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一章︰昭告天下!怒發沖冠!【求首訂!求月票!】

大勢已定,七皇子無力回天,只能用玉璽在武景帝的罪己詔上蓋上印章。

當日下午,無數檄文從京城快馬加鞭,傳送整個大武天下。

京城內外的布告欄上,也張貼出了告示,吸引了不少百姓圍觀。

「張貼皇榜了嗎?怎麼這麼多人?」

「不是皇榜,是陛下的罪己詔!」

「罪己詔?啥是罪己詔啊?」

「就是陛下犯了大錯,自省或檢討自己過失、發布的一種口諭或文書。」

「陛下乃是一國之君,當朝天子,又豈會犯錯?」

圍聚的百姓越來越多,探著脖子張望,一些不識字的莽漢吆喝著讓識字的念出來給大家听。

靠前的幾名儒生便擔起了這個重任。

但是,當他們讀到一半,一股怒火直沖發冠,忍不住喝罵起來︰「暴君!昏君!」

「東蒼城三十九萬百姓啊,就這麼被他屠殺了?那可是他的子民!他的百姓啊!」

「縱觀歷史數百年,都從未出過如此駭人听聞的暴行!大武要亡啊!」

「這個暴君,老子要去殺了他!」

罪己詔甚至都未讀完,便在京城引起了軒然大波。

無數百姓,武夫,儒生都怒發沖冠,甚至有的想要去皇宮為東蒼城討個公道,但最終還是被京城禁衛鎮壓下來。

百姓對于官兵,天生就有一種畏懼,對武景帝的罵聲漸漸減少。

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嘴上不說,不代表心里不罵,武景帝的威嚴在一天之內,直接跌落至谷底。

普通百姓還好封口,但那些讀書人有的是傲骨,武夫混跡草莽之間,對朝廷的威嚴本就不屑,鬧得更加厲害。

而且讀書人罵起人來,花樣都不帶重的,武夫罵起人來,沒有一個字不帶髒的,幾乎是從武景帝,一直罵到文武百官,連皇宮內的狗都沒放過。

「亡國之兆!這是亡國之兆!難道陛下要步大夏皇朝,二世而亡嗎?」

「如此昏君,也幸好滿朝諸公都是讀書人,讓陛下下了罪己詔,否則東蒼城三十九萬百姓就要冤死,還是我等讀書人有 梁!」

「壯哉我儒家!遇到如此喪盡天良之事,也只有我儒家才能力挽狂瀾!」

國子監的讀書人齊聚一堂,喝罵聲和贊揚聲此起彼伏。

但江湖武夫卻不願意了。

「什麼靠你們儒家力挽狂瀾?昨夜你知道和大蛇對峙的是誰嗎?那是武當的小師叔!我今早親眼所見,武當小師叔入宮了,這才有了陛下的罪己詔!」

「要我說,力挽狂瀾的,當是武當小師叔,當是我江湖武夫才對!」

昨夜有人御劍月下斬白蟒,這是京城百姓都親眼所見。

而江湖武夫自然是一眼就認出了那人是武當小師叔陸塵,也將此事和武景帝的罪己詔聯系到了一起。

……

東宮。

七皇子全身筋脈盡斷,重傷在床,面無血色。

「京城……怎麼樣了?」他在小太監的攙扶下,強行坐起身來,虛弱問道。

「殿下,京城亂套了,那些百姓吵嚷著要來皇宮前抗議,如今御林軍都已經出去鎮壓了。」

「還有……還有……」

小太監說道最後,有些猶豫,不敢直言。

「說……咳咳咳……」七皇子沙啞道,似乎因為情緒過于激動,開始劇烈咳嗽起來。

「國子監和那些江湖武夫吵得最凶,御林軍也壓不下來,百官也不斷上書,御書房的奏折已經堆積成山了。」

小太監弱弱道。

聞言,七皇子氣急攻心,一口逆血噴出。

讀書人的嘴,是最難封住的,比起武夫的刀,儒家的筆更讓朝廷害怕。

即便他早預料到罪己詔昭告天下後的後果,但仍舊比他想象中更糟糕。

連天子腳下都是這般,更別說其他地方了。

大武皇室的威嚴,將要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

「殿下,還有一事。」

小太監看到七皇子吐血,小心翼翼道︰「江湖武夫和國子監的讀書人在為到底是儒家主導了此事,還是江湖主導了此事爭論不休,殿下是否能以此做文章,轉移百姓的注意力?」

儒家一直看不起混跡草莽間,胸無點墨的江湖武夫,而江湖武夫也看不起高坐廟堂,指點江山的讀書人。

這的確是一個極有話題的論點。

七皇子嘆息一聲,罪己詔已經昭告天下,屠城之事也公之于眾,局面已經是最壞了,倒是可以嘗試一番。

「著人去安排,挑起儒家和江湖間的恩怨!」七皇子吩咐道。

接下來兩天,京城內傳出兩道風,一道是稱頌儒家傲骨,一道是稱頌江湖武夫的俠氣。

而尋常百姓是最喜湊熱鬧的,也加入了討論之中。

儒家堅稱是讀書人把此事鬧得天翻地覆,與陛下硬抗,才致使其下罪己詔。

江湖武夫堅稱是武當小師叔只身入皇宮,行大義之舉,才讓陛下立下了罪己詔。

兩方爭論不休,險些打起來。

而京城百姓的注意力,也的確被轉移。

而就在此時,一道請帖從太平書院送出。

儒聖邀請武當小師叔入太平書院,以感謝其為東蒼城三十九萬百姓伸冤之事。

這道請帖,給江湖儒家之爭直接蓋棺定論。

不止是儒聖,就連當朝首輔齊天心,六部尚書等百官也接連發出請帖,想邀武當小師叔一見,表達感謝。

整個京城瞬間炸開過來。

原來揭穿武景帝屠城罪行的,竟真的是武當小師叔!

而儒聖和百官的請帖,讓儒家和江湖武夫都冷靜下來。

雖然武景帝下了罪己詔,承認了屠城之事,沒有讓那三十九萬百姓含冤而死,但這件事本身仍舊是黑色悲劇,不值得興奮,更不值得當做談資,來互相攻擊對方。

儒聖和百官點醒了他們。

當日,陸塵入太平書院,去見儒聖,江湖武夫和儒家都匯聚于書院外,想要見一見這位武當小師叔。

太平書院並不在京城,而在郊外六十里外太平山。

太平山原本不叫太平山,具體名字無從考究,但自從儒聖在此地設立書院後,這座山便改名為「太平山」。

「太平」之名,取自大周末年一位大儒的橫渠四句。

「為天地立心,為民生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