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八十六章 審核論文

將自己的論文發送到《數學年刊》所提供的編輯部郵箱之後,趙賢才便又開始申請起arXiv的賬號來,以後他有些論文便會先發到這個網站上。

arXiv是世界上最大的預印本網站,許多人為了防止自己的idea在論文被收錄前被別人剽竊,都會將預稿上傳到arXiv作為預收錄,因此這個網站也可以根據上傳時間證明論文的原創性。

而且在這上面看論文,都是免費的,這個網站也促進了大家分享和交流。

只是與那些期刊上刊登的論文不同的是,arXiv幾乎沒有審稿人,里面的論文內容的對錯,就需要各位觀看的人自己分析了。

而且arxiv也並不是完全開放注冊的,而是需要研究機構或其他研究者背書。

不過趙賢才倒是可以直接注冊,因為他是在學校里,可以直接用學校的IP和學校的郵箱注冊就行。

如果沒有這些你還想注冊arXiv的話,那麼你就需要找一個有arXiv帳號的人幫你了。

另外,就算是在arXiv上,這論文你也不是想發就能發的,還需要在你想發的子領域的最近三年發文過審超過四篇的人給你一個電子認可憑證你才能上傳一篇。

因此,在注冊完arXiv的賬號之後,趙賢才先是在這個網站里面逛了一圈。

看了下各個文章的標題後,趙賢才便關上了電腦,伸了個懶腰。

環顧四周,發現周圍的同學還在繼續埋頭苦學之後,趙賢才笑了笑,收起筆記本電腦離開了圖書館。

這個時候已經是十一月初了,早在十月底的時候,學生綜合信息管理系統中就已經確認了2014-2015學年獎學金的獲獎名單,前不久輔導員還將獲獎名單的匯總表電子版發到了班級群里。

只不過那個時候趙賢才正在忙著寫論文,並沒有太過關注這件事情。

現在論文的事情忙完了,他也有時間再關注這方面的事情了。

最後趙賢才發現結果不出他的預料,他申請的每一項獎學金都通過了,現在就等著12月份頒獎的時候拿錢就行了。

回到宿舍後,趙賢才便直接準備聯系數院的院長楊剛,不過估計對方現在可能是在忙,並沒有回復,趙賢才便又聯系了嚴興英教授。

好在嚴教授這個時候倒是有時間,趙賢才便對她說道︰「嚴教授,我想在arXiv上上傳一篇論文,您能給我一個電子認可憑證嗎?」

「在arXiv上傳論文?你上次問的那個問題已經研究出來,還寫好了一篇論文?」

嚴興英還以為趙賢才所說的要上傳論文,是關于他之前去問她的問題,並沒有往整個埃爾德什等差數列猜想上去想。

「 n?嗯,差不多吧。」

听嚴教授這麼一問,趙賢才倒是愣了一下,隨後這才回復道。

「你這速度挺快的嘛?我那些博士生,我讓他們選個課題,寫個畢業論文都能磨蹭好久才能完成,你這兩三個月的功夫就給完成了。

嘿嘿,說不定這埃爾德什等差數列猜想後面還真有可能會被你給研究出來。」

嚴教授對趙賢才夸贊道,倒也沒有說要看一下趙賢才的論文,而是直接就答應了下來。

至于她的那些研究生們,估計下次組會的時候她就會說把趙賢才的事情拿出來說了。

「對了,你準備上傳到arXiv上的論文標題是什麼?等你傳上去了和我說一聲,我也去看看。」

在掛電話之前,嚴教授又對趙賢才問了一句。

「數列中所有元素的倒數和發散,則它必然包含任意長度的等差子數列。」

趙賢才說出了自己準備上傳論文的名字。

而嚴教授那邊,她在听趙賢才說完之後卻是停頓了兩秒,因為她以為趙賢才沒說完。

可在等了兩秒,見趙賢才不說話之後,她這才有些不確定地對趙賢才詢問道︰「標題就這個,沒了?」

「沒了。」

「這不就是埃爾德什等差數列猜想嗎?你用這玩意做標題?你這是把埃爾德什等差數列猜想給證明出來了?」

嚴教授沒注意到的是,她這話說著說著,說到最後一句話的時候聲音都已經有些顫抖了。

如果這是真的,就不說菲爾茲獎了,最起碼國外的克拉福德數學獎和國內的鐘家慶數學獎、陳省身數學獎都是非常有機會拿的。

「嗯,證明出來了。」

趙賢才依舊是平澹地回復道。

「喂,嚴教授?」

在回答完之後,見嚴教授那邊又是沉默,而且這次是更長久的沉默,趙賢才便又說了一句。

這要不是听到對面那逐漸變得有些粗重的呼吸聲,趙賢才都懷疑嚴教授是不是忘了掛電話了。

「誒,在呢,你那個論文上傳到arXiv上之後,和我說一下,我去看看。」

被電話那頭的趙賢才喊了一句後,嚴興英這才從巨大的震驚之中反應過來,並又對趙賢才說道。

雖然趙賢才承認他的確證明了埃爾德什等差數列猜想,但嚴興英現在還是不相信的,不過他也沒有讓趙賢才直接把文章發給她,而是準備到時候在arXiv上看。

沒多久,趙賢才便將他那篇關于證明埃爾德什等差數列猜想的論文上傳到了arXiv上,上傳完之後他也給嚴興英發了條消息過去。

……

或許是因為系統的原因,在趙賢才把他的論文發送到《數學年刊》官網所提供的郵箱之後不到二十四個小時,便直接有《數學年刊》編委會的編輯看到了他這篇文章。

「數列中所有元素的倒數和發散,則它必然包含任意長度的等差子數列。

咦?居然以埃爾德什等差數列猜想作為標題,難不成是又有人在這一方面有什麼成果了?

這篇論文什麼時候發過來的?

發過來居然才不到24個小時?」

卡茨是《數學年鑒》的編輯,他在看到趙賢才的論文之後,順手便將其點開了,並在點開的同時心里這麼想著。

趙賢才的這篇論文不同于他的第一篇論文,他的第一篇論文只有十幾頁,而這篇論文則有六十多頁。

就算卡茨是專門研究數論的教授,但想要看完趙賢才的這篇論文,並且初步判定它有沒有什麼明顯的錯誤,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完成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