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三十八章 征倭在即,駐軍釜山!

朱翊鈞不久後就收到了,葉時新關于奏請朝廷對接下來若發生大規模倭患的地區,予以丁銀蠲免的奏疏。窺

「這個給事中倒是會為民著想,下發內閣吧,且將他的名字貼在屏風上。」

朱翊鈞也因此笑著說了一句。

而內閣對葉時新的奏疏票擬則是著戶部議之,且令其考慮好當如何利用此事以避免倭患發生。

戶部議後,覆本曰,建議可先只蠲免一半,收上來的一半以做賞于倭患中立功官吏與民壯的銀子,以激勵民眾為不繳丁銀而積極于警備倭患之事。

朱翊鈞看了後,也沒說什麼,只依舊讓司禮監把戶部的議覆本下發內閣。

內閣再次票擬曰可行。

朱翊鈞這才讓司禮監批紅,進而形成聖旨。窺

整個過程,朱翊鈞這個皇帝是不用自己親自去做具體的批復意見的,只負責要不要讓這道最終由內閣草定好的批復意見最終形成聖旨。

這算是極大減少了朱翊鈞的工作量,也讓一項朝政的處理,顯得更加合理與具有更加實際的作用。

不只是葉時新的奏疏如此。

整個征倭的戰爭也沒有由朱翊鈞親自下場去做具體的事,在他早就準予了樞密院請求征討倭國的題請後,以樞密院為代表的官僚集團,就開始在有條不紊地做著征討倭國的事。

早在萬歷八年,樞密院就請旨給吳惟忠能可以便宜同朝鮮官府接觸,而征調朝鮮民力、物力的權力。

而最終在政事堂廷議後,朱翊鈞就于該年三月下旨,讓吳惟忠以都督僉事兼右僉都御史身份,任宣撫朝鮮軍民使事、鎮守朝鮮總兵官,簡稱為朝鮮宣撫使兼朝鮮總兵官。

而吳惟忠的官餃里面,有一個右僉都御史屬于文職,為的是便于吳惟忠在朝鮮管理駐軍地的民政,且有直接彈劾朝鮮藩臣的權力,以促使朝鮮藩國更能配合征倭之事。窺

這也算是讓大明再次出現了武將掛文職的情況。

本來這只有明初才出現過的情況,如今再次出現,也算是再讓大明文武之間真的再趨于文武相制,而不是土木堡以來的以文制武。

當然,朱翊鈞的執政公卿們願意這樣加大武臣權力,也只是因為吳惟忠是在外藩做事,屬于情況特殊,所以才願意這樣做,同時也跟眼下的執政公卿皆以張居正、方逢時這些改革派文官為主,他們對武臣的芥蒂之心本就沒那重有關。

因為他們更注重培養武臣、強大國家武德,而不是為限制武臣而不惜犧牲國家武德。

除此之外,戚繼光也在萬歷九年結束總理薊遼的官職,升任為五軍都督府左都督兼樞密副使、兵部右侍郎、右副都御史、經略朝日諸軍務,成為對倭作戰的統帥,且于該年去了釜山,在釜山設了自己的經略衙門。

為盡大可能的讓對倭作戰取得勝利,朱翊鈞和他的執政公卿們的確也是做出了最開明的決定,讓戚繼光直接任統帥,且兼了文職,沒派一個高級文官去做統帥,而掣肘征倭事宜。

畢竟,如今的大明文官里,熟悉對倭作戰的督撫級文官也早就沒有多少,胡宗憲、王、譚綸等已作古。窺

所以,朱翊鈞和他的大臣張居正、方逢時等,也就直接讓戚繼光親自掛帥。

如同歷史上張居正、譚綸直接讓戚繼光總理薊遼諸鎮總兵一樣。

不過,大明朝廷倒也不是沒派文官參與對倭作戰,兵科左給事中宋應昌此時就因奉旨巡軍贊畫來到了釜山,算是既接受歷練,也替朝廷監軍。

釜山。

擴建完畢的港口外,千帆林立,谷倉如林,旌旗飛揚。

「轉動起來!不要停!」

「在水下憋氣的都給老子再憋一會兒。」窺

「現在大風來的正好,都給老子上船跑圈!」

而與此同時,也有大量明軍官兵在這里接受著為適應水上作戰與登陸作戰的一切訓練。

另外,就是大量當地的朝鮮民夫被征募到這里,在明軍的監督下,建造著新的支城與支路。

正與吳惟忠一起去見戚繼光的宋應昌則正神色沉靜地看著這一幕,且在看見有朝鮮民夫在肩挑背抬的將一袋袋糧食裝船時,就不由得對吳惟忠低聲道︰「樞密院方樞相有話托我轉告于公。」

