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七十一章︰破曉!啟動!

在‘破曉’聚變實驗堆送入棲霞可控核聚變工程基地後,徐川就住在了基地的研究所里面,親自指揮著實驗堆的組裝和改造工作。

由西部超導集團生產出來的高溫銅碳銀復合超導材料被加工成的特殊的形狀,送到了工程基地的倉庫中。

這項工作是提前的,在過年的時候確定了交易ASDEX裝置的時候,他就向普朗克等離子體研究所要了ASDEX裝置的詳細設計圖和結構圖之類的資料。

然後研究團隊根據相關資料進行了設計,設計後的圖紙數據第一時間就發送給西部超導集團的生產線,加工成了對應的超導產品,在ASDEX裝置還沒運送過來前,就已經送到了基地中。

按照設計圖,項目基地中二十四小時燈火通明,加班加點的忙碌著。

為了穩定的將ASDEX裝置改造成‘破曉聚變堆’,一個多月的時間,徐川沒有走出過棲霞山項目基地,吃喝拉撒全在里面。

不過這長達一個月的忙碌是值得的,在八一節日後,像是專門作為禮物一般,破曉項目的工程師們在二十四小時不停的工作下,終于完成了最後一組線圈的組裝。

為了將高溫銅碳銀復合超導材料組裝到原先的ASDEX裝置上,華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在核心廠房中搭起了超過二十米的龐大龍門架,並且在每一組提供強磁場的超導組件的外側,還建造了對應的固定裝置。

這些固定裝置牢牢的將超導組件以及破曉聚變堆固定在起始位置上,目的是為了防止提供強磁場的超導線圈出現位移或者其他意外情況。

畢竟在可控核聚變反應堆腔室內運行的,是溫度高達上億度的超高溫等離子體,如果磁場控制出現偏差,恐怕櫻花國的悲劇將再次重演。

這也是為什麼在當初選址的時候,徐川要求地質一定得穩定的原因

經過了一個月的艱苦奮斗,ASDEX裝置的組裝和改造終于全面完成了。

站在龐大的‘破曉’聚變堆面前,不光是徐川,所有的工作人員和研究員眼神中都流露出來自豪、希冀、期待、盼望等各種情緒。

不過好在,這項工作順利的完成了!

剩下的,就是開啟聚變堆,完成驗收後進入下一階段的征程了。

眼神中帶著笑意,徐川看了一眼面前龐大的聚變堆,看向站在他身邊的彭鴻禧院士,下達了指令︰

「各組準備,開始檢查破曉聚變裝置的安裝情況,及時匯報情況,按照預定計劃開啟通電運行!」

忙碌了這麼長的時間,耗費三億歐元和巨大的心血將ASDEX裝置買回來,自然不可能讓它在這里閑置著。

嚴格來說,第一次的通電運行並不是點火運行實驗,它只是組裝完成後的驗收。

至于驗收的目標,其實也很簡單。

第一個是檢查組裝完成的破曉聚變裝置是否能正常運行,包括向內部注入一定的原料,升高溫度控制其運行。

第二個則是確認使用高溫銅碳銀復合超導材料制造的外場線圈能否正常提供超過40T的龐大磁場。

這兩點是首次通電運行的目標,並不追求運行時長。

只要這兩個目標達到了,就能確認破曉聚變裝置能開啟後續的實驗了。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徐川準備在一個特殊的日子正式開啟真正第一輪的點火運行實驗!

今年的十一相當特殊,它不僅是國慶節,還是中秋節!

國與家,均團圓。

在這樣的日子里,用可控核聚變工程的突破來為國家祝賀,這絕對是最美好的事情之一了。

至于時間,其實算一算也沒多久了。

現在已經接近八月中旬,還有一個半月的時間,中間還要進行驗收測試以及測試後的設備檢修維護調整等等。

雖說並不是很緊,但也算不上寬松

在徐川下達了檢測命令後,破曉聚變裝置工程組的工程師們就迅速動了起來。

對他來說,檢查設備的情況這種事情只是嘴上的一句話,但實際上這是一件相當繁瑣的事情。

從破曉聚變裝置的主體、再到專門提供計算力的超算中心、到冷卻用的液氦與液氮設備、再到提供電能的電網穩定性等等。

等到破曉聚變裝置工程組的工程師們真正完成所有的檢查工作,時間來到了命令下達後第四天了。

安放破曉聚變裝置的地下核心區域中,棲霞山可控核聚變工程項目上的全體工作人員嚴陣以待地守在各自的崗位上。

站在總控制室中,徐川透過碩大的監控屏幕俯瞰著安靜臥在寬闊地面上的破曉聚變裝置。龐大的反應堆猶如鋼鐵巨獸一般沉睡著,只等待一個醒來的時機。

盡管已經不是第一次站在這種位置,但他的心此刻前所未有的澎湃著,跳動著。

誰也不知道,為了這一刻,他已經等待了至少十幾年的時間。

走到了徐川的旁邊,彭鴻禧院士的學生,此前負責過《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機制》項目的韓錦作為彭鴻禧的助理同樣加入了可控核聚變工程。

