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八十六章 戰船初成

清軍在錢塘江上的力量來自于數月前投降的半支浙江水師,不過經過張名振數次襲擊後,所剩的戰船已不足六成。

朱琳渼對這支水師倒是不太擔心。他最為重視的還是鄭芝龍帶去山東的龐大艦隊,這支艦隊可是曾在料羅灣擊敗過和蘭人的。

雖然鄭芝龍在逃離福京的時候被鄭成功和章國炫火燒軍港損失了部分戰船,但其主力大船基本都得逃月兌。

目前鄭芝龍手里的戰船仍保有其最巔峰時期六成以上的戰斗力。好在這支艦隊仍在山東港口停駐,暫時不會影響錢塘江戰局,但朱琳渼很清楚,大明水師與其早晚會有一場決戰。

朱琳渼的車馬到達永北里的時候已是亥時。

他本以為船廠的工匠們應該早就休息了,不料離得還遠就已看到船廠燈火通明,不時還有洪亮的吆喝聲傳出。

負責船廠事務的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關向雲早已候在大門外,待見到車駕停下,忙帶了手下隨員上前跪禮,「下官拜見輔政王殿下。」

朱琳渼探手虛拖讓幾人起身,又指向船廠疑惑道︰「關主事,為何這般晚了仍不讓工匠們休息?」

關向雲忙道︰「殿下明鑒,下官斷不敢阻了匠人下工。」他瞥了眼火把環繞的船台,「殿下許匠人們行績效工錢制,干得多便拿銀子多。于是眾船匠除了吃飯睡覺,幾乎都撲在船台上趕都趕不走,幾乎所有人每日都要上工七八個時辰。」

朱琳渼聞言皺眉道︰「每天干七八個時辰怎麼行?這工匠……」

他本想說「工匠們的身體會吃不消的」,不料他剛說了前半句,一旁隨行的幾名船匠工頭,也就是附近村中的族老,聞言立刻躬身轉到他身側,其中一人焦急地揖道︰「殿下,您當初可是說好了的,下工後繼續干活便有工錢。您、您可不能反悔啊……」

敢情他以為輔政王是心疼工錢,要停止績效工錢制。

朱琳渼聞言啼笑皆非,忙道︰「我只是擔心大家身體吃不消。」他見幾名族老一臉堅決的表情,只得吩咐關向雲,「以後每天亥時給大家加頓夜宵,船廠出錢。對了,平日伙食也要多見葷腥,這些匠人們可是大明的瑰寶啊。」

關向雲忙道︰「下官遵命。」

一行人繼續向船廠內部行去,朱琳渼四下打量,這船廠與數月前已完全不同。

腳下是數條水泥鋪就的平坦大道將十多個工棚連在一起。工棚幾乎都是新建的,統一白色漆柱,極為高大寬敞,門外有侍衛站崗,里面錘、鋸之聲不絕。另有人手持小旗和火把在道路叉口指揮運送木料的車子相互避讓通行。

整個船廠再不是鄉下小作坊的樣子,已隱隱有了些近代工廠的味道。

又走了一段,朱琳渼抬眼望去,就見距離最近的船台上一條巨大的戰船已經基本建成。部分工匠在拆除周圍的木架,另有數十人用繩子懸在半空刷漆。

這戰船足有六七丈長,近一丈半高,猶如一頭巨大的猛獸般橫在他面前。

而船身兩側則各有十一個正方形的炮口一字排開,甲板上數丈高的桅桿直指夜空,昭示著它的火力與航速都極為優秀。

朱琳渼在前世有條和這船一模一樣的木質模型,以前何曾想到過,自己竟有一天會真的將它建造出來。

他對這船非常熟悉,乃是模仿十七世紀末英國設計的一條三百頓左右的五級輕巡洋艦。不過他在繪制圖紙時,在船體機構以及炮位設計方面上融入了不少十八世紀的技術,整體性能比它的母板要強出不少。

這條船雖然僅有三百噸,但它的戰斗力與大明常用的戎克船形的戰船絕不可同日而語。

就拿大明水師以前的主力戰船來說,其排水量雖有五百噸以上,但僅能攜帶一到兩門十二磅左右的重炮,再輔以四門六到九磅的側舷炮,一共不超過六門加農炮。

便是鄭芝龍令呂宋工匠改良過的大船,至多也就能多帶一門十二磅炮和兩三門六磅炮,再略為加厚了船側板,提高並不算很大。

而朱琳渼眼前這條蓋倫戰船則具有一層專用炮甲板外加一層露天甲板,可載炮二十二門,滿帆航速十二節左右。

而且由于炮甲板的位置低,裝在里面的火炮在射擊時對船身穩定性影響小,故而雖船身比大船小不少,卻能夠裝備十八磅重炮!同時還有四門十二磅炮。

也就是說,但看大炮火力,這條戰船基本和三條五百多噸的大船相當。但實際海戰中,三條大船受通訊、協調方面的制約,火力密度應當還要差一籌。

至于速度方面,使用硬帆的大船即使順風也很難能開到五節航速,福船則還要慢一點。

而蓋倫戰船卻能在滿帆的情況下達到七節以上的速度。在海戰當中,誰的速度快,誰就能搶佔上風口陣位,從而在戰斗中獲取極大優勢。

這也是朱琳渼有信心在大明水師戰船數量劣勢的情況下擊敗清軍艦隊的原因。

「殿下,此船已基本建成,只待漆干透即可下水。」關向雲又指向遠處船台,只是火把光線不夠,卻看不甚分明,「便是那條最大的戰船,據那呂宋船匠所言,再有三五日也就完工了。」

「最大的?你是說那條五百噸的船?」

依朱琳渼要求,大明的戰船已全部改用「排水量」來描述大小,單位也已統一用「噸」計。

關向雲對此自是早已熟悉,立刻點頭道︰「回殿下,正是那五百噸戰船。」

朱琳渼聞言不禁驚訝道︰「只用了四個月便建成了?怎如此之快?」

永北里船廠開始運作至今也不過四個來月的時間,就算船匠們不停加班,這速度也太嚇人了些。

關向雲顯得有些得意道︰「回殿下,實則只用了三個半月。

「一來匠人們出力趕工,日夜不息。二來殿下所設的專利之法漸有工匠接納,多有堪用的手藝報予專利司,令造船速度大有提升。」(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