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章 九枚古玉

「這重要嗎!」

言寬的一句反問讓大谷主和三谷主陷入了沉默,許久之後,那仙鶴得道的大谷主方才開口道。

「老三,去把東西取出來吧!厲兄弟是我萬妖谷的貴客,我想,我們可以好好的談談。」

大谷主發話了,三谷主自然沒有意見,只是看言寬的眼神沒有了先前的熱情,總感覺自己是受到了欺騙。

大谷主笑呵呵的道︰「厲兄弟勿怪,老三性情如此。」

言寬大大方方的承認自己入萬妖谷的想法不純粹,帶著別的念頭,「大谷主,我知道自己所為確實有些過分,只是先前,我也沒把握與你們一同分享這個秘密,所以只能用了些許手段了。」

「厲兄弟,這應該便是你想要尋找的東西了。」

猴子重新回到閣樓的時候已經調整好了情緒,將一個玉盒放置在言寬的面前,「據我萬妖谷所知,上古時期的大聖赤松子,曾經在浙江的天台山得到過一片仙骨,據說其內載有成仙的奧秘。

他依據線索尋到蜀地,據說仙骨上有部分殘圖指向這里。可他在蜀地耗去半生,也沒有尋到終極密地,功虧一簣,不能成仙。

我萬妖谷在川蜀內也算是一方大勢力,自然知曉許多上古秘辛,歷代谷主都曾追尋過這個秘密,甚至追到了赤松子當年留下的足跡。

我等的前輩發現,當年赤松子真的可能是在追真正的仙,幾乎要觸及到那個秘密了。

尤其是五百年前的一位老谷主更是有了驚人的發現,可惜未能來得及說出秘密,就隕落在了仙劍天池。」

猴子細細敘說了一切,萬妖谷在赤松子傳下道統暗然離開之後,也開始著手追尋那個秘密。

他們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去追查,無意間在上古懸棺中有了突破性的發現,他們收獲了幾塊上古玉書,出自最古老的懸棺中。

古籍中有記載,且不止一處,萬妖谷也曾認真推斷過,認為真可能有一位真正的地仙,而非人類被神化的傳說。

「地仙之宅,半崖有懸棺數千。」

「雲是仙人葬骨。」

萬妖谷的強者發現,赤松子要找的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那位地仙。

言寬听著猴子敘說上古軼事,右手卻又是撥弄開了玉盒,幾塊古玉出現在他的視線中。這些古玉色澤暗澹,時間太久了,掩去了浮華,上有血沁,據說是與尸體接觸久了,浸入的尸血所成。

他將之持在手中把玩,雖無浮光異色,但卻溫潤細膩,入手生暖意,這是上古玉書,隨便一塊都價值連城。

毫無疑問,這些都是國寶級的東西,每一塊出世都會引發轟動,玉塊上刻有密密麻麻的甲骨文。

這六塊古玉色澤各不同,或黃如金,或赤如血,或白如羊脂,光澤內斂,像是蒙了一層塵,有斑駁的歲月印記,一看就是古物。

這是歷代萬妖谷強者耗去無盡精力所得到的,自上古懸棺取到,從川蜀到武夷山也不知開了多少懸棺。而其中最古的兩塊,乃是當年的第一代谷主,那位上古妖神親自尋來的。

言寬對著陽光翻轉上古玉塊,認真研讀上面每一個字,這些上古文字形似鳥獸魚蟲,極其艱澀難懂,他听著猴子解讀然後對比自身所學,弄懂了大概意思。

自懸棺中尋出的上古玉書,記有一則驚天的秘密,隱約指向一位地仙。當年赤松子持有一片仙骨,上有部分地勢圖,他來川蜀尋找,親手開啟數萬懸棺卻功虧一簣,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

萬妖谷的歷代強者知曉了這個秘密後也在追尋,他們雖然沒有仙骨片指引,但卻用了更直接的方法,走遍東土各處,開了一具又一具的上古懸棺,尋找赤松子想要的東西。

這六塊古玉是他們最終的收獲,隱約的提及到了一位地仙,沒有說在那里,根本不知在何方,無比神秘。

「這是……完整的玉書圖。」

猴子說著說著忽然停下來了,一旁的老鶴也是驚訝的看著言寬的動作,就見他取出六塊玉書擺放在桌上,然後不知從什麼地方又拿出了三塊,全部拼到一起,湊成了一副完整的玉書圖。

當年赤松子入蜀開啟懸棺,並不是毫無收獲的,他得到了三枚玉書,但後來不知因為什麼緣故而放棄追尋那個秘密了,最終葬于八嶺山的古墓,試圖兵解成為火葬仙。

赤松子之後,萬妖谷上古妖神始祖得到了兩塊玉書,余下的四塊玉書,是歷經數千年時間,被後人收集全的。

猴子仔細看著言寬面前的那副玉書地勢圖,忽然激動的道︰「這九塊古玉色澤不同,怎麼對在一起後,像是一體的,連甲骨文都能相連在一起了。」

老鶴在一旁沉聲道︰「它們本就是同期刻下的九塊玉書,只是後來被人分開了,所以能對在一起,內容相連。」

上古玉塊九塊合一,呈現出驚人的龍山地勢,旁邊則有甲骨文為記,話語簡潔,證實地仙存在,生不落地,死不入土,為一仙胎,終生不然塵埃。

九枚上古玉塊合在一起後,顯化出九十九條真龍,仔細看為九十九條龍山,盤繞集結,姿態壯闊,非常懾人,這可真是千古罕見的地勢。

「這是什麼地方,不說其他,單這種地勢就了不得!」

三谷主驚嘆之余連連搖頭,「從未見過這般地勢,我走遍天下,無論是海內還是海外外,都沒有這種地勢。」

「這是上古時期的地勢圖,與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山川地勢有很大的不同。你們看,這其中一條與黃河是否有些像,地勢如龍,奔騰入海,九曲延轉,蒼勁磅礡。」

老鶴見多識廣,講述了他听到過一些上古秘辛,九十九條龍山的上古地勢傳說並非虛妄,這個傳說由來已久,這張地勢圖也不會有假,只是需要認真以現實山川來衡量。

老鶴說著在旁邊刻出了上古黃河道,與現在的大不一樣了,因為成千上萬年來,黃河已不知改道多少次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