此刻,他負責著代替彭鴻禧院士向徐川傳達著報告︰「徐院士,破曉聚變裝置的全面檢查已經完成,所有設備均正常無問題,可以進行驗收實驗了。」

听到韓錦的報告,徐川點了點頭,深呼吸了一口後,沉穩的下達了指令︰「開始通電運行!」

隨著開始實驗的命令下達,各組控制室的工作人員迅速忙碌了起來。

外部電流穩定的供應入破曉聚變裝置中,連接著液氮與液氦存儲的管道閥門被打開,超低溫的液氦與液氮通過不同的管道流向不同的區域。

部署在外場的高溫銅碳銀復合超導材料如以往無數次的實驗中一樣,在液氮與液氦的冷凍下迅速達到了Tc臨界溫度。

而隨著強電流的不斷輸入,通過外場超導線圈的電流開始迅速且穩定的增大,伴隨著強電流經過普通導體的‘滋滋’聲,外部的超導線圈開始向超導態轉變。

與此同時,總控制室中反饋在電腦屏幕上的約束磁場強度與破曉聚變裝置的各項數值開始不斷攀升。

看著一路上升到40T的約束磁場,徐川一直緊繃著的臉龐也帶上了一絲笑意。

不管之前測試過多少次,不管上輩子使用過多少次,但當現在部署在破曉聚變設備上的高溫銅碳銀復合超導材料如期展示出自己強大的性能時,他一直提起的心,也終于放下來了。

40.21T!

束縛等離子體的磁場強度是控制可控核聚變反應堆腔室中超高溫高壓等離子體湍流的關鍵之一。

通過疊加一百特斯拉的磁場強度,這已經是地球磁場強度的八萬倍了,是原本ASDEX裝置的四倍多。

如此龐大的約束磁場,能更進一步更有效的控制住反應堆腔室中的等離子體。

「穩態磁場強度達到40.21特斯拉,第一階段驗收目標達成!」

總控制室中,工作人員帶著顫抖而又激動的匯報大聲的響起。

不止是這名年輕的研究員,控制室中的所有人臉上都帶上了喜悅。

40.21T的穩態磁場,光是這一點,就已經打破了國內最先進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25.72T的記錄了。

總控制室中,徐川站在控制台前,確認了約束磁場和其他組件都沒有問題後,深呼吸了一口氣,繼續下達指令!

「開始下一個驗收環節,向破曉聚變裝置中注入氦三!」

在對可控核聚變反應堆驗收的時候,向腔室中注入微量的氦三氣體,然後不斷升高溫度使其加熱成等離子體,用于驗證外部約束磁場是否能順利的控制反應堆腔室內的等離子體原料同樣是非常關鍵的步驟。

而之所以用氦三而不是DT核聚變的原料氘氚氣體,是因為氦三聚變需要的條件更加苛刻。

其實準確地說,發生核聚變並沒有嚴格的溫度要求,只有反應的劇烈程度和能否自發維持核聚變。

比如太陽內核的溫度只有一千五百萬度,但在那兒一直發生和維持著氫-氦核聚變反應。

然而在地球上,如果要通過可控核聚變手段維持聚變反應的話,則需要至少五千萬度的高溫。

至于更高一級的氦三,如果用它來進行下一級核聚變,溫度得是氘氚聚變時的十倍甚至更高。

就以眼前這台破曉聚變堆舉例,氘氚氣體在五千萬級的溫度左右就能產生聚變現象,而氦三在相同的條件下,如果要產生聚變現象則需要達到至少十億度。

而單純的驗收,肯定是沒法進行點火讓原料聚變輸出電能的,相關的設備都沒裝配上去呢。

所以為了以防在上億度的高溫中,反應堆腔室中的原料自發產生聚變現象引起實驗偏差,使用聚變溫度需求更高的氦三來作為實驗原料是最合適的

PS︰晚上還有一更,求月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