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二十九章 不按套路出牌

眾浙江官員壓根沒想到輔政王一番話竟然如此直截了當不留情面。

甚至有龍衛軍軍官笑著切切私語,「這些個人臉皮夠厚的。」

「是啊,先前不奉詔力諫魯王退位,現在卻想起先帝詔書里提到的好處,兩頭好處都不耽誤啊。」

「這要換做是我,打死都不願提先帝詔書之事,你再瞧瞧他們,嘖嘖……」

這些武將說是耳語,但他們的嗓門周圍七八步外都能听見。饒是浙藩眾臣臉皮再厚,此時也都是憋得面色通紅,有心反駁,卻無奈人家說得句句屬實,再糾纏下去只能是抽自己的臉。

但此事關乎榮華富貴,卻不能就此罷休。一應浙系官員又垂首對視一番,相互暗暗點頭。

他們在之前串聯時雖沒想到輔政王會這麼不留情面,不過也曾考慮到自己要求被拒絕的情況,對此也早做過謀劃。

眼下已到動用預備方案的時候了!

當下又是先前那名六十多歲的白須官員站了出來,故意大聲咳嗽一陣,跪拜道︰「殿下,老臣年事已高,若到地方為官,只恐體力難支。還請殿下開恩,準老臣告老還鄉。」

沒等朱琳渼回話,又有人依樣跪奏道︰「下官新喪幼子,心中悲痛,欲告假兩年……」

「殿下,下官在戶部多年,于布政使參政之事務不熟,不若讓賢給年輕人……」

「下官祖墳為先前兵災所亂,還請殿下準假一年,返鄉重修祖墳……」

「下官心慕田園,欲退仕而耕……」

一時間,殿中跪了大批官員,不是要辭官就是要告假。一旁還有不少人緊盯著局勢發展,大有繼續參與其中的架勢。

朱琳渼見狀不禁微微皺眉。這些人明面上是撂挑子,這倒沒什麼,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還不到處都是,空出了位置正好提拔自己人。

但他知道,這其中遠沒有那麼簡單。目前自己在浙江幾乎兩眼一抹黑,但眼前這些官員卻是久在此地經營,可謂盤根錯節。

若真同意他們辭官,待其返鄉之後定會煽動門生故吏、同宗族人四處搞事。再加上大量朝臣突然辭官,民間多會出現恐慌心理。二者合力之下,浙江定將陷入一場大亂之中。

這些人打的就是這般算盤,待浙江形勢失控,朝廷便只能灰頭土臉地再請他們回朝任職。到那時,他們自然有了充足的討價還價的籌碼。

跟我玩撂挑子?行啊,看咱們誰玩得溜!朱琳渼重又坐回椅上,風輕雲淡地笑而擺手道︰「諸位大人這是做什麼?國事為重,還望大家能堅守所職,有什麼事咱們好商量嘛。」

下面跪著的官員們聞言無不心中得意,這輔政王到底年輕,眾人稍一威脅就把他唬住了,這不,話頭立刻就軟了下來。

那白須大臣立刻接道︰「老臣對地方之事力不從心,還望能往天興府任事。」

朱琳渼又微笑望向其他人,「你們也是這個意思?」

眾人又對視一眼,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此事涉及太多,卻不是我一人能說了算的。」朱琳渼故意認真道,「我這便動身返回天興府,稟奏聖上,著內閣並吏部立刻商議解決。」

他說著站起身來,對張家玉一招手,「傳令,龍衛軍及破虜營立刻整軍,未時拔營,護我返回福京!」

後者立刻敬禮道︰「是!」轉身便要向外走。

殿中眾人包括朱以海在內都是一愣,要回福京?!但、但十多萬建虜大軍已迫近錢塘北岸,浙軍主力早已敗在方國安手里,朝廷大軍這一撤回福京,浙江哪兒有兵力御敵?必然是旦夕即破!

錢肅樂第一個反應過來,輔政王殿下這是要撂挑子!

他忙一把攔住張家玉,又快步走到大殿正中,撩衣跪下,高聲道︰「下官對朝廷之安排甚為贊同,願任浙江布政使之職。下官以為,此事無需內閣再議。」

說著他又向張名振、熊汝霖等人連使眼色。那幾人也已回過味來,同錢肅樂一道跪下,稱願接受朝廷委派,「升任」新職。

「這不好吧……」朱琳渼掃了眼那些還未表態的官員,故意拉長聲音道,「眾臣所望,還是著內閣好好斟酌為宜……」

錢肅樂望向身旁一眾朝臣,沉聲道︰「還愣著干什麼?說話啊!」

其他挑事的官員見浙藩最有權勢的幾位重臣都妥協了,立刻便覺失去了主心骨,加之洪承疇那十多萬清軍帶來的巨大威脅,很快有人支吾道︰「方、方才下官思慮不周,當以國事為重,不應因私誤公……」

有人帶了頭,後面就利索多了。

「下官經過細思,家中之事還可再拖得一陣……」

「下官覺得不應再勞動殿下,還是以朝廷安排任職便好。」

「下官慚愧,還是暫不返鄉了……」

「這樣……」待先前「辭官」「告假」的官員重又退到一旁,朱琳渼「勉為其難」地點頭,「那我還是隨大家之意吧。」

錢肅樂等人這才抹了把額上冷汗。他原本還等著輔政王安撫眾人一番,再行討價還價之事,以往朝堂之上莫不如此。但這輔政王殿下卻不行尋常之路,竟絲毫不顧及情面,和朝臣們比著撂挑子……

朱琳渼卻又笑著招呼,「大家繼續吃酒,莫讓菜涼了。」而後似很隨意道,「其實啊,想要入直為官也不難,只要能做出點成績來,我用人向來不問出身。

「哦,來來,我敬大家一杯。」

及近申時,宴會已散。

在朱琳渼大帳之中,張家玉神色鄭重地揖道︰「大人,您雖以非常手段暫壓住了浙籍朝臣,但難保他們不生旁念,日後恐對朝廷政令多加掣肘。」

他見朱琳渼點頭,又繼續道︰「屬下思忖,浙地朝臣能如此眾口一辭,皆因他們仍以魯王為幟,故能很快聚眾串聯。

「若可設法改封魯王至它處,則浙系群龍無首,諸臣無以為系,便只能共尊朝廷。」(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