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京戶部處境

劉品如已經從南京戶部升調到北京戶部快一個月了。

這一個月劉品如的工作也算是平平無奇,但是,其中讓他最有感觸的就是北京戶部的工作實在是太難了。

北京的戶部幾乎沒有任何余糧,而且,還要天天的應付著京官們的討薪,真是讓人一個頭,兩個大。

現在, 劉品如都有點懷念南京戶部的日子了。

南京戶部雖然遠離中樞,但是,南方六省的賦稅可都是直接交到南京戶部的帳頭的。

而且,南方自東晉之時,衣冠南渡之後,漸漸的也就成了天下富庶之地。

那里雖然隔個幾百年就會出一個偏安政權, 但是, 在那里的偏安政權無不都是富得流油。

就那南宋來說, 就靠著東南一隅之地,愣是撐起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國祚。

把他曾經的敵人遼金夏都給熬死了。

最後,他才「堅強」的在崖山之役後,壽終正寢。給無數文客騷人們留下了無盡唏噓。

後來,也在一位居心叵測的島國歷史學家嘴里變出了一句︰「崖山之後無中國」的鬼話。

島國之人之所以冒出這句話來,就是為了自己即將發動的侵華戰爭做背書。

他們就是想通過這樣的論調宣揚自己才是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從而在道義和「法理」上佔據優勢。

但是,中華幾千年的文明,豈是這麼一兩句話就可以下定論呢?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話歸正題。

說實話在北京戶部坐班的一個多月,對劉品如來說可謂是極不適應的。

但是,沒有辦法,誰讓他是次輔大人點的將呢?

所以,面對著升官發財光耀門楣的誘惑,劉品如也就痛並著快樂來了。

而劉品如之所以來的這麼痛快,最關鍵的一個原因, 就是他的一位八竿子都打不著的小老鄉給他寫了一份情誼真摯的敘舊信。

在這封信里,他這位小老鄉對他表達了真切的關懷和問候, 並與他追思起了好幾代前兩家長輩們是如何如何的情意深重,志同道合。

最後,在信的結尾,他的這位小老鄉告訴了他一件讓他再也忍不住激動的眼淚盈眶的消息。

他的這位小老鄉在信里說道︰「京中事務繁巨,然大司徒雖已殘病之軀,猶為國家,效以死節。世賢兄為世之賢達,當以楊大司徒為我輩榜樣,為朝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對了,忘了說了,劉品如,字世賢。

當時,劉品如看到這句後,他還有點蒙圈,不知道他這位八竿子都打不著的小老鄉為啥突然就來了這麼關切一封信。

結果,還沒過兩天一份來自北京的考察任命就來了。

這時候,劉品如才 然清醒,原來他這位小老鄉對他真的是情意真切啊。

京中的戶部尚書是個病秧子, 那麼他被火速從南京戶部提拔到北京戶部任侍郎,這豈不是在告訴他,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嗎?

所以,現在即便是北京戶部的工作再繁重,劉品如依舊甘之如飴。

「劉品如現在怎麼樣了?」

朱常洛坐在慈慶宮里問著正來奏對的董其昌。

董其昌听到皇太子的問話後,他立刻說道︰「回殿下,劉侍郎一切都好。戶部的事務,在他和另外一位侍郎的主持下,也都平穩的進行著。」

听到這里,朱常洛繼續問道︰「楊尚書的身體怎麼樣了?」

董其昌回道︰「楊尚書的身體還是老樣子,但是,楊尚書的公心可嘉,雖然,拖著久病之體,但是,他對戶部的大小事務還是要一一過問之後,才肯放心。現在,楊尚書最關心的事情就是朝鮮之戰。」

朱常洛听到一個戶部尚書居然關心起了兵部該操心的事情,不由得來了興趣。

朱常洛問道︰「楊尚書,關心朝鮮之戰什麼呢?」

董其昌回道︰「楊尚書擔心戰事過久,會拖垮了大明。雖然,入朝軍隊的糧草供需大半是由殿下的西山皇莊供給,可是,大軍用的軍械等物資,都是由戶部出錢,兵部和工部督造的。這些銀子對戶部來說也難免是捉襟見肘的。」

朱常洛笑了一聲,然後說道︰「這些銀子怎麼會讓戶部捉襟見肘呢?」

董其昌道︰「殿下,這些日子臣兼領著反貪署的職責,在京中這段時間里,臣也接到了不少貪污枉法的舉報。其中,大部分的貪污腐敗就出自于兵部和工部的軍械督造這一塊。由此,臣也和戶部,兵部,工部打了不少的交道。也了解了不少戶部情況。戶部每年的營收除了要支付在京官員們的俸祿之外,朝廷的各項大典和宮中的禮儀慶賀,都要花去不少銀子。就以今年榮昌大公主大婚來說,戶部就出銀高達五十萬兩!這還是在公主府工程未啟動的情況下。一旦,公主府工程啟動,戶部又有出上不少銀子。可見,戶部的難處該有多大。」

說到這里,董其昌也忍不住心疼起來楊俊民了。楊俊民已經擔任戶部尚書快八年了,這八年里他承受了多少壓力,作了多大的難,還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這八年來,為了維持戶部的運轉,楊俊民也是日漸消瘦,從去年年底以後,他的身體情況就開始每況愈下,讓人心疼。

為此,不管是萬歷皇帝還是朱常洛都對楊俊民這位盡忠盡職的戶部尚書表示了多次的關懷和嘉獎。

這也使得楊俊民能夠強撐病體,依舊戰斗在工作一線。

朱常洛听到此處,他也忍不住嘆息一聲。

本來,戶部應該是個坐等收錢的財神爺部門。

可是,在大明現行的體制下,和兩京戶部分管南北的情況下,北京戶部的日子真成了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除了要應付京官的俸祿支出,還要應付朝廷和皇家的各項禮儀慶典的支出。

而這些銀子對北京戶部來說簡直就是在刀刀割肉!

北京戶部來錢的渠道實在是太少了。

除了正經的土地賦稅之外,還南方每年通過漕運押送來的太倉銀之外,幾乎就沒別的收入了。

而且,北方的土地賦稅還一年比一年少,其根本原因也不是小冰河時代到來造成的各種詭異天氣氣候導致的糧食減產,而是因為北方各省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並和宗室供養造成的。

北方的官紳和藩王郡王們掌握著大量的土地和大量的廉價勞動農奴,他們仗著自己的官身和地位優勢,也不給朝廷納一粒糧食。

而剩下的那些僅有幾畝薄田的老農民們除了要應付各種苛捐雜稅之外,還要供養著一家老小的吃喝用度。指望他們負擔起這個老大帝國,那無異于是茅坑里打燈籠——找屎(死)啊!

所以,面對如此窘境,朱常洛決心要改變一下北京戶部的尷尬處境,讓它重新成為帝國中樞之中,最具財力的強勢部門。

否者,照此下去,即便是朱常洛的西山皇莊再風生水起,那也是無根浮萍。等到大明這個大廈的地基塌了,他也會跟著砸死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