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七十六章︰蘇醒的巨龍

EAST裝置打破世界記錄,創下450秒的運行時間,甚至打破了在運行控制上有著獨特優勢的彷星器的記錄,這對于華國的可控核聚變發展來說,絕對是一件值得歡慶的好事。

拋開其他的東西來說,在網上看到這則新聞的徐川也由衷的替國家和那些研究員感到高興。

他們的努力,收獲到了回報。

如果沒有他重生回來,EAST沿著歷史的軌跡發展的確會帶著華國在可控核聚變這條路上一路走下去,在世界可控核聚變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當然,至于最終能否真正的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誰也不知道。

包括徐川自己,哪怕有著對未來十幾二十年的經驗,哪怕是如今在數學和物理上踏出了新的路,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能實現可控核聚變。

畢竟這條路,真的實在太難太難了。

翻了一下新聞,在看到《核工業時報》的記者對諶明繼的采訪時,徐川忍不住挑了挑眉。

二十五億購買了一台二手設備、年輕人好大喜功不沉穩、數學家指揮核物理工程、浪費國家資源

以及如果將這二十五億集中到EAST上,他有把握做到至少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控制什麼的。

雖然說刊登在媒體上的采訪內容相對正常,不過核心思想和一些節奏明白人基本都能看得出來。

整篇采訪,拋開那些介紹EAST成果的信息,剩下的,幾乎都在突出這些核心思想,通過一些巧妙的語言,來給他扣帽子,說他外行指導內行,影響國家發展可控核聚變事業什麼的。

不得不說,借助EAST做到450秒的成功帶來的影響,這件事的確在網絡上引起了不少的熱議。

一些吃瓜的群眾自然而然的就也著討論了起來

簡單的刷了刷新聞消息,徐川輕笑著搖了搖頭放下了手機。

老實說,看過這篇采訪報道的網友的評論,大部分都是偏向于諶明繼那邊的。

的確,二十五億這個數字听起來很夸張。

不過放到可控核聚變領域來說,這個數字真不大。

如果沒有他的高溫銅碳銀復合超導材料技術,要想通過三億歐元交易到ASDEX裝置幾乎不可能。

哪怕是拆掉那些水冷偏濾器等設備都買不到。

這篇采訪,那位諶明繼院士的針對性其實很強。

避開了那些其他的東西,重點放大了二十五億這個數字以及二手設備這些。

不得不說,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如果是其他的學者,在這種強節奏下,上面怎麼說都得安排人下來調查一下。

畢竟采訪的對象身份可不低。

國內可控核聚變領域的真正領軍人員、頂級科學院院士、剛帶領廬陽可控核聚變工程做出450秒的聚變運行時間。

甚至搞不好一個沒落實,直接就被輿論拍死了。

不過對于徐川來說,這件事的影響並不大。

首先諾獎+菲獎的影響力就擺在這里,不管怎麼說,他頭頂著這兩個光環,在國內只要不做出什麼叛國之內觸底的事情,就基本不可能有事。

更何況,交易ASDEX裝置,只不過是在普通人眼里花費大而已。

如果是單純的三億歐元能買回來ASDEX裝置這種級別的聚變堆,上面怕是得喜瘋,有多少收多少。

要知道ASDEX裝置上的先進技術可不少。

其次則是這次交易他拿了自己的高溫銅碳銀復合超導材料技術作為補貼,上面是看在眼里的。

至于網上的輿論,老實說對于這種層次的影響幾乎沒有

搖了搖頭,徐川沒再理會這事。

不過彭鴻禧和其他研究員們在看到這篇新聞報道後均氣憤不已。

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在誣陷!

甚至還特意在會議上提出了這事,想去找諶明繼要個說法。

听到這些,徐川笑著道︰「人家說的是事實,我們的確花費了三億歐元買回來了ASDEX裝置,這有什麼好氣的。」

會議桌上,趙鴻志憤憤不平的說道︰「三億歐元能買回來ASDEX裝置嗎?教授您用自己的技術做的交換這事他可是一點都沒提!」

「如果沒有高溫銅碳銀復合超導材料技術,三億歐元怎麼可能買得到ASDEX裝置?同樣是核聚變領域的學者,怎麼可能不懂這點!」

「而且,他還在采訪中詆毀我們,覺得我們能能成功點火運行個十來秒左右的時間,就已經很不錯了!」

「十秒!驗收運行我們都能做到!」

聞言,徐川笑了笑,道︰「說不說是他的事,嘴巴長在他身上,至于他推測我們這次的運行頂多三十秒,現在結果不是還沒出來嘛,預測一下也不是什麼事。」

頓了頓,他接著道︰「所以想要打臉回去的話,我們這次的點火運行實驗就要盡全力做到最好了。」

「沒什麼比成果更有說服力了,他帶領EAST能做到450秒的運行,相信我們能超越這一記錄。」

「只要做出了成果,外面就沒人敢再說閑話了。」

「所以,大家好好的準備!再有兩天,咱們自己的實驗就開始了!」

「是!」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時間很快就來到了十月一號。

在這個國與家共團圓的特殊日子里面,棲霞山可控核聚變工程項目上,每一個人都嚴陣以待。

不僅僅是研究所這邊的工程師和科研人員,就連防護在外面做日常保護的部隊都翻倍增加了人手,將工業園區連夜進行了排查不說,天空中更是漂浮著直升機以及時不時快速掠過的戰機。

