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八十六章 工藝標準化

戴修遠抬手指向帳外,「梁掌櫃已經答應我們輔政王殿下了,贈你們白銀十萬兩,以購火器。」

這梁嘉賓嫡子在人手里,便是不想答應也沒辦法。不過他多年在關內外走私,十萬兩倒也拿得出來。

特別是這次大明輔政王陳諾會放梁修言回來,他更是毫不猶豫地令人裝了銀子,即刻運往漠南。

騰繼思和三個兄弟又湊在一起商議半天,卻先令人軟禁了戴修遠,而後派兵迎上寧完我,將其請入大帳。

騰繼思的帳中,他向寧完我反復解釋了自己如何被漢人構陷,背上害死英貝勒的黑鍋,又請寧大使在攝政王面前幫蘇尼特部洗刷冤屈。

寧完我當面滿口應承,心中卻把騰繼思祖宗八代罵了個遍——阿濟格在他出使漠南期間被蘇尼特部殺了,還讓他在多爾袞面前幫蘇尼特部說好話?!

腦子有病才這麼干!

他當晚便讓親隨殺了守帳篷的蒙古兵,趁夜色朝多鐸大軍方向拼命逃去。

但還沒跑出三四里地,身後便追來一隊騎兵。為首的莽古岱摘下背上反曲弓,只一箭,正中寧大學士後心……

多鐸中軍大帳中,碩塞正在向他稟報滾噶爾一戰的戰況。

多鐸贊了碩塞一番,心中卻對此戰損失之大有些皺眉——這些蒙古人倒是剽勇,雖完敗于陣前,卻仍悍然殺死了四百多名建州旗兵,另還傷了三四百人。

忽而帳簾掀起,瓦克達匆忙走了進來,神色焦灼地在他耳邊低語一番。

多鐸旋即臉色大變,「你說大哥他……被騰繼思殺了?!」

他原地呆愣半晌,雖然他和阿濟格關系並不怎麼融洽,但畢竟是一母同胞,一股怒火滕然竄起,他抽刀劈斷帳中木幾,厲聲道︰「整軍,即刻出發!剿平蘇尼特叛賊!」

然而,次日又有消息傳來,出使蘇尼特部的大學士寧完我失蹤無跡,當是凶多吉少。同時蘇尼特部駐地已空無一人,騰繼思的人馬不知去向……

朱琳渼收起戴修遠送回的密報,心中暗自點頭,顧炎武推薦的這「截腸散」效果確實不錯,說是一個月斃命,前後兩天都不差。

如此一來,塞外的局勢已完全按照他所期望的方向發展了。

眼下局勢,不光建虜四五萬精銳被死死拖在漠北,而且作為滿人「後花園」的科爾沁草原被騰繼思和碩壘這麼一折騰,恐怕得好幾年都緩不過勁來。

這一進一出間,大明所要面對的壓力便會減弱很多。

然而昨日的邸報上說,建虜在湖廣地區的三四萬兵馬已由勒克德渾率領撤回南京駐守。同時,負責「總督南方軍務」的洪承疇也從河南、南直隸各地調集十多萬綠林軍,在洞庭湖北岸布下重重防御。

看來多爾袞是打算死守南京了,對此他倒是早有預料。一則南京的象征意義極大,正是兩京皆落入建虜之手,令多少大明百姓對朝廷失去了信心。

而相反,若大明復奪南京,祭拜皇陵,令能使全國上下士氣大振。自此明、清攻守易勢。

二則南京的地理位置也極為重要。這里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又是扼守明軍北進山東、河南的要沖。同時建虜自此向南,還可隨時威脅最為富庶的浙江。

而且據情報來看,洪承疇還在不停地朝南京方向調兵。朱琳渼心中暗嘆,這北伐南京之役必是一場硬仗啊。

故而不止要做好軍事上的準備,情報收集、經濟儲備、後勤輜重甚至輿論宣傳,一個都馬虎不得。

奪回舊都之戰,必須打得干淨利落!

他習慣性地將密報遞給坐在馬車對面之人,「這北伐之前,須得先收兩廣,平滇亂……」

而對面那人卻有些尷尬道︰「殿下,學生對軍伍知之甚少,實難為殿下分憂。」

朱琳渼抬頭間不禁失笑,「我一直思索軍伍,倒把宋先生當元子了。」他轉問一旁石霖,「離軍器局還有多遠。」

「回大人,僅剩二三里地。」

「上次來這兒已是一年前了。」朱琳渼望向軍器局方向,「此番我便要扎在這兒一段時間,工藝標準化乃是重中之重,福京軍器局這個示範必須得做好了。」

他又望向宋應星道︰「往後就要靠宋先生照此推廣了。」

「學生一定盡力而為。」

「對了,魯寧、熊忠他們都來了吧?」

石霖忙拱手道︰「他們與二十名工匠前日便已到了。」

「好,」朱琳渼點了點頭,「有他們來帶學徒我就放心了。」

這次他從蘇記鐵場調來的都是技術骨干。現在鐵場那邊已經走上正軌,便是少了這些人倒也影響不大,但他們的技術對福京軍器局的工匠們來說卻是極為重要的。

宋應星拱手道︰「殿下,實則魯寧等人昨日已在技工學堂授了一回課,效果甚佳。

「便只是殿下所制的圓規、游標卡尺等物,便已讓軍器局這些閉門造車的工匠們瞠目結舌了。」

一旁徐爾路接道︰「而魯寧並未他們所拜的師父,卻如此細致地教他們手藝,更是讓他們覺得不可思議。」

這個時代的工匠們因為匠籍限制,手藝通常都是父子相傳。一來因為家里是匠籍,必須子承父業,孩子不學也得學。

二來這手藝也是家族中吃飯的家伙,往往一點兒竅門,就能讓自己的活計干得比別人好。而這點兒東西大多一說破就不值錢了,是以只有傳給子佷才能放心不會泄露出去。

故而所有工匠都是敝帚自珍,好的工藝很難在工匠中傳播開。即便是收了外人做徒弟,師父大多也會給自己留一手,以防止教會徒弟餓死自己。

如此一來,不但手藝一代不如一代,有時遇到自己子佷天資駑鈍或者不喜做工的,甚至會有手藝失傳的危險。

而朱琳渼在大明推行工藝標準化的第一步,便是建立技工學堂,將基礎的手藝作為標準課程教給所有工匠。

只有建起大量的技工學堂,才能保證大明所需要的熟練工匠能源源不斷的涌現,而且保證了手藝不會失傳。(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