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零一十七章 替死鬼

「木靖,我X你娘的!」盧瑾沿途不住搖頭咒罵,「你這廝刺殺桂王,卻為何要拉我下水?!」

按徐飛虎所言,現在桂王已死,刺客正是他盧瑾帶入王府的女子。這下他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除了逃,他還能如何?

昨晚,他攜家人沿桂江向南跑了近四十里,直累得馬腿抽筋才略做歇息。好在他于梧州附近有諸多舊識,趁城中變故還未傳出,倒是一路都無人阻攔。

黎明時分,他又令心月復在左近的驛站買了馬匹,仍繼續南逃,盼著能順著桂江下游進入廣東,再想辦法去韶州府,或可得生路。

他剛動身不到半個時辰,便有大股追兵至此,將地上痕跡分辨一番,分做兩路,繼續緊追不舍。

另一邊,在梧州城中,更是乾坤皆震。

陳課得知桂王府出事,立刻連夜調了上千人馬將王府死死圍住,而後令梧州城四門緊閉,不許任何人進出,同時大索全城。

至次日午時,正在柳州彈壓軍官兵變的丁魁楚也得到了消息,立時大驚失色。

如今廣西這「破屋子」已是到處漏雨,若桂王這張他手里最大牌再出問題,這局面可就真的無法收拾了。

他趕緊將一應軍務匆匆交給副將,而後率人急趕回梧州,行至半途,正遇陳課前來通稟情況。

「城里都仔細搜過了嗎?」

「回督堂,屬下派了五千兵馬逐戶搜查數遍,未見桂王蹤跡。」

丁魁楚急道︰「難道他未得逃出王府?」

陳課忙道︰「卻也未必,有軍將來報,說昨夜事發前後,盧瑾假托有緊急軍務,出城而去。」

丁魁楚聞言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厲聲道︰「桂王定是被其趁亂帶走,速派兵去追!活要見人死要見尸!」

「稟督堂,屬下已連夜派人尋跡而去,斷不會令其逃月兌。」

「好,好……」丁魁楚低頭想了想,又吩咐道,「還不夠,馬上調兵增守桂、粵交界,務必仔細盤查,不得放一人離去。」

「屬下遵令。」

他話音剛落,有侍衛持信來報,「稟督堂,鎮安府急件。」

丁魁楚拆了信筒封漆,取出其中紙張展開來看。乃是臨近雲南的鎮安府守備所報,言沙定洲五千兵馬已入桂境,統兵大將湯嘉賓請撥糧草銀餉。

丁魁楚深知沙定洲盤踞雲南,聚斂錢財無算,其麾下兵馬裝備極為精良,這五千大軍的戰力足抵自己萬余人。

得這支滇軍增援,他才有可能和朝廷扳腕子。但現在他用來號令群雄的桂王卻不見了。若沙定洲得知此事,定會撤回兵馬,放棄與他聯手。

不行,必須想辦法先穩住沙氏。丁魁楚皺眉沉吟,既然自己尋桂王不得,那旁人自也難知其下落。

對!桂王不過是一塊招牌,管他是真是假?

他一念及此,立刻招來陳課吩咐道︰「你即刻返回梧州,散出消息,只道桂王府著火,桂王受了些輕傷,需靜養數日,卻不打緊。

「並聚王府中人,另擇地設為王府,使其仍按往常一般行事。」

陳課聞言也是一驚,但仍拱手道︰「屬下遵令!」他想了想,又問道,「這府中或應有個‘桂王’坐鎮……」

「你自去尋一身材樣貌相近者以充,令心月復伺衛左右,少使旁人近之。」

「屬下明白。」

待陳課返回梧州後,立刻調了大量士卒去把守廣西邊境,謹防盧瑾「攜桂王」逃至廣東。梧州城中頓時為之一松。

盧瑾一路逃至廣西東南的永寧一帶,卻見東去的邊境上守軍密布,根本無法離開桂地。

同時他身後的追兵還在不斷增加,此時已有兩千左右,分多路圍追堵截,令他苦不堪言,但也只能悶頭繼續逃竄。

而朱由榔此時卻就在梧州城中,藏身的破宅子距離已燒成灰燼的王府僅不到二百步遠。但只在王府失火的次日,有士卒到這兒匆匆看了一眼,之後就再沒人來過。

正所謂燈下黑。陳課的那些人誰能相信,他們幾乎將廣西東南翻遍了都找不到的桂王,其實就在王府旁邊,就在他們眼皮子底下。

……

梧州府馬江縣的一個村里,正有十多名莊稼漢湊在地頭吃午飯。

「誒,你們听說了嗎?」一名方臉漢子表情神秘道,「朝廷要改征‘單一稅’。」

「單一稅是啥?」

「這你都不知道?」方臉灌了口水道,「以後官府只征四厘稅,其他所有稅賦捐派全部禁收!」

「真的假的?」

「不可能吧……」

方臉認真道︰「自然是真,據說廣東都實行了。或許要不了多久就能到咱們這。」

「嗨,听說丁老兒要和朝廷打仗,廣西不增賦就謝天謝地了。」

方臉嘆了口氣,「誰說不是呢?盼著朝廷能趕緊打贏就好了……」

「噤聲,你不要命了?!」立刻有人比個手勢四下觀望,見並無陌生人,這才又道,「老章,你這是听誰說的?」

「村東頭李大膀子。」

此時,李大膀子也正在眉飛色舞地大談「單一稅」,听得他身旁一眾農戶頻頻點頭。

而後他又說起朝廷在閩南、潮州賑災,無數百姓因此死境得活,朝廷還免了災區兩年的稅。順道還將土豆、番薯簡要科普了一番。

「哎,若非姓丁的造反,我們現在日子怕要好過得多。」

他最後的總結了一句,借口家里有事,轉頭又往隔壁村去,伺機按宣布安排進行宣傳。而他剛才說的這些話很快便被村民們傳得到處都是。

這李大膀子原名李戴,乃是宣部新成立的應策司下一名應策官,專司在敵方散布流言、制造輿論之職。

如他這般的應策官在梧州、柳州等地就有不下五六百名,極大影響了廣西輿情。

當然,除了如李戴這種專管鄉間的,還有其他應策官負責不同的人群。

此時就在柳州城最負盛名的酒樓望星閣里,有二三十名學子正在舉行詩會。不過詩沒作幾首,人便都聚在了趙秀才身旁,听他侃侃而談。

「宣部,那可是與原朝中六部並列。諸位也當能想來,這偌大的一部新立,得有多少位子需要人。」(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