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二十五章︰如果我都能看懂的話,那應該不可能解決了千禧年難題!

《一名頂級華裔物理學家對NS方程的控訴,國際數學聯盟的忽視,菲爾茲獎的遺漏!》

不得不說,這個標題起的還是很有誘導性的。

NS方程、華裔,頂級物理學家,國際數學聯盟,菲爾茲獎

一系列的關鍵字直接就囊括了最近科學界最火的NS方程、數學界、菲爾茲獎等各項熱門領域。

徐川也有點好奇這篇文章里面到底是怎麼寫的。

從標題來看,像是頂級物理學家的科研成果被忽視了,但華裔頂級物理學家,能夠得上七大千禧年難題這個標準的,他腦海都沒幾個。

而且這篇文章是臭名昭著的《華盛頓時報》發出來的,所以大概率可能又是在造謠或者捏造夸大什麼的。

帶著一絲好奇,徐川繼續往下看去。

在這篇新聞報告中,《華盛頓時報》的記者安德魯•惠特講述了一名華裔物理學家蔣康才的故事。

這位蔣教授在2008年的時候,就通過對非牛頓流動中粘彈流動穩定性的研究,提出了能量梯度理論,用以研究流動穩定性和湍流轉捩。並以此為基礎,利用能量梯度理論和納維-斯托克斯方程,證明了在此奇點位置。

簡單的來說,就是這位蔣教授創建了一套全新的物理理論。

在這個理論中,轉捩流動和湍流流動中存在NS方程上的奇點,而在這些奇點上,流動變量是不可微分的,因此,方程在這些奇點處就沒有解。

而因為方程在奇點處沒有解,所以即便是NS方程在定義域中其他點上都有解,NS方程在全局定義域中也不存在光滑解。

隨後,則是《華盛頓時報》記者采訪的對話。

安德魯•惠特︰「蔣教授,听說您在08年的時候就已經解決了NS方程?是這樣的嗎?」

蔣康才︰「從理論上來說是的,我創造了屬于自己的理論,解決NS方程,證明了NS方程不存在光滑解。」

「而這份‘對三維非定常的okes方程不存在光滑解的證明’已經刊登在了SCI期刊上。」

安德魯•惠特︰「也就是說數學界忽視了您的成果,並拒絕將相應的榮耀頒發給您。」

蔣康才︰「除此之外我想不到其他的理由。如果按照克雷數學研究所對NS方程的定義來看,NS方程無論是證明光滑解的存在還是否定光滑解的存在,都是解決它的方式。」

「很顯然,我已經證明了NS方程的光滑解不可能存在,但無論是克雷數學研究所還是國際數學聯盟都忽視了我的成果。」

安德魯•惠特︰「我很好奇,如果您的理論是對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蔣康才︰「這或許是出自絕大部分的數學家都固執甚至可以說的上是頑固一般相信NS方程的光滑解存在?他們不願意相信NS方程沒有光滑解,所以才拋棄了我的論文。」

「當然,在數學界的,不相信NS方程存在的也有,比如陶哲軒陶教授。」

安德魯驚訝的問道︰「陶哲軒教授支持你的理論?」

蔣康才點了點頭,道︰「沒錯,是的,在2015年的時候陶教授構造了一個與原始NS方程接近等價的方程,並證明了這個等價的方程在有限時間內會爆炸。」

「這意味著,即便是在數學上,NS方程也不可能存在光滑解,相對于其他大部分數學家來說,陶教授是少有的為數不多的傾向支持于NS方程會爆炸的數學家之一。」

「而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安德魯•惠特︰「這是不是意味著最近很火熱的徐教授對于NS方程的證明是錯誤的?」

