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封朝臣

朱琳渼話音剛落,下面的官員們差點兒感動地哭出來了。

多少年了,終于有人說出他們一直想說而不敢說的話,簡直字字如甘泉落入心中啊!

不過也有冷靜的,暗自冷哼,漂亮話誰不會說,這樣便要收買人心,未免想得太容易了些吧?

誰料朱琳渼繼續雲淡風輕道︰「本王為天子輔政,當思朝中諸位之憂,這俸祿是該調整一番了。」

眾朝臣眼楮都亮了,這輔政王原來不止會打仗、砍人,此時看來也頗為貼心嘛。

「只是時下朝廷也不富裕,閩南又鬧旱災……」

朝上官員聞言又蔫了下去,听這意思頂多是把每月的寶鈔折半發成銀米吧。

「故而本王宣布,自即日起,大明所有官員俸祿漲為原先三翻!」

朱琳渼一句話猶如丟進滾油里的水滴,朝堂上立刻炸了鍋。

「李大人,方才輔政王殿下說的是多少來著?三翻?」

「好像是,好像是的!」

「翻了三翻!那我以後每年豈不是可以領到……呃,一千石俸祿?!」

「如此,我便能買得起城南那處宅邸了!」

一時間,所有人都將近日天興府中數百顆人頭落地之事拋到了九霄雲外,皆沉浸在無盡幸福之中。

朱琳渼卻仍未停下,又補充道︰「而且往後俸祿一律實發,不用寶鈔。

「此外,這只是臨時之策,待朝廷渡過眼下難關,還會再增俸祿。」

朝臣們再也忍不住了,在文華殿前跪倒一片,紛紛稱頌,「輔政王殿下英明!」

待群臣情緒平靜了些,朱琳渼繼續道︰「若如此發俸,想必大家平日的用度應是夠用了吧?」

眾人忙紛紛點頭表示,「夠用,夠用!」

「足夠了!」

「當有富余!」

俸祿翻了三倍,再加上不發寶鈔,相比以前來說,實際到手的俸祿漲了四倍不止,怎還能不夠用。

「那便好。」朱琳渼忽然一改之前淡然之態,高聲道,「既然俸祿都夠用,那往後都莫再以俸祿太少為由,行貪污索賄之事。

「自即日起,與漲俸同行,恢復太祖時成法——凡貪污六十兩以上者,剝皮填草,暴于公堂之上!」

他一番話驚得眾朝臣再次跪伏于地,口稱︰「下官謹記。」

其實大家並未將這番話放在心上。禁止貪污之語哪朝都要反復說上百遍,陳王新官上任,口號總是要喊一喊的。但最後還不都是法不責眾,這大明的天下,你貪我貪,向來如此,幾時又變過?

只有立于文華殿大門外的錦衣衛左都督鄭廣英得意地笑了起來。昨日輔政王殿下召見時便吩咐要他整頓錦衣衛,又撥了不少銀兩,說將有重要事宜交他去辦。

現在看來,便是要大查朝臣貪污之事了。

他喜歡忙碌,忙起來就證明他和他的錦衣衛是有用的,隆武朝時整日閑得磨牙的日子他是絕不想再過了。

他心里甚至已經列出了一長串需要重點嚴查的目標。

朱琳渼行這「高薪養廉」之策,乃是他整肅朝廷的第一步,但也是極為重要的一步。

吏制清明,整個國家才能有積極向上的基礎。

以前從朱元璋時代流傳下來的薪酬制度實在過于苛刻,如海瑞之類不貪的官員連肉都吃不起,這也是造成大明第一代貪官的客觀原因。所以也是他革除舊弊時首先下手之處。

沒有像樣的俸祿,想要官員不貪那簡直是痴人說夢。人家苦讀十年,又千里迢迢赴考,再候缺數年,好容易當了官,結果生活連個普通商賈都不如,這確實說不過去。

但現在給了他們豐厚的俸祿,足夠錦衣玉食,若再敢有人大行貪污,那便別怪我不客氣了。

當然,朱琳渼敢發這麼高的俸祿,也是有他的底氣的。

昨夜負責查抄通虜犯官的余新已大致統計出了這近二百官員的家底,粗略估算,也在二百六十萬兩之上!

現在查抄之事雖還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但國庫有一大筆銀子入帳已是板上釘釘之事,有這些錢在手,即使沒有其他收入,也足夠給官員發幾年的俸祿了。

另外有了這一大筆錢,朱琳渼規劃之中的很多事情也就可以上馬啟動了。

單是進行海外貿易這一項,每年至少能給朝廷增加四五百萬兩的收入。

這還是只官方直隸船隊的貿易額,再加上征收民間對外貿易的海關稅,單是吃海,每年的收入大約就有千萬兩白銀之多。

而等他規劃中的鋼鐵、玻璃、化工、橡膠、精細加工等等一些列工廠投入運營,所帶來的收益還將更為可觀。

這些在他之前編寫的《大明發展綱要》中已做了詳細的安排。

所以他壓根就沒把朝臣這點俸祿放在心上。便如他所言,三倍還只是臨時標準,等朝廷富余了,五倍六倍都不是不可能。

隨後,朱琳渼又當眾宣布在六部之外,設立新的宣部之事。

朝中眾臣還都沉浸在「漲工資」的喜悅之中,很多人幾乎都沒留意此事。

而且據輔政王的介紹,這宣部與當前六部皆無交叉重疊,管的還是帶班演戲之類的瑣事,又不需要朝廷撥銀運作,是以誰都沒有反對的動機。

加之新任宣部尚書乃是路振飛,現在跳出來反對豈非打路閣部的臉?

于是,在一團和氣之下,設立宣部之事便這樣順利通過了。

趁著氣氛不錯,朱琳渼又讓新任吏部尚書黃道周宣讀了一批朝中的職務安排。

由于朱聿奧倒台,蘇觀生、王應華、何吾騶等人原先的位置就空了出來。另外此次斬了近二百官員,便令朝中出現大量空缺。

朱琳渼原先在朝中政治基礎很不牢固,正好便利用此次機會安排了不少自己人擔任朝中要職。不過他作為一個對歷史人物十分熟悉的後來者,為每個職位安排的也都是極為適合的人才。

「兵部左侍郎,張家玉……

「兵部右侍郎,朱成功……

「工部左侍郎,宋應星……

「禮部郎中,徐爾路……

「戶部尚書,楊廷麟……」(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