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老岳家的這幾個女兒,一個個都生得如花似玉,相貌姣好也就罷了,難得的是個個都是性情溫婉,看著就讓人喜歡,可見家教和家風都很好。

岳香竹是丁家大女兒的同學兼好友,曾經去過丁家兩次,丁爸丁媽至今還留有一些印象,只不過因為時間太長,印象已經不深。

關于這個大兒媳婦的品性,老兩口特意給已經下鄉的大女兒寫了一封信詢問。

大女兒在回信里滿篇都是夸獎之詞,簡直都要把岳香竹夸成了一朵花。

大女兒是岳香竹的多年同學,自然是知根知底,對于她的評價,老兩口還是信得過的。

他們還托人提前打听一下老岳家的詳細情況,打听來的結果同樣讓人很滿意。

岳香竹父母都是老實本分的工人,岳文軒的年齡雖然不大,卻已經是很有名氣的歌唱家。

對于兒媳婦的父母和唯一的弟弟,老兩口都很看重,打听的比較詳細,至于其她的姐妹就沒那麼重要了,只是稍作了解,並沒有太過細致的打听細節。

同樣都是普通的工人家庭,而且家風清正,和他們老丁家也算得上是門當戶對了。

最重要的是家里唯一的弟弟很有出息,工作也好,將來不會是拖累,說不定還能在兒子有困難的時候幫上一把,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提前打听到的這些消息就已經讓丁家老兩口很滿意,今天見面之後,雙方說話也很投機,心里就更加滿意了。

男女雙方的親人互捧互敬,都撿著對方愛听的話來說,氣氛當然越來越融洽。

在這種友好的氛圍之下,很快就說到了實質性的問題。

有了前面的那些鋪墊,丁爸爸順勢問道︰「廣平兄弟,今天咱們兩個有緣見面是因為兩個孩子的緣故,沒想到這一交流,咱倆還挺投脾氣,真是相見恨晚。

咱倆性情相投,有什麼話我也就不拐彎抹角了。」

岳廣平緊接著說道︰「萬春老哥,有什麼話你就直說。」

「兩個孩子認識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你要是不反對他們在一起,那咱們今天就談一談下定的事,你看行嗎?」