蔣康才︰「我並沒有這麼說,但是我的理論也是經過驗證的,而且已經刊登在了頂級期刊論文上。」

「而且老實說,我不認為以華國目前的教育方式能培育出來什麼頂級數學家,那種方式太落後了。」

安德魯•惠特︰「可您不也是從華國走出來的物理教授嗎?」

蔣康才︰「不,我是米籍學者,很早之前就已經拿到了綠卡,另外,我大部分的成果也都是在米國這邊接受了學習後做出來的。」

在新聞報告的背後,《華盛頓時報》還用了很長的篇幅附上了這位蔣康才的理論和部分證明論文。以及有關陶哲軒支持NS方程不存在光滑解的證據。

此外,《華盛頓時報》還在新聞結尾對他進行了邀請,邀請他正面回應這個問題。

「徐川先生您好,我是《華盛頓時報》的編輯安德魯•惠特,如果您看到了這篇論文的話,作為一個學者,是否應該會回應一下呢?」

「畢竟這不僅僅關系克雷數學研究所的一百萬米金,更關系到NS方程是否存在光滑解,以及一名學者的榮耀。」

「我相信蔣教授已經扎起2008年就已經證明了NS方程,只不過數學界一直都在以一種偏見的態度忽視他。」

「如果他真的做到了證明NS方程不存在光滑解,毫無疑問NS方程相關的獎項應該給與他。包括克雷數學研究所的那一百萬米金,以及一枚菲爾茲獎章。」

一篇新聞看下來,徐川忍不住直搖頭。

一家臭名昭著的期刊,和一個研究流體工程力學,曾在數學上大放厥詞的教授,可以說是絕配了。

《華盛頓時報》就不多說了,這家南韓金主開創的報刊,大部分時候都在抹黑別人。

而這位蔣康才,他其實也有一點記憶。

上輩子的時候他研究可控核聚變,找費弗曼合作過一段時間,那時候他兩幾乎翻遍當時有關NS方程的大部分文獻。

這個蔣康才的理論,他和費弗曼都看過。

不過也就僅限于看過而已。

老實說,這位蔣教授和那些民科其實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他是一名物理學家,而且算是應用方向的,主要研究的是流體力學和流體動力學。也的確是從華國移民出去的。

但是他並沒有什麼重大成就,別說世界級的了,就是國家級榮譽都沒拿到過。

可能是後面因為做實驗的關系?在他建立起來了一個對流體力學還算有些用處的‘能量梯度理論’。

當然,其實也是模彷的柯老的K4理論,只不過加入了一些屬于自己的實驗數據和理解。

因此而獲得了移民米國的機會。

後面在移民米國後,就一直致力于將他的能量梯度理論推向NS方程,曾經帶著論文鬧過《數學年刊》和國際數學聯盟。

然而十幾年來,並沒有幾個鳥他。

因為用純物理方式來解釋NS方程壓根就走不通。

他的理論中最大的問題在于物理概念和數學不是等價的,物理中不存在數學意義的光滑。

而在他的論文中,速度U為零就能被定義成奇點。

但是速度U為零,怎麼就能在數學上定義為奇點了?這和光滑性也沒有半毛錢關系啊!

而且出現間斷點在超聲速流體里是很常見的事情,各種激波都是速度間斷區,按這位蔣康才教授的說法,都可以算作奇點了。

從這來看,簡直是離了個大譜。

若要說這篇新聞中最耍小聰明的一點,大概就是將陶哲軒給牽扯進來了。

沒錯,在15年的時候,為了審核哈薩克斯坦的數學家穆赫塔教授的論文,陶哲軒針對性的建立了一套‘類線性算子抽象方程’數學工具。算是穆赫塔教授的另一種對稱平均版本。

而在這個版本中,陶哲軒直接干脆利落封殺了哈薩克斯坦穆赫塔教授的抽象證明思路。

不得不說,構造反例果然是天才們喜歡干的技術活。

事實上不止是陶,其他數學家也干過不少類似的事情。

要說最近在這方面最有名氣,大概就是解決了12年的時候解決赫希猜想的數學巨匠史蒂芬•斯梅爾了。

他在研究赫希猜想的時候構造了一個43維86面的多面體反例,通過對第一個反例進行一系列復數和膠合技巧構造了在固定維度d下的一系列直徑是(1+e)n的多面體(e是一個正數),得到了無限多的反例,從而推翻了赫希猜想。

這個結果讓她單獨得到了2015年的富爾克森離散數學獎,

這個獎三年一頒,是離散數學界的最高成就,可以說是僅次于菲獎、沃爾夫數學獎等頂級獎項的數學獎。

包括徐川自己,之前在審核《數學年刊》《數學新進展》等頂級期刊論文的時候,也曾干過造反例解決證明者的事情。

怎麼說呢,大概就是對于他們這類人來說,構造反例去解決別人,大抵是最容易最簡單省事的一種方式了。

畢竟有時候你跟著證明者的思路去想,搞不好還可能會跌進大坑。

但自己造一個反例出來,就不會有這種煩惱了。

最簡單省事不過了。

當然,對于今天這事來說,恐怕無論是《華盛頓時報》還是那位蔣康才教授都誤解了陶哲軒構造的反例。

更大的可能是人雲亦雲,他們根本就看不懂陶哲軒的論文。

陶構造的反例可不是為了證明NS方程的光滑解不存在,僅僅是針對那位穆赫塔教授的抽象證明思路的而已。

另外,陶哲軒也不是支持NS方程不存在光滑解那一派的。

不過摻合了陶哲軒的意見,的確可能會引起更多人的討論,畢竟陶的名氣可不小,而且那篇反例論文的確是正確的。

徐川翻了翻評論,正如他預料的一樣,看到了很多的爭議

PS︰晚上還有一章,求月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