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三章 為了部落,不,是理想!

督察院內。

此時,一幫志同道合鐵骨錚錚的御史們都聚集到了一起了。

他們在正在籌劃著一件大事!

他們要發動百官一起上疏皇帝,請求皇帝早立國本以安天下!

顧憲成趙南星和鄒元標就在其中。

顧憲成站在眾位御史之間,他面色剛毅,態度堅決的說道︰「我等食君之祿,自當為國盡忠。國朝養士二百余年,我等熟讀聖賢書,也自當以家國天下為己任。現在宮中要妖妃作亂,企圖禍亂朝綱,顛倒乾坤。我等御史職權就是匡正人君,保護社稷!皇長子殿下已有九歲之齡,至今方才出閣讀書,這極不尋常。我們不能在等了,我們要聯合起來,一起動員百官,一起上疏請求皇上早立國本,早安天下人心。」

趙南星隨即跟著說道︰「叔時兄說的都是謀國之言,都是拳拳的忠君為國之言。如今,內閣的閣老們對于立儲之事的態度模稜兩可,長此以往下去,于國不利。況且國本不定,社稷動搖。我等身為御史,不能任由內閣這樣下去,我們要堅持初心,牢記聖賢教誨。我們一定要上疏皇上,讓皇上下定決心早立皇長子為儲君。只有這樣朝野上下才能安定,天下人心才有所望。」

鄒元標接著說道︰「國本之事,就是社稷之本。我們不能袖手旁觀,不能任由妖妃禍亂宮闈,要讓皇上早日覺醒,早日看到我等拳拳忠君愛國之心。這才不負聖賢教誨,不負皇恩浩蕩!」

圍在一起的御史言官們都被顧憲成,趙南星和鄒元標的慷慨陳詞感染,他們就是要做一位鐵骨錚錚的直諫忠臣,哪怕血灑宮牆也在所不惜。因為,這就是他們身為御史的職責和使命!

「我等願意以三位大人馬首是瞻,一定會上疏皇上,請求皇上早立國本,以安天下!」

所有的御史們都群情激動著,為了同一個夢想,同一個事業而聚在一起。

顧憲成說道︰「戶部這邊由我來發動,我曾是戶部主事,在戶部里面也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官員願意一起參加這次上疏。」

趙南星等人听完激動不已,沒想到顧憲成已經把戶部的官員都聯系好了。

趙南星激動道︰「吏部就交給我吧。我是吏部的考功郎中,在吏部沒有比我更熟悉的了。」

接下來的所有人都紛紛攬下了自己的任務,京城之中大大小小的衙門,他們的同年,同鄉,同誼都盤根錯節的交匯在一起。

所以,這些官員們一旦有了共同的目標以後,就會快速的整合到一起,為著一個目標而努力。這就是官僚的力量!一股強大到讓內閣閣老們都不得不側目以待的力量。一股強大到可以撼動皇權的力量,讓萬歷皇帝都不得不退步相讓。

而這就是他們的信念!

他們的信念就是要通過自己的諫言來拯救這個國家,要以最高的道德標準來審視別人,審視皇帝!

所以,為了這個信念,他們敢于斗爭任何人,任何事。只要,對方敢違背道德的標準,那這人就是整個天下的公敵!

他們會立刻代表天下的良心對違背道德的人進行口伐筆誅!而這個權力就是太祖皇帝給的,所以他們始終認為自己的事業就是大明最光榮最偉大的事業。

就在這幫御史們群情激奮的時候,長袖善舞的董其昌也沒閑著。

董其昌現在也是翰林院里的清貴,雖然品級一般,但是從翰林院出去的官員,哪一個不是未來之星?

所以,翰林院的官員們也有一種迷之自信環繞周身,任誰見到他們,都會不自覺的感覺自己矮了他們一頭。

畢竟,他們都是天之驕子呀,都是經歷了十年寒窗,闖過了千軍萬馬的獨木橋才有了進入翰林院的身份。

所以,他們從來不會把自己定位成翰林院里的抄書匠和打雜員。

既然,御史們有自己的同年,同鄉,同誼,還有自己的理想抱負。而這幫翰林院的讀書人他們也有自己的抱負呀。

哪一個翰林會甘心一輩子就這樣昏昏碌碌?他們哪一個沒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偉大理想呀?

所以,在董其昌的引導下,一幫為理想而奮斗的年輕人,也自然而然的走到一起了。

董其昌站在一群翰林中間,董其昌看著翰林們年輕的模樣和他們沉重繁忙的翰林書記工作。

董其昌痛心疾首的說道︰「朝廷之中袞袞諸公,他們不為君父而想,處處只想邀名成仁,欲陷君父于不義,來成全自己的清直之名。在其昌看來他們就是朝廷的大害!而今肉食者鄙,不思為國盡忠,整日渾噩。這樣下去哪還了得?如今皇上春秋正盛,皇後年華尚在,他們強請國本意欲何為?萬一,有一天皇後元子誕下,那又將置皇長子于何地?難道,他們要再上疏一次請求廢太子或者廢後嗎?社稷之重,豈能讓他們這樣肆意顛倒?其昌不才,其昌有一個小小建議,欲與諸位同議。」

翰林們早被董其昌的情緒煽動了,誰願意寒窗十載,考取功名以後就成了翰林院里給人打雜抄書的書記員呀?誰還沒點理想呀。

于是,一個翰林說道︰「其昌兄請明言。」

董其昌看著翰林們的情緒也到位了,董其昌終于把心里的那句話說出來了。

董其昌道︰「皇長子非皇上嫡子,乃是庶子。鄭貴妃之子亦是庶子。而今皇後未出嫡子,兩庶並在,這才是他們矛盾的重點。他們想搶從龍之功,用心何其險惡?所以其昌建議,我們翰林院一起上疏皇上,請皇上封王二子。待到將來皇後元子誕生,這國本之事自然塵埃落定。若是皇後元子未生,到時候二王漸長,我等自然也可諫言皇上,擇其賢者為儲。這樣我們也可以了卻皇上心事,又可為國直言。皇上看在眼中,這滿朝百官,誰忠誰賢,不就一目了然?」

眾位翰林听完董其昌的話後,他們原來就已經躁動的心,不由得也怦怦直跳起來,這可是一個天賜的機會呀,如果抓住了,就能到皇帝的聖寵,到時候平步青雲指日可待呀!

但是,還是有人擔心的說道︰「我們這些翰林人微言輕,恐怕難以撼動百官之念,,,」

是呀,這下子讓所有翰林們都猶豫了起來。

不過,董其昌還是有後手的,董其昌前段時間花盡了心思創作了一副寫意山水畫並且也提上了字,然後送給了自己的同鄉,如今的內閣大臣王錫爵!

董其昌說道︰「諸位同僚稍安勿躁,我已經聯絡了荊石先生,荊石先生贊同我們的意見,並且決定和我們一起上疏!」

帥鍋大馬說

第二章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