「當然不反對,濟民這孩子我雖然沒有見過,但老話說的好,有其父必有其子,咱倆這麼投脾氣,我對濟民當然也放心。」

「香竹這孩子能嫁到我們老丁家,是我們老丁家高攀了,在彩禮上肯定不能虧待了孩子,不知道廣平兄弟你有什麼要求嗎?」

彩禮是一件大事,盡管雙方談的挺投機,但談到彩禮這件事,丁爸爸仍然不敢掉以輕心,生怕老岳家會提出什麼過分的要求來。

「沒有要求,彩禮不過就是一個形式,給予不給,給多還是給少,我們家都沒有意見。」

雖然接觸的時間不長,但岳廣平也能感覺得到,丁爸爸是一個講道理、要面子的人,就算他在彩禮這件事上不提任何要求,他必然也會鄭重對待。

既然有了這樣的判斷,岳廣平干脆做出一副高姿態。

「我們家濟民雖然是最大的一個,但因為他在來當兵,反而結婚最晚。

我們家老二結婚,彩禮給了八十,但那是六年前。

三年前老三結婚,彩禮給了整一百。

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三年時間過去,給多少彩禮就不能按照以前的老黃歷了。

香竹這個孩子,我特別喜歡,這麼好的姑娘進門,彩禮肯定不能給少了,我和老伴商量了一下,定下來的數字是一百二。」

說到這里,不等岳廣平開口,他馬上又補充道︰

「考慮到我們家老大要在軍營辦婚禮,家里邊一點忙都幫不上,所以我們老兩口準備拿出五百塊錢來補貼給他。

他兩個弟弟結婚早,大哥結婚也都想出點力,兩人商量了一下,準備每人出一百,錢不多,但也是他們做兄弟的一點心意。」

就算沒有後邊的這幾點補充,人家彩禮願意出一百二,岳廣平也不會有一點意見。

像他們這樣的普通工人家庭,彩禮一般都在百元以內,極少有超過一百塊的。

老丁家願意出一百二十塊錢的彩禮,已經超出了當下的彩禮標準,他已經很滿意,當然不會提出更過分的要求。

岳廣平馬上表明自己的態度︰「太多了,太多了,不用給這麼多,就按照你們家三年前的標準就行,一百塊錢也不少了。

彩禮就是一個形式,不管你們老丁家給多少,也都是要帶回去的,只要不比別人少,不讓香竹丟面子,那就行了。」

在彩禮的數額上,老丁家確實挺大方。一方面是丁萬春為人大氣,另一方面也是丁家的經濟條件比較好。

丁爸丁媽都是工人,而且工資比較高,他的二兒子和三兒子也早早就參加了工作,娶的兩個兒媳婦也都有正式工作。

大兒子就更不用說了,每個月一百多的工資,絕對算得上是高收入了。

雖然除了大兒子之外,家里都是一些普通工人,但掙錢的人多,平常的花銷又比較精細,這些年還真是沒少攢錢。

老丁家不只是在彩禮上大方,給大兒子的結婚補貼也算是大手筆了。老兩口的五百,再加上兩個兄弟的二百,足足七百塊錢的補貼,一般的工人家庭辦喜事,絕對花不了這麼多錢。

丁濟民在軍營辦婚禮,花費就更低了,哪怕算上置辦日常用品的花銷,結婚之後,至少也能結余五百塊錢。

有一個通情達理並且辦事大方的親家,岳廣平很欣慰,說話越發顯得親熱幾分。

至此,雙方的婚事就算是這麼定下來了,但結婚日期暫時還不能定。

在這一點上,雙方家長雖然都盼著能早一點,但卻做不了主,具體的結婚日期只能讓小兩口自己決定。

中午的這頓大餐早就已經準備妥當,不到十二點鐘,飯菜就陸續端上了桌。

看了端上桌的這些菜肴,就連岳文軒都覺得太豐盛了。

今天準備的菜肴,基本上都是魔都當地的名菜,主菜是岳文軒帶回家的八寶鴨,其他幾個菜也都不差,有︰草頭圈子、本地紅燒肉、四喜烤麩、松江鱸魚、扣三絲、腌篤鮮、五香素肉、茭白肉絲炒毛豆。

