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駕崩。

五月的京師城外,雖然才剛剛退去春寒的料峭,但一切都是那麼的春意盎然了。

良鄉,只是京師城外的一個小鎮。

十四歲的興王朱厚在這里已停候了兩天。

兩天在平常的日子不算什麼,可現在是明武宗駕崩,急待新皇登基安定朝野的時候,這兩天就顯得是那麼的重要和不同尋常了。

陪同興獻王朱厚到達這京師郊外的還有司禮監、皇室和朝廷代表組成的使團,這些人都是奉張皇太後懿旨到安陸州(今鐘祥市)迎接興王來京登基的;同時到達的還有長史袁宗皋,當然也還有那只與他形影不離的白狗。

自朱厚的父王朱病逝,長史袁宗皋就奉當朝首輔楊廷和之令到安陸輔佐朱厚承襲興獻王、接管王府,這一去就是半年有余。現在因朱厚不願從東華門入宮,而與以楊廷和首輔為首的一眾朝中元老僵持在這里。這令袁宗皋左右為難。

在這同一時刻為難的又何止袁宗皋一人。

在京城皇宮里,慈寧宮中的張皇太後也是一籌莫展,興獻王接替皇位是由首輔大臣楊廷和提議經她首肯的,由興獻王接替皇位的詔書已詔告天下,現在興獻王朱厚與楊廷和因是否執太子之禮入宮,而二人扛上了。這不能不令張皇太後為難。

一邊是朱家的血脈,一邊又是三朝元老,而且似乎二人說的都有道理,這才是令張皇太後不好決斷的原因。

「現在外面的情況怎麼樣了?」張皇太後問剛從外面進來的宮娥王玉珍。

「回皇太後,現在楊大人還是不同意興獻王執儲皇之禮入宮。」王玉珍回著張皇太後的話。王玉珍已是一個四十出頭的人,歲月的鉛華早已洗去了她那容顏的青澀。

「那你速速再去打探,一有變化就回來稟告。」已經兩天了還沒有一個結果,這也不能不令張皇太後心焦。

張皇太後雖貴為皇太後,但大明自建朝一來就嚴禁後宮干政,現在因明武宗駕崩西去,是朝野非常時候,張皇太後才順理出來協助朝中三公遴選皇位的繼承者。這原是皇家自已的事,那首輔楊廷和本不可過多干涉,只因皇位牽扯太多,各方勢力都想在這關鍵問題上分一杯羹,以此來鞏固自己一方的力量。

這也皆是因皇家這幾代來太過于軟弱,使得朝中出現了奴才欺負主子的現象時有發生。

「十四歲,又是一個小皇帝;不知又得多少年,皇家才能真正再站起來。」張皇太後在心里嘀咕著。

張皇太後明白首輔楊廷和舉薦興王朱厚的用意,也就是想一個十四歲的小皇帝,在朝中事務上還不是什麼都要听他這個首輔大臣的。張皇太後明知首輔楊廷和的險惡用心,但也不能太過于明顯的忤逆楊廷和的意思。楊廷和他現在可是朝中炙手可熱的人物,從六部五寺到地方行都,皆有楊廷和的朋黨和爪牙。

這才是張皇太後真正忌憚楊廷和的地方,好在張皇太後通過打探得知自己的這個佷子自幼聰明過人,熟讀《孝經》、《大學》,通修身齊家治國之道。這也是張皇太後對楊廷和舉薦興獻王持首肯態度的原因。

「時間,時間,假于時日我皇家一定不會再受制于你們這些奴才的。」張皇太後在心里對自己說。

令張皇太後沒想到的是,這個皇家的佷子還沒有進駐皇宮就與那首輔大臣楊廷和扛上了。張皇太後是既興奮又擔心。

「還是年幼,太過于鋒芒畢露了。」這是張皇太後現在對朱厚這個未來皇帝的評價。「要不要幫這個佷子一把?」張皇太後在心里問著自己。為了朱家的千秋大業,往常這樣的事張皇太後都忍著過來了,現在真的要為這個還不是皇帝的佷兒與楊廷和這樣的老臣分庭抗理,這值得嗎?

這是張皇太後現在需要權衡的事,也是她現在最想弄明白的事,所以這兩天來她一直都在觀望著,看楊廷和與這未來的小皇帝雙方怎麼出牌。

被張皇太後惦記著的首輔大臣楊廷和此時也正在閣老院里生悶氣,「這個小王八崽子,不說對本首輔感恩戴德,還沒進宮就跟老夫扛上了,這還了得。這次若是不打掉他的囂張氣焰,那他以後還不會翻了天了。」

首輔大臣楊廷和現在口中所說的「小王八崽子」正是此刻滯留在京師郊外良鄉的朱厚。

作為首輔大臣的楊廷和在明武宗駕崩後,之所以選中遠在安陸州(今鐘祥市)的朱之子朱厚,不僅考慮到他是明武宗的佷子,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他年幼,且遠在安陸那種偏僻之地,對皇家的禮儀更是一個白痴,到那時一切都會是由他這個首輔大臣說了算。

這種殊榮是幾世修來的福分,楊廷和每每想到這些時都會心怦怦跳。若不是怕背上亂臣賊子的萬世罵名,他真想把那皇位拿過來自己坐坐。

楊廷和畢竟是大明的三朝元老,那在朝中所得到的殊榮也不是朝野中任何人所能媲美的,特別是那六部五寺的大臣看到他楊廷和的眼楮,有敬仰和恐懼,楊廷和對這些還是很享受的。

若是有一天他楊廷和真坐到了那一把龍椅上,恐怕面對的這些眼神不再是敬仰,而是恐懼和鄙視。這是楊廷和無法接受的,他突破不了自己這一心理的底線。

楊廷廷雖對權力有極強的佔有欲,但他卻只能止步于孔孟之禮儀的燻陶對自己自幼所形成的桎梏,不敢去面對來自世人的罵名,更畏懼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留下自己楊廷和的大名。

這就是真實的楊廷和,一個矛盾的楊廷和。

楊廷和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樂于對皇上的掌控,將自己的意志通過在任的皇上表現出來,這種感覺和感受不是任何人都能品嘗得到了,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從中領略得到其中的微妙之處。

楊廷和在想到這些時才稍稍的平息了一下自己此刻心中的怒火。

「來人,傳長史袁宗皋來見本閣老。」楊廷和對外大聲地叫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