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二章 實戰訓練

朱琳渼立刻叫來應天祥,帶洪思、田壯飛,四人一起閱卷。

一直忙了一天一夜,幾人方才將三百來份考卷審完,共為宣教府選出二十五人。

另有適合做指導使的六十四人。但他們最終是否能加入龍衛軍,還得等朱琳渼面試之後才可以確定。

由于宣教府的大力宣傳,如今龍南及周邊幾個縣已逐漸將加入龍衛軍當成了一種榮耀。

而且這指導使有文官品階,餉銀也挺豐厚,幾乎成了無望仕途的讀書人的首選。

有了這些人加入,龍衛軍已能基本確保為每個排都配備一名指導使。

指導使的培訓壓力也越來越重,不過采用由比較出色的老指導使帶新人的模式,朱琳渼倒也能應付得來。

他已經在考慮是否要在皇家軍官學院里增設指導使專業了。

在其他軍隊的士兵還抱著「當兵就是吃餉」「能混一天是一天」這種想法的時候,龍衛軍的指導使們卻在每一個士兵的身邊進行著細致的思想指導工作,從告訴他們為什麼而戰,什麼是中華民族,到引導他們如何實現人生理想,如何獲得別人的尊重。

如今龍衛軍的士兵們已經開始有了中華民族及大明軍人的身份認同,產生了保家衛國、榮譽至上的觀念。

這種萌芽一旦出現,必將使龍衛軍在士氣、戰斗意志等方面碾壓一切敵人。不說他們的裝備是整個東方世界最為先進的,即使都拿砍刀肉搏,也沒有哪個舊式軍隊是他們的對手。

龍南宣教府這邊,朱琳渼安排田壯飛擔任大使,負責日常工作。

這位秀才頭腦靈活,對普通老百姓的興趣、心理把握到位,加上這一段時間的鍛煉,管理龍南的宣傳工作應該是能夠勝任的。

田大使新官上任,立刻換上自己嶄新的八品官服,很不厚道地跑去劉員外家門口走了兩圈。

但時過境遷,他看著劉家嚇得大門緊閉,很快便覺得索然無味,畢竟他和劉家已遠不在一個層級上了。他搖了搖頭,返回家中,開始張羅起下個月和羅縣丞家二小姐的婚事來。

洪思則帶了新招募的宣教和主筆官,前往信豐縣去主持那里的宣教府籌建工作。

按照陳州王的吩咐,他隨後還要去定南、安遠等縣,讓宣教工作遍及贛州以南。而他以後將負責統管各地宣教府,並定時向陳州王殿下匯報宣傳工作的情況。

……

隆武二年正月。

也就是龍衛新軍正式成立近五個月之後。

遼闊的龍衛軍騎兵訓練場上。

百余名隊列整齊的騎兵正持三尺長劍從一排及胸高的木樁旁飛馳而過,劍尖無不準確地將木樁頂部的球形草包刺穿。

這些騎兵身著錚亮的半身板甲,胸口處繪了一只露出利齒的青頭。頭頂則是青色橢圓形鋼盔,將耳鼻都護在其中,只露出目光凌厲的雙眼。胯下清一色高壯的河套健馬,個個器宇軒昂,威武不凡。

這正是龍衛軍騎兵二營下轄的兩個重騎兵連在進行橫隊沖鋒訓練。

隊伍掠過木樁之後,兩名連總讓傳令兵用旗語迅速協調了一下,各自指揮士兵回轉,再次集結列隊。

不到半分鐘,兩個連便重新排成了整齊的橫列。一連連總揚起手中騎兵劍高喊一聲︰「沖鋒!」

所有士兵立刻隨著他一同發出怒吼︰「沖鋒!」

這種全軍重復軍官指令的方法,一方面能很好地鼓舞士氣,另一方面在這個通訊基本靠喊的時代,也能保證所有人都準確听到指令。

頓時地面一陣顫動,兩個連一百四十余名騎兵以擊垮一切阻礙的氣勢,向靶標猛沖而去。

自從最初兩個月的基礎隊列訓練結束後,所有騎兵每天都要進行數百次這樣的沖鋒、突刺練習。

訓練場的另一頭。在夏孚先命令「全營結成空心方陣」之後,傳令兵立刻將指令傳達下去。

隨著鼓號手敲響特定的鼓點,步兵一營的士兵們立刻快跑起來,僅用了一分鐘多點,一個由五百多名士兵組成的方陣便出現在空地上。

百步之外,協助步兵訓練的騎兵們隨即發起沖鋒。伴隨遮天蔽日的灰塵,數百名騎兵從四面八方朝步兵營急速合圍而來。

方陣中的步兵穩穩地握著手中的銃,表情波瀾不驚。現在類似的訓練每三天就要來上幾十次,他們對迎面疾馳而來的騎兵已經沒什麼感覺了。

甚至有幾名士兵還低聲交流了一下訓練心得。

等騎兵沖到相距七十步的位置,夏孚先高喊︰「瞄準!射擊!」

雖然並沒有裝鉛彈,但一陣火銃的巨響仍是聲勢驚人。隨後步兵們端舉燧發銃,明亮的刺刀一致斜指向外,所有士兵的神態都異常堅定。方陣立刻變成了一只長滿了刺刀的大刺蝟。

最終騎兵們在方陣前十米左右的地方向兩側轉去,等待再次集結、沖鋒。

炮兵的訓練場地卻是最為安靜的。

陳雄飛用望遠鏡確定了遠處訓練人員設置的靶標位置,然後觀察自己周圍的地形,迅速確定一處土丘可作為射擊陣地。

隨著傳令兵將他的命令傳達給炮兵三十一連的官兵們,幾名炮兵立刻將撞彈杖、炮刷、銃規等工具固定在炮架側面,然後其中個四人用力抬起炮架支腳,另兩人將旁邊拖著一副車輪的馬拉了過來。

那四匹馬身後的車輪軸上有一個凹槽,炮架的支腳正好可以卡入其中,然後士兵再用兩根鐵銷將炮架固定住。

火炮上原帶有一對輪子加上剛裝上的一對車輪,使那炮架立刻變成了一輛四輪馬車的樣子。

士兵們立刻牽馬趕往陳雄飛指定的位置。等到達之後,他們又將炮架從馬匹上月兌開,幾乎瞬間便做好了發射準備。

只用了不到一刻鐘,五門火炮便從發射狀態轉移到了兩里外的另一處陣地,並可以隨時發射。

這說來似乎並沒什麼,但在明代,想要將一門近千斤重的大炮移動到兩里開外至少需要兩個小時!光是支起木架將火炮從炮座上取下來裝車,就得半個多小時。

炮座裝車又得十多分鐘。等運到了地方,這樣的操作還得再反著來一次。

他們轉移一次陣地的時間足夠龍衛軍圍著他們轉好幾圈的。(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