再加上岳文軒帶回來的大蝦做成的水晶蝦仁,飯桌上整整擺了十道菜。

這十道菜除了個別的幾個之外,像草頭圈子、紅燒肉這些,看上去簡單,卻並不好做。

像老岳家這樣的普通工人家庭,一年到頭也吃不了幾回肉,偶爾做上一次,那也都是簡單做法。

也就是最近這多半年,家里的經濟條件大為改善,經常能吃一些肉食,這才讓大姐的廚藝有了更多的鍛煉機會。

飯桌上的這十道菜,每一道都色香味俱全,沒有十年以上的廚藝,可做不出這樣的一桌飯菜來。

最近這段時間,大姐的廚藝雖說大有進步,但還遠遠達不到做出這十道菜的水平。

岳文軒看向大姐,狐疑的問道︰「大阿姐,難道這段時間你專門找人學廚藝了,怎麼水平一下子提高了這麼多?」

當著客人的面,岳香梅也沒有給自己臉上貼金,實話實說︰「這段時間,我一直跟著謝家阿姨學廚藝,做飯的水平確實提高了不少,但距離做出這一桌菜肴的水平還差得遠。

今天的這一桌菜都是謝家阿姨掌勺,我就是給她打打下手,順便偷學一下廚藝。」

岳文軒還真不知道謝家阿姨的廚藝這麼好,驚訝的問道︰

「同謝家阿姨做了這麼多年的鄰居,我竟然不知道她的廚藝有這麼好,看上去就很專業,難道她專門學過?」

王麗英說道︰「你謝阿姨年輕的時候給大資本家做過廚娘,廚藝當然差不了。

也就是這些年的日子一直比較艱難,他們家人口又多,一年到頭也吃不了幾回肉,沒有好食材,她的好廚藝當然也就顯露不出來。

而且你謝家阿姨是個要臉面的人,以前的那些事,她也不願意說給別人听,你們小年輕當然也就不知道了。」

听了王麗英的解釋,丁媽媽客氣的說道︰「今天的這一桌飯菜實在是太豐盛了,而且又是大廚掌勺,看來今天真的是有口福了。

就是有點太破費,以後咱們兩家就是一家人,吃點家常便飯就行,不用這麼費心的招待。」

「親家第一次登門,當然得隆重招待,等以後咱們兩家成了一家人,我就听你的,肯定是家常便飯招待,也讓你們嘗一嘗我的手藝,做的不好,你們別嫌棄。」

丁媽媽雖然嘴上說的客氣,但心里邊卻非常的熨帖。

今天的這一桌菜肴,顯然是費了心的,不知要準備多久才能把這些稀罕的食材湊齊。

親家願意花費這麼大的心思來招待他們老丁家一行人,那是對他們的看重。

誰都願意被人重視,尤其是第一次登親家的門,雖然嘴上說的客氣,但心里還是比較看重這一點的。

這麼一桌豐盛的飯菜,當然要配上好酒,岳文軒特意拿出了兩瓶西鳳酒和兩瓶從港島帶回來的紅酒。

西鳳酒雖然是四大名酒之一,但也還算常見,丁家人並不會覺得稀奇,但看到那兩瓶寫著洋文的紅酒,每個人的心里都很好奇。

丁爸爸直接問道︰「這兩瓶紅酒不會是國外進口的吧?上面的洋文,我一個都不認識。」

岳廣平狀似隨意的說道︰「這是文軒上一次去港島演出帶回來的酒,他在那邊朋友挺多,臨走的時候好多朋友贈送禮品,像這樣的紅酒有很多。

這種洋酒就是看著稀奇,喝起來和咱們國內的葡萄酒也沒多大差別。

也就是國內不太常見,咱們就當是喝個稀奇,等會大家都嘗一嘗。」

「那我可得好好嘗一嘗,我還沒喝過這種洋葡萄酒呢,既然是港島的朋友贈送給文軒的禮物,那肯定差不了。

送給朋友的東西必然得是好東西,不然也拿不出手不是。」

丁爸爸確實對這兩瓶洋酒的滋味很好奇,他都活了大半輩子,還從來沒喝過洋酒呢,今天有機會見識一下,心里還是挺期待的。

「那咱們今天就都喝洋酒,你們要是覺得味道好,等會兒咱們再開兩瓶。

這種洋酒,文軒帶回來不少,總共有十幾瓶,肯定夠咱們喝了。」岳廣平非常大氣的說道。

對于這兩瓶洋酒的味道,不只是丁爸爸非常期待,一直沒有機會說話的兩個兒媳婦同樣很期待。

今天她們兩個跟著過了,原本只是湊一個人數,沒想到老岳家竟然招待的這麼好,可真是讓她們兩個開了眼界。

剛剛擺好的這一桌飯菜,就已經讓她們兩個挺吃驚。

雖說她們兩個都是當地人,但當地的那些名菜,她們也只是听說過,大部分都沒有嘗過。

就比如今天的主菜——燕雲樓的八寶鴨,她們兩個都沒有品嘗過。

八寶鴨的價格可不低,就算是普通飯店的八寶鴨,她們兩個也從來都沒有吃過,燕雲樓的八寶鴨,她們兩個就更吃不起了。

今天能品嘗到這麼豐盛的飯菜,就已經讓她們兩個感到驚喜了,沒想到竟然還能品嘗到外國洋酒的滋味,心中就更加期待了。

謝家阿姨的廚藝確實很好,舉杯開吃之後,桌上的每一個人都贊不絕口。

反而是對外國洋酒的評價,遠沒有心中期待的那麼好。

丁爸爸是愛酒之人,他的評價很高,但丁媽媽和兩個兒媳婦平常都不喝酒,品嘗過洋酒的味道之後,心里頗為失望,感覺和國內的葡萄酒也沒有多大的差別,真沒覺得有多好。

但丁爸爸對這兩瓶洋酒的評價非常高,而且說的頭頭是道,看來並不是酒不好,而是他們不愛喝酒,更不懂酒的緣故。

這麼好的紅酒,給她們這種不愛喝酒的人品嘗,還真是白瞎了,她們自己都覺得太過浪費。

第一次親家見面,非常成功,雙方都很滿意。

兩家都不約而同的,選擇把這次見面的經過,寫信告訴遠方的兒女,並且都在信中催促他們盡快確定婚禮時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