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三十五章 豪華陣容

「全實域上阿貝爾擴張的構造問題,你這麼快就解決了?

我記得你之前說過,這個問題你是在今年寒假的時候才開始研究的吧?而且還是年後,怎麼會這麼快?」

一旁的丁道良听趙賢才說完,也將腦袋伸了過來,並一臉不可置信的模樣。

雖然在回到宿舍之前,他已經通過一些渠道知道了趙賢才在arXiv上上傳了一篇關于阿貝爾擴張的英文論文,但那篇文章他還沒看。

因為就算他看了,也不一定能看懂,而且這件事他也是直到晚上離開圖書館,從圖書館回宿舍的路上才知曉的。

「他之前解決那個埃爾德什等差數不對,我忘了,現在應該是叫埃爾德什-趙等差數列定理了。

他上次解決那個問題的時候,不也沒花多長時間嗎?

按理說這都已經是第二次了,你們應該沒那麼驚訝了吧?」

見丁道良這樣一副驚訝的表情,甚至比當初知道趙賢才解決了埃爾德什等差數列猜想時還要驚訝,而且不止丁道良,就連崔平格也是這樣。

這就讓張秋雨有些不解了,畢竟他們自從認識趙賢才之後,什麼不可能的事情沒在趙賢才身上發生過?

在張秋雨看來,趙賢才解決阿貝爾擴張問題和他之前解決埃爾德什-趙等差數列定理沒什麼區別,已經見怪不怪了,崔平格和丁道良應該也和他有一樣的想法才對。

「你不懂,上次我們雖然知道他證明了埃爾德什等差數列猜想,但那個時候我們對于這個猜想根本就沒有一個概念。

但現在不同了,現在我們對于阿貝爾擴張問題都有了一些了解,也知道它是希爾伯特的第12問。

再加上我們的專業知識也增加了一些,更加能理解解決這樣一個問題的難度,而且還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反應當然不同。」

崔平格向張秋雨解釋道。

「你這話說的,我怎麼欸,不是,我听你這話的意思,怎麼,你們都弄懂了那個希爾伯特的第12問?」

張秋雨還想反駁,但很快他就意識到崔平格話里的含義了,這次輪到他驚訝了。

說好一起到白頭,你卻偷偷焗了油。

本來張秋雨還以為在這個宿舍里,除了趙賢才以外,他們三個應該都是差不多水平的。

可沒想到,崔平格和丁道良卻已經偷偷跑那老遠,將他甩在身後了。

「對啊,當初我們問趙賢才的時候,他不是說過他在研究的是關于希爾伯特的第12問嗎?

既然都問了,他也說了,當然要了解一下了。」

丁道良說道。

「怎麼,你之後沒去了解嗎?」

崔平格反倒一臉詫異地看向張秋雨,這讓張秋雨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其實阿貝爾擴張的問題也不難,我們現在大二都快結束了。

數學相關的專業知識也學了不少,雖然你現在的進度已經不太能提前學習大三的內容,但仔細去了解一下還是能夠理解的。」

趙賢才對張秋雨安慰道。

雖然阿貝爾擴張問題看起來的確是要比埃爾德什等差數列猜想難理解一些,但這也只是對那些只有高中數學水平,或者是大學只學了高等代數和高等數學等基礎數學知識的人來說的。

對于數學專業,以及一些將群論作為工具的物理和化學等專業的學生來說,還是能夠理解這個問題的。

回頭對張秋雨說完這句話之後,趙賢才又繼續弄他的畢業答辯PPT。

崔平格和丁道良兩人,則是已經準備去arXiv網站上把趙賢才那篇論文下載下來了。

至于張秋雨,則是默默地認真了解起了關于希爾伯特的第12問更詳細的內容來。

趙賢才他們宿舍,就這樣再次安靜下來

「這次由于你的情況非常特殊,所以你的導師王世成院士是不會避嫌的,他會在一旁旁听你的答辯。

但他不會作為答辯老師對你進行提問,也不能給你打分。

現在,我給你介紹一下這次來參加你答辯的幾位教授。

這兩位分別是院里的徐弘揚教授和劉山教授。

另外還有我楊剛,我們三個將作為我們院里對你的答辯進行考核的導師。

而這位,則是科大的蘇中明院士,你應該听說過蘇院士。

好了,該介紹的的我都介紹完了,現在接下來的時間就暫時交給你了。」

畢業答辯當天,來到一個答辯教室之後,楊院長便給趙賢才介紹起了在場的答辯老師來。

不得不說,趙賢才這本科答辯的陣容,還是十分豪華的。

院內的三位答辯教授,一位是數院院長,同時也是華國科學院院士。

一位是教授兼副院長,劉山教授和趙賢才還是比較熟悉的。

而另一位趙賢才雖然沒有接觸過,但也听說過,徐弘揚教授雖然年輕了一些,但也算是國內數學領域同一輩人里的佼佼者了。

他在1999年到2004年到時候,在京大數院學習,並取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2008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學位,2012年回到京大。

徐教授這樣的經歷,雖然比不上人家七歲就開始自學微積分,8歲上中學,21歲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24歲被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聘請為正教授,並在31歲的時候獲得菲爾茲獎的陶哲軒。

也比不上20歲進入大學,僅用三個學期就完成了本科學業,兩個學期完成了碩士研究生內容,並因為畢業論文太過牛逼,提前拿到博士學位,2018年菲爾茲獎最有力的候選人之一的彼得•舒爾茨。

但不管怎麼說,徐弘揚教授依舊還是非常厲害的,畢竟陶哲軒和舒爾茨已經算是天才中的天才了,他只能算是普通的數學天才。

不過,在趙賢才證明了埃爾德什等差數列猜想之後,他的名氣就已經開始逐漸超過了之前國內數學領域年輕一輩的佼佼者們了。

彼得•舒爾茨原本是2018年菲爾茲獎最有力的候選人,沒有之一,但現在隨著全實域上阿貝爾擴張的構造問題被趙賢才解決,2018年菲爾茲獎最有力候選人便又多了一位。

而院外的那位來自科大的蘇中明院士,趙賢才也是早就听過他的大名了。

當初他還在上高一的時候,也就是2013年的時候,那一年的高考生們普遍都說那一年的高考數學非常難。

事情也的確如考生們所抱怨的那般,現在都已經2016年了,還在上高中的皖徽理科學子們和已經高中畢業但曾經參加過2013年皖徽理科數學考試的學生們,依舊都認為那一年的理科數學是皖徽省史上最難的高考卷。

而當年那張理科數學試卷上最難的最後一題,便是現在坐在趙賢才眼前的這位蘇院士出的了。

這也難怪楊院長會說趙賢才應該听說過蘇院士的名字,當時不少人都在談論出題人,甚至還有人傳,說那一年皖徽理科數學是葛軍出的題目。

那根本就是無稽之談,葛軍在那年的高考前還出席了金陵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誓師大會呢。

作為高考出題人,會在高考開始之前被放出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