吳惟忠听後便問道︰「樞相有何話?」

「樞相的意思是,如今朝廷雖不缺錢糧,但也不能靡費國帑,給公的軍餉錢糧,公當盡量節儉,尤其是對所用朝鮮民夫,當不必同本國民夫一樣對待。」

「畢竟眼下,朝廷還要對本國百姓大量蠲免,一旦有倭寇真的寇掠東南,還得大規模蠲免丁銀,再加上眼下朝廷又暫停了裁兵之事,卻又要減小民之稅,可以說開支有增無減,而為使新政所贈之國帑,不因此大幅度減少,結余可以多支撐幾年,公這里,要對朝鮮民夫要盡量能少撥些就少撥些,畢竟眼下天子也是準予我們對漢民與夷民區別對待的。」窺

「因這些事不好見于台面,也就只能托我傳話,而不宜用私信的方式告之于公。」

宋應昌這時說道。

吳惟忠听後點首︰「請讓樞相放心!對于征募的朝鮮民夫,吾已下令,只給他們我天朝子民中的長工一樣的待遇。」

「這麼狠?!」

宋應昌听後大為驚奇,又問︰「那為何這些朝鮮民夫看上去做工都頗為積極?!」

「給諫有所不知,這些朝鮮民夫在為我官軍干活前,是不如我天朝的長工的。」

吳惟忠說道。窺

「叩見宣撫!」

這時,奉旨來釜山慰問天朝天軍的朝鮮刑曹參判柳希霖因才見完戚繼光回來,也就正巧遇到了吳惟忠和宋應昌,也就因此跪下行了大禮。

吳惟忠讓柳希霖起身後,就問︰「你來見戚帥什麼事?」

柳希霖道︰「回宣撫,在下是為征招朝鮮民夫的事來見經略,同時也是奉殿下旨意來慰問天軍。」

吳惟忠問道︰「征招朝鮮民夫的事?」

「是的,因為天朝對我們藩邦小民太慈愛了!」

「那些庶民一旦被征招為民夫,宣撫司竟讓他們每日用口糧一升五合,夏秋還隔一天吃一頓肉,冬春也是隔兩天吃一頓肉,這實在是易驕縱我朝鮮庶民了!」窺

「他們作為藩邦小民,也不配呢,畢竟他們如何能跟天朝上民比呢。」

柳希霖回道。

宋應昌不由得在一旁問︰「這算很好嗎?」

柳希霖反問道︰「這位上官,難道這算不好嗎?」

「您可知道,因為天軍給民夫的待遇高,許多大戶家奴都紛紛逃匿到這里,做了民夫,連許多官匠也跑了來,不為自己藩國造船,而跑來為天軍造船。」

說著,柳希霖就對吳惟忠拱手道︰「眼下,朝鮮百姓皆稱宣撫為菩薩!但只是,請宣撫別賜福太重于他們!他們命賤!不如天朝上民,承了過重的福氣會讓他們折壽的!」

「給他們一頓干飯,就差不多了。」窺

「小臣說于戚帥後,戚帥只讓告知于宣撫,讓宣撫你決定。」

「故,小臣只請宣撫別再給他們這麼好的待遇,最好工錢也別再讓他們領。」

「只要宣撫同意這樣做,我們殿下願意讓本國所有官衙主動為宣撫征募更多的民夫,以便于天軍在義州與釜山之間建出更多的兵站。」

因為大明和朝鮮國民經濟存在很大的差距,再加上朝鮮統治階級現在正處于黨爭劇烈的階段,政治腐敗嚴重,沒有誰積極改革,約莫相當于歷史上的大明萬歷後期,所以朝鮮百姓這段時間被剝削的很嚴重。

而相比較,這個時候的大明正處于萬歷初期,因為改革導致出現了中興盛世之景,豪強兼並剝削被抑制,所以正是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小民蘇困而生活質量大幅度提升的時代。

所以,顯得哪怕駐釜山的明軍給朝鮮百姓的待遇按照了自己理解的最差的待遇,但在朝鮮官員眼里也依舊太過。

柳希霖說後,宋應昌就對柳希霖笑道︰「爾雖只是藩邦之臣,但卻是一能臣!」窺

「那本院就把這些朝鮮民夫的待遇減半,工錢也減半!但你們得主動為本院征招更多的民夫來。」

吳惟忠說道。

柳希霖听後有些失望︰「為何還是要給本國賤民發工錢?」

「這是沒辦法的事,我也想一分都不發,讓你們的民夫倒捐錢助軍呢!但是,一點也不發,你讓我天朝商賈在運棉來這里後,把棉布賣給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