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現在舊事重提,顯然不是無的放失,肯定是要目的的。

但到底是何目的,王錫爵等也沒猜出來。

朱常洛繼續說道︰「太祖皇帝起于微末,肇建大明之後,心念開國不易,給予了很多開國忠良世襲軍爵。本意是想讓這些人既能享受來之不易的太平盛世,又能教育子弟忠誠為國。」

「但是,在這二百多年里,有多少人忘掉了先輩們的英勇和無畏,他們躺在前人的功勞簿上,心安理得的享受著朝廷的官職俸祿,但是,他們的才能卻不能匹配他們的職責。」

「更過分的就像原薊鎮,昌平的守將,他們世代世受國恩,但他們不僅不滿足于朝廷給予的俸祿和恩賞,還貪墨軍餉,奴役軍戶,殺良冒功,走私火器,害國害民。這樣的人,孤能相信他們可以守好大明的國門嗎?」

王錫爵等听到這句話,立刻就來精神了。

噴武將,這是大明的政治正確,皇太子終于覺醒了,終于看到這些粗鄙武人的害處了。

王錫爵,王家屏等立刻回應道︰「臣等有罪,不能為殿下分憂。武人粗鄙,自古使然。殿下英明睿智,深謀遠慮,臣等為大明賀。」

朱常洛听著眾臣的回應,心里一陣冷笑。

賀?有你們賀的時候。

朱常洛繼續表演。

「世襲的武將,能力參差不齊,對大明的邊防和長治久安,始終是一個隱患。孤有意重定大明軍制,卿等以為如何?」

王錫爵等拜道︰「殿下英明,臣等支持殿下的想法。」

朱常洛大喜道︰「好,有卿等的忠心和支持,大明何愁不能中興?孤能有卿等的輔弼,不僅是孤之福,也是大明之福,父皇之福。」

「然軍制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明有軍三百萬,牽一發而動全身。若是一刀切,改變太祖成例,且不說孤能否有這個權力。」

「一旦改革不慎,可能就會招致兵禍降臨,使大明原來安定的太平盛景毀于一旦。所以,孤只能徐徐圖之,慎之又慎。」

「孤決意雙規並行,衛所制有衛所制的好處,募兵制也有募兵制的好處。然,募兵制所募之兵,幾乎都是大字不識一斗的粗鄙鄉人。」

「這些人固然忠勇可嘉,但他們始終無法成長為大明軍中的中流砥柱。考慮到這些人的未來和大明安定的未來。

「孤打算改武舉授官之制度,在薊縣,天津衛設置軍校,專募天下有志之士和軍中有能之士,入學進修。學習儒家之忠義道德和兵家之軍事策略。學成者,可入軍為官。卿等以為如何?」

王錫爵等听著皇太子的建議,腦子有點轉不過來彎。

怎麼要籌建軍校呢?

有這個必要嗎?

打仗不都是粗鄙之人才干的事情?需要專門學習嗎?

但是,轉念又考慮到皇太子說「學成者,可入軍為官」這句,他們的思路頓時就亮了。

這豈不是又是一招限制武人做大的好棋嗎?

論教育手段,誰能趕上他們?

指望那些粗鄙武人們去軍校授課,那才是滑天下之大稽!

所以,這個建議沒理由不同意的。

于是,王錫爵等拜道︰「殿下聖明,臣等無異議。」

接著,王錫爵又專門站出來,單獨說道︰「殿下,臣有一個建議。」

朱常洛看著王錫爵,說道︰「王先生直言即可。」

王錫爵道︰「謝殿下。」

「臣以為軍校者,雖為武事講堂。然殿下也說,需要入軍校者學習儒家經典,故而臣建議可照內書房舊例,詔翰林學士為軍校學員講忠義故事,使其明了忠孝大義。」

朱常洛听著王錫爵的建議,他笑了。

這個建議真是好的沒邊,本來朱常洛也就在想怎麼在軍校之中加強思想教育,結果,王錫爵立刻就考慮到這個問題了。

果然,做官能做到這種地步的人,他們想事情就是全面,就是有遠見。

朱常洛道︰「王先生的建議很好,孤認為可行。軍校籌建的事情,孤會交給內閣和軍機處一同處理。內閣負責軍校儒學教育,軍機處負責兵家謀略。孤也會以直隸總督身份參與其中,以彰顯朝廷信重。」

王錫爵等听完朱常洛的話後,他們沒有一點拒絕的理由,甚至還想著立刻將這所謂的軍校籌建起來,並掌握自己手中,限制這些桀驁不馴的武人。

可以說,此刻的他們已經看到了軍校帶來的巨大「好處」,已經迫不及待了。

————————————————

求訂閱,求打賞,求月票……這幾天都沒月票了,,,好桑心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