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天京師的城門剛一打開,就有幾個行色匆匆的人跑了進去。

不多久,居住在皇宮之中的張皇太後就得知了昨夜朱厚遇刺的消息。

「這楊廷和也真是太大膽了,這畢竟是我皇家的人,他竟敢如此行事,要是有一天哀家不合了他的心意,他還敢對哀家動手的。」張皇太後得知朱厚遇襲,也是感到大吃一驚。

站在張皇太後對面的是慈寧宮中的嬤嬤王玉珍,這消息也就是她剛從那幾人中的一人口中得知的。

「皇太後,那些行刺之人身上都無任何身份特征,皇太後怎麼就敢斷定這事是楊廷和所為呢?」王玉珍還是有些不明白這皇太後到底是從哪里判斷出是楊廷和所為,而且還如此的肯定。

「哀家想他楊廷和敢如此囂張行事,大概也是如你這般所想,認為天下人都不會懷疑到是他所為的了。」張皇太後並沒有回答王玉珍的所問,而是間接地在責憊她行事不夠練達,而且順著敵人的思路在考慮問題。

王玉珍哪能听不出張皇太後那話中的意思呢。

「哀家那佷兒可還好?」張皇太後怒過之後,才繼續問到。

「哦,听說昨夜有百余人個個武功高強,分三路突襲客棧,戰了近半個時辰,最後也只有幾人逃了出來,我們的人本想抓一個看看是誰的人,可是被另外的人先趕到給殺了。」王玉珍向張皇太後詳細地講述了听來的事情經過。

「殺人滅口,好毒的計策。」張皇太後听說後都有點感到自愧不如。

「是呀,皇太後,不過從這事看那新皇帝也是不簡單,與外面傳說的倒是名符其實。」王玉珍真心的贊嘆朱厚,也算是以此來緩解皇太後剛才對自己的不滿。怎麼說那朱厚也是經過皇太後首肯的新皇帝。

「是啊,看樣子哀家這佷兒到是值得哀家出手幫他一幫了。」張皇太後有些欣慰地說,「去傳哀家懿旨,讓禮部的尚書來見。」

禮部尚書毛澄得知張皇太後懿旨傳見自己,就想把那傳旨太監先打發走,自己再去首輔楊廷和那里討得計策,可那傳旨太監偏偏是寸步不離的跟著自己,他也只能是懷著一顆忐忑的心,硬著頭皮去見張皇太後。

慈寧宮內,隔著珠簾,禮部尚書毛澄給張皇太後跪安。

「毛澄啦,你也是一個老臣了,怎麼就任由皇帝的繼位者逗留在這京城之外呢。」張皇太後一開尊口就是責備禮部辦事不力。

毛澄跪在那里不敢起身,听皇太後對禮部的責備,更是把新皇帝滯留京城之外的罪責攤到了自己的頭上,那兩條腿都嚇得打顫。

「皇太後,不是臣子辦事不力,是,是因興獻王他不願從東華門入,住文華殿。」毛澄不敢說這是首輔楊廷和與興獻王之間扛上了的事。

「住文華殿,那不是應該太子居住的地方,怎麼讓新皇帝居住在那里,這是你禮部的安排嗎?」真是柿子挑軟的捏,張皇太後裝著不知道楊廷和與興獻王之間的事,而是把這事賴到禮部的頭上。

「這,這,」毛澄結巴了半天也沒有把後面的話說出來,最後還是改口說︰「皇太後明鑒,這新皇帝還沒有登基是不能入住乾清宮的。」

毛澄畢竟是多年的老臣,在官場中也浸婬了這麼多年,到底還是讓他想到了辦法來回答皇太後而又不得罪首輔楊大人。

「說的也是,既然沒登基不能入住皇帝的寢宮,那就擇一個皇道吉日,讓新皇帝入宮後就直接登基,這就不是可以入住乾清宮了嗎。」象這樣的變通之法,張皇太後耳聞目染,不知道她通曉多少。

原本毛澄把這個難題拋出來是想難住張皇太後,好讓她放自己退去,這樣自己就可以去討得首輔楊大人的示下了。現在張皇太後把這事就這樣給抹平了,毛澄只得說︰「微臣這就回去請欽天監為新皇挑選皇道吉日。」

「不用了。什麼事都靠你們這些奴才,總是會慢那麼一兩拍。哀家早已讓欽天監測算過了,明日午時即是,你就下去按這個準備吧。」張皇太後這是把禮部尚書毛澄逼到絕境。

「是,是。」毛澄不停地應諾著。

他正準備告退時,張皇太後又發話了,「這新皇帝被你們這些奴才耽擱在京城外三天了,你打算怎樣請進皇宮啊?」

這一次毛澄學乖了,開口就說「請皇太後懿旨。」

「這禮儀之說不知道你們平常是怎麼學的。你去把六部五寺的奴才都叫上,讓他們一起給儲君上書,請新皇帝盡快入宮,完成登基大禮。要從國不可一日無君說起。」

張皇太後說完這一番話後才放禮部尚書毛澄離開。

禮部尚書毛澄告退後,一直站在旁邊一句話也沒有說的王玉珍才對張皇太後說道︰「皇太後真是替新皇帝想得太周到了。」

張皇太後听王玉珍這樣說話,她只是白了王玉珍一眼,「好了,你也不用站在這里討哀家的歡心了,你去御林軍處傳哀家的懿旨,讓他們派出人去保護興獻王,總不能讓昨夜的事再發生一次吧。」

王玉珍對張皇太後也只是輕輕地搖搖頭,表示自己一副無辜的樣子後,就一溜煙地跑了出去。

身處良鄉客棧的朱厚早晨一起來就忙得不可開交,衛隊長胡長浩帶著他圍著客棧里里外外轉了一大圈,尋找昨夜襲擊者是否留下有蛛絲馬跡,但正如朱厚所預料的那樣,一點線索也沒有留下。在客棧外也只是發現了那幾個逃出去的偷襲者的尸首。

一夜這麼大的動靜,早也是家喻戶曉,在朱厚和胡長浩還沒有勘察完,在鄉里的帶領下縣衙的捕快就來了,他們一听說這里住著的是興獻王,是既不敢靠近也不敢離開。

在快午時的時候,京城里的大理寺也來人了,後來又是刑部的人,兵部都有派人來。

禮部尚書毛澄是在午時過後帶著六部的書函來的,也就是懇請興獻王明日入宮直接登基,繼承大明江山,成為大明朝第十一代皇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