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朱厚之所以提出禮部尚書讓汪俊此人來擔任,是因為谷大用對現在朝中所有大臣間的一份調查小冊子。

那份小冊子記載了朝中所有大臣的點點滴滴,甚至連他們自己都有可能忽略和忘記了的一些瑣碎小事。汪俊在去年的大禮儀之爭時實際上是他當時主動要求到外地去視察黃河修堤工程的,其實質是想躲開閣老集團與年幼皇上的針鋒相對。

這也是汪俊在一次酒後吐露出來的,楊廷和並不知情。

現在在整個朝臣中,嘉靖帝並沒有死忠之人,他也只能退而求次之,希望能把那些游離于自己與閣老集團之間的人爭取過來,達到削弱敵人壯大自己的目的。

嘉靖帝這也是在賭。賭自己在不久的將來自己能強大起來,有能力達到威懾這些中間派和觀望者,使他們倒向自己一邊。

嘉靖帝提出讓吏部考慮由汪俊接任禮部尚書,這也使楊廷和嚇了一跳。汪俊本是他閣老集團的人,平日里也只是不敢太露鋒芒而已。

嘉靖帝這是怎麼了?是服軟了,還是沒有看清汪俊這人的本質?也或是汪俊暗中投靠了嘉靖帝?楊廷和就是帶著這樣的疑問回到了首輔理事房。

跟在楊廷和後面的吏部尚書楊旦主動為他沏上茶,「首輔大人,這樣不正好把禮部尚書這個位置又掌控到我們的手里了嗎。」楊旦不明白楊廷和為什麼還是一副不高興的樣子。

楊廷和想著自己的心思,听楊旦詢問,才說道︰「這汪俊真沒有問題?」

「汪俊能有什麼問題,我們這次不是還準備找他來充當反面派嗎,他當時就一口答應了。」楊旦不明白首輔大人懷疑什麼。

楊廷和听楊旦這樣說,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過于小心,想得太多了。「那你明天早朝時就再提議由汪俊來接任禮部尚書一職吧,本閣看這小皇帝還有什麼可說。」

楊廷和最終相信了汪俊是自己的人。

楊廷和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認為嘉靖帝這一次是用一個那空閑的南京禮部尚書之職換來的,以此好挽回皇上的一點臉面。

張順妃在焦慮中雖然沒有等到父親從宮外送進來自己要的一些不干淨的東西,可卻收到了父親帶進來的密信。

這信是用特殊的方式書寫的,因為張順妃從小耳聞目染,所以才得于知道顯現的方法。若是其他人看到的根本就是一張簡單的書信。

張順妃的父親以他老于世故的經驗告訴她,不要玩火自焚,若是事敗不僅是害了她自己的性命,而且還會連累家族受罪。只有想辦法得到皇上的恩寵,早日誕下皇子才是上上之策。

張順妃雖有不甘,但暫時還是听從了父親的勸告,強壓下了立即扳倒陳皇後的想法,只能謀一個長久之策了。

嘉靖帝從早朝上下來並沒有回乾清宮,而是徑直地來到慈壽宮。

自從追授興獻王為恭穆獻皇後,這興獻王太妃也就成為了章聖皇太後,搬進了慈壽宮暫居。之所以說是暫居是因為慈壽皇太後同意嘉靖帝的追授提出的交換條件。

「皇兒今日可是有什麼喜慶之事?」章聖皇太後見春風滿面的朱厚走進來,就笑眯眯地問道。

章聖皇太後也感到自己在京城的時日不多了,所以現在她對每一次朱厚的陪伴都更加珍惜。章聖皇太後雖然不忍離去,但她也明白自己皇兒現在還無力把她留在紫禁城里,為了不讓自己皇兒的為難,她也是強顏歡笑。好在現在的皇兒仍是她的兒子,是誰也奪不去的了。

「朝中之事,不說也罷。」朱厚不想把朝堂上的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拿來惹母親擔心。

章聖皇太後明了自己皇兒的用心,也就不再說什麼,而是轉移話題,「皇兒,你這喜服已經趕制出來了,你來試試。」

皇上的喜服與平日的龍袍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新的罷了。

汪俊是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在這個時候得到禮部尚書這個位置,他在欣喜之余也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嘉靖帝的新婚大典上。一切都是輔助的條件,只有自己真的有能力把尚書這個職務的事做好,才是根本,也是自己能被各勢力看重的條件。

羅欽順在汪俊接任禮部尚書的時候,他被調離了禮部左侍郎的位置,到吏部去任職。

羅欽順沒有想到,自己這一切跳得這麼高,表現得對閣老集團的事如此積極,最終還是為他人做了嫁衣。羅欽順一下子頹廢下去了,他開始懷疑那首輔大人也只是在利用自己,現在自己沒有用了,就一腳被踢開了。

羅欽順的頹廢對楊廷和的閣老集團的勢力來說無傷大雅,所以也就沒有引起楊廷和的注意。

汪俊一上任禮部尚書,就操辦皇上的大婚大典,對他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汪俊不敢懈怠,他將原羅欽順所做過的事情都仔仔細細地重理一遍,力爭不留一絲的隱患。禮部在這皇上大婚的大典過程中主要是審議每一環節的禮儀考量和宮廷內的事務。

欽天監所選的皇道吉日到了,太常寺是最為忙碌的。汪俊帶著禮部的大小官員一個環節一個環節,一件物品一件物品的審視。

陳月娥今日是一身盛裝:九龍四鳳冠、漆竹絲為圓匡,上飾翠龍九、金鳳四,正中一龍餃大珠,余皆中餃珠滴。……

翰林院負責起草的證書及有關文件早在禮部的監制下做成了金冊、金表,這一切都與那司禮監、內府等部門備辦的用品、禮品一一擺放在那宗廟和乾清宮中。

皇上大婚是大明朝的頭等大事,那能進到紫禁城前來觀禮的大臣,皆是攜家帶口,井然有序地魚貫而入。

嘉靖帝現在才真正成了一個傀儡,一切都按照禮儀太監的吩咐去做,不敢有半點差池。

張順妃此時也是一身新衣,只是穿在她身上,要幾別扭有幾別扭,使她感到如刺梗喉。她就是這樣被一群宮娥攙扶著,渾渾噩噩地參加完了嘉靖帝與陳皇太後的婚禮。

大明的禮儀規定,皇上在大婚之年舉行大婚時,除了冊封皇後,拜謁宗廟外,同時還要冊封一至四名妃子。這是為了保證皇族子嗣興旺。

從這一天開始,她張惠妹也名正言順地成了嘉靖帝的張順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