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875章 漢代察舉制度的弊端續下

這樣的強弓硬弩普及到了基層,對于任何敢于對官軍士兵們發起攻擊的人而言,都是大殺器。

不僅僅只針對益州境內的叛賊,亦或者蠻族,還有之前也就被金玨軍士兵們近乎于徹底剿滅的盤踞在三巴三蜀境內的山賊或者盜匪,以及之前那些敢于公開地公然與金玨對抗的本地勢力全都在益州人制造的強弓硬弩之下吃到了大苦頭。

事實上,金玨對待在益州中部六郡境內,尤其是那些一直隱居在山中,一直都不肯歸漢人官府管轄的蠻人已經算是非常克制的了。

若是與之前表面上雖然不管與金玨直接對立,但是,實際上,他們卻一直都在暗中搞小動作,企圖對金玨統治益州制造各種各樣的麻煩的那些益州本地世家或者豪強家族相比的話,已經算是非常好的待遇了,因為這樣的益州本地家族,絕大多數都是漢人,早就已經被金玨抓住機會給剿滅了。

實際上,這些人還並不知道,金玨軍真正的精銳士兵其實都並未參與到這些後續平定益州境內亂局的戰斗之中,若是他們參加了的話,就會見到金玨軍真正的大殺器——金臂弩或者金臂弓,這兩樣大殺器的射程和殺傷力要遠比蜀弓或者蜀弩強勁的多的多。

講了那麼多,金玨想要說得是,在東漢時期,一個地方世家想要發展成為一個縣境內勢力最大的家族,並不是太難,尤其是在東漢末年這個亂世當中。

但是,若是想要像安平崔氏或者清河崔氏那樣,具備影響到一郡國的權勢,卻是非常困難的,而要像汝南郡袁家那樣,做到權傾天下,除了歷代族人的努力之外,更需要的是運氣。

這一點,經縣王龍,乃至整個王家都是不具備的。

當然,王龍這些年的努力也並不是沒有出任何的成果的。

就在去年,王龍知悉臨近郡河間國的國相辛評居然在整個河間國境內幾乎是以半公開的方式在賣官,國相幕府的功曹史,五官掾,下至河間國下轄各個屬縣的縣長,縣尉,縣丞,全都明碼標價。

當然,實際上,後來即便是袁紹知道了此事也並沒有真得就怪罪辛評。

原因很簡單,辛評買官雖然直接導致建安六年河間國在遭遇到以叛將高覽為首的黑山賊入侵的時候,幾乎是徹底大崩盤,但是,在高覽主動將兵撤出河間國,各屬縣的叛亂被平定之後,單是辛評一個人向袁紹進獻的糧食,能夠排在冀州所有郡太守或者國相當中的第二位。

辛評在任上賣官,也不全是為他給他自己撈錢,畢竟,他心里面還是非常清楚,袁紹才是他的主公,他能夠當上河間國國相,也全都是因為立足于袁紹對他的欣賞而已。

因此,在賣官完成交易的過程當中,辛評特別規定,凡是買官的人,需要以半錢半糧的方式來完成這筆交易。

什麼意思呢?

就是指,那些花錢買官的人,不止要花錢,還得用相當于辛評明碼標價之後,想要買到的官職所需要的錢財的一半的等價糧食。

這就是半錢半糧,實際上,在漢代,官府在給官員和小吏們發放俸祿的時候,也全都是采取這樣的半錢半糧的方式。

辛評提出的這個要求,也就是在冀州可信。

若是把他放在幽州任何的一個郡國之內擔任國相或者郡太守,並提出來這個要求的話,那麼,他賣出去的那些官職,都很難賣上高價位。

這是因為,雖然幽州境內的地方世家或者豪族土地兼並程度一點都不遜于冀州這邊,即便佔據著河北大平原這片沃土,但是,因為屢經戰亂,而且,幽州除了涿郡之外,基本上都是北方苦寒之地等緣故,幽州境內的糧食產量,在東漢時期一直都不高。

在幽州各邊境縣屯住的軍隊所需要的軍糧,基本上都是從冀州,或者更南方的中原地區運到幽州,來彌補幽州境內糧食不足的問題的。

又因為,那些買官的人都必須要將買官所需要的錢財和糧食都運抵河間國樂成縣,而且,還得是內城,故此,即便在此次賊亂當中,樂成縣的完成曾經被黑山賊賊兵和亂兵所佔據,但是,內城之內,那些辛評用河間國幾乎所有官位換來的錢財和糧食卻都沒有損失。

這就是袁紹最終選擇辛評的根本原因所在。

辛評雖然徹底攪亂了河間國的局面,但是,他賣官所得來的那些錢財,卻極大的緩解了幽州今年的糧食危機問題。

同時,辛評賣官貪來的那些錢財,最終也還不是落入到了袁紹自己的私庫當中去了嗎?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有三個人也都為辛評求了情。

這是三個人就是,剛剛在今年為袁紹立下大功的沮鵠,以及甄家兩個兄弟,甄豫和甄儼。

沮鵠,甄豫和甄儼又為何要替一個做下如此傷害冀州的外鄉人說情呢?

很簡單,派系之爭,以及,金玨給他們三個人早就已經布置下的任務。

前文提到過,在袁紹麾下的文武大臣當中,武將尚不可知,大多數基本上都是以袁紹個人的意願為主,但是,文官們不僅因為各自地域的問題而分出了派系,而且,還因為他們各自所擁護的袁紹的兒子的不同,也開始突顯出極為嚴重的分裂。

首先說地域派系,主要分成了以審配為首的冀州本地派,以及以郭圖和荀堪等人為首的潁川派,以及沮授和田豐為首的孤臣派。

原本,袁紹麾下的文臣當中,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小派系——就是以許攸和逢紀兩個人所組成的南陽派。

只不過,因為這個派系在袁紹麾下的任職的士人實在是太少,只有他們二人,而且,他們論個人聲望也遠比不上荀堪和郭圖他們幾個,故此,即便他們二人在個人才智上要遠勝于荀堪和郭圖等人,但是,在袁紹麾下,他們二人的地位始終都比不上前兩個大派系。

這也是二人最終選擇效忠張燕,以及趁機月兌離袁紹的根本原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