這種架勢,給徐川的感覺就像是回到了當初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項目驗收一樣。

一開始徐川也沒太在意,畢竟項目安全防護這種事情雖說歸他管,他可以提要求,但更多的是負責防護的部隊自行安排。

直到原本在工業園區不怎麼跟著他走動的鄭海,現在寸步不離的守在他身邊的時候,徐川才反應過來。

上面大抵是在擔心櫻花國QST中聚變研究所發生的事情在這邊重演,增加的人手和跟著他的鄭海都是為了確保人員安全而準備的。

弄清楚後,徐川有些哭笑不得,看著一直跟著自己的鄭海,他開口道︰「我說你今天老跟著我干啥?」

鄭海笑道︰「安全起見,也就今天特殊一點了。」

徐川嘴角抽了一下,解釋道︰「可控核聚變和不可控核聚變是不同的,今天的實驗也還沒到直接使用氘氚原料聚變發電的一步,就算是出現了意外,也沒有什麼危險,放心吧。」

頓了頓,他接著道︰「你這樣寸步不離的跟著我,我反而不適應了。」

老實說,要說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完全沒危險是不現實的。

如果說完全沒危險的話,櫻花國QST中聚變研究所的事情也不會發生了。

而且氘氚聚變過程中產生的強能中子輻射,能擋住的東西很少很少,如果真在氘氚聚變中發生了意外,就憑停在基地的那幾駕直升飛機,也跑不出去。

不過今天的實驗,他依舊選擇是氦三為原料,並在過程中摻入氫氣以進行模擬聚變過程,所以並不會有什麼危險。

頂多就是控制系統出現些問題,導致破曉聚變裝置的第一壁材料受損嚴重而已。

至于櫻花國QST中聚變研究所的事情,是不可能在這邊重演的。

鄭海笑著道︰「那我稍微離遠一點。」

說著,他向後撤了一兩米的距離,保持在一個可以隨時抵達位置,道︰「您看這樣行嗎?」

徐川看到這一幕,嘴角再度抽了抽,無奈道︰「隨便你吧。」

穿過警衛安全檢查,徐川一路來到了總控制室。

彭鴻禧,高弘明,趙鴻志,韓錦等研究員和工程師們早已經等候在了這里。

除此之外,還有兩組媒體記者扛著攝像機正在總控制室中忙碌著。

一個是《人人日報》那邊的,另一個則是《核工業時報》的記者。

申請進入園區做報告跟蹤的媒體有很多,不過徐川都給拒絕了,要不是考慮到需要留下一點媒體做報道和宣傳,這兩個他都不準備讓進入總控制。

相對比其他人來說,他並不怎麼喜歡大肆出現在聚光燈下。

一方面是因為性格原因。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他看來,這種階段性的成果沒啥大肆宣傳的必要。

當然,在其他人看來就不一樣了。

科研工作除了努力外,適當的宣傳讓外界了解自己在做什麼,進度到了一個怎樣的地步,都是必須要的。

比如那邊就特別喜歡召開各種發布會,就算是沒事,也要宣布一下自己的安排計劃,或者說公布一下某一個研究小組又取得了什麼階段性的成果等等。

這也和的性質有關,它是一個由十幾二十個國家聯合起來成立的大型科研機構,科研資金來源于這些成員國和會員國。

如果不多做點新聞發布會,多宣布點自己今年努力干了什麼事,明天的科研經費又怎麼要呢?

不過對于徐川來說,就沒這個必要了。

他的科研經費來源于華國,只要上面還支持他,就不可能缺少經費

簡單的應付了一下《人人日報》和《核工業時報》的采訪後,徐川來到了總控制室台前。

上午九點五十五,距離預定啟動破曉裝置開啟第一次的運行實驗,還有五分鐘的時間。

調試設備的工程師們,已經完成了實驗前最後的準備工作,並一一完成了匯報。

看了眼時間,徐川望著總控制室中的監控顯示屏。

監控畫面中,那台安靜沉眠在核心實驗室中央的龐然大物正等待著蘇醒的時刻。

該做的檢查和準備工作早已經完成,剩下的,隨時可以開始。

看了眼站在一旁的趙鴻志,徐川重復詢問了一句︰「準備工作都已經完成了吧?」

趙鴻志表情認真嚴肅的點了點頭,道︰「確認完成!」

點了點頭,徐川深呼吸了一口,下達了指令,道︰「那就開始吧!」

隨著指令的下來,負責各項工作,各組控制室的人員迅速忙碌了起來。

外部電流供應!

液氮與液氦流入!

超級計算機與數控模型開始運轉!

穩態磁場穩步上升

透過總控制中的監控畫面,眾人可以清洗的看到,那安靜的匍匐在地上的鋼鐵巨獸,猶如東方巨龍一般,蘇醒了!

PS︰匯報一下情況,今天好了不少,沒去醫院掛水了只吃了點藥,不過碼字速度提不起來,從中午開始寫到現在,才慢慢的磨出這點字,走神太嚴重了,等會再寫一點,看看明天能不能兩更。謝謝大家的關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