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三章 信息互換

「……這樣,就解決了。」

「這個解法還真的是挺新奇的,我最欣賞的書是《數學天書中的證明》。

這是一本關于35個著名數學問題的證明,和一般每道題只有一個答桉不同,這本書對其中的數學問題都采用了多種解法。

而且書中有些證明不僅想法奇特、構思精巧,作為一個整體更是天衣無縫。

就比如書中關于素數無限的證明,其中不僅有歐式的證明,還有範思騰伯格運用拓撲作出的證明。

我的覺得你這題的解法,完全可以加入到那本書里去……、

你還有其他和這題一樣,有著相同質量的試題嗎?」

听趙賢才講完具體的解決方法之後,高培才顯然對這樣的題目非常感興趣,他興致勃勃的對趙賢才說道。

「差不多還有九、十道這樣的試題吧,我都放在交的作業里了,等後面發了題目之後,你應該能夠看到。」趙賢才道。

「90題?」

「九到十題,不是九十題。」

「嚇我一跳,這樣的試題和這樣精妙的解法要是還有九十題,那我以前可就真是太過孤陋寡聞了。

不過,還有九到十題,這題數也不算少了,都是你自己出的嗎?」

「對。」

就這樣,這兩位數學上的小天才便開始討論起各自對于數學的看法來,以及他們以前遇到的一些難題和有意思的題目。

一旁的宋立群、姚如舟以及魔都中學的其他隊員們雖然也都在全神貫注地認真听著趙賢才和高培才兩人的聊天。

但顯然,能跟上兩人思路的同學並不多,這周圍也就兩位同學能勉強跟上他們的思路。

其他同學則是听著听著,有個地方不知道是怎麼來的,就想了一下,然後再繼續听趙賢才他們聊的時候就已經听不懂了。

此時的他們,就像那些數學學渣們上數學課時,本來想認真听講的,但因為彎腰撿了下筆,就完全听不懂老師在講什麼,又在黑板上寫了什麼一樣。

高培才雖然不屬于那種沉默寡言、一言不發的人,但卻也絕對不是那種熱情奔放的人。

當趙賢才和他聊數學以外的內容時,他的話就變得比較少,這一點上他和趙賢才不同。

趙賢才現在多多少少還是有點喜歡吃瓜的,與別人聊些日常的事情,他也能很感興趣的聊下去。

但當他們聊的內容與數學相關時,高培才就顯得尤為熱情和亢奮,與聊其他話題是相比,完全就是兩種性格。

「……原來你也不是從小就學奧數的,而是高中才開始熱愛數學,那你這比我還要晚。

我是從初中的時候開始對數學產生興趣,並愛上它的,倒是比你要早一些。

不過我初中對數學產生興趣的時候,並不是突然的,而是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了數學的魅力,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

「其實,我覺得我對數學的喜歡,主要是來源于一次次解題得到的成就感……」

「我也是,我小學的時候各科成績其實都比較平均……有時候我踫到不會的題目,甚至會思考一個月,我現在幾乎是每天都在思考數學題。

一旦解出了困擾我的題目,這種成就感……這種感覺我都不知道該怎麼來形容。」

……

這天下午的自習,趙賢才又和昨天晚上一樣,沒花多少時間在數學分析上,而是都花在了聊天上。

只不過這次是和高培才,以及周圍一些人的聊天,而不是只和張秋雨、宋立群還有姚如舟他們聊。

通過與魔都中學的同學們聊天,趙賢才對于魔都中學和高培才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這魔都中學不愧是魔都市最出名,也是最厲害的中學,比趙賢才之前了解過的金陵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還要牛逼。

2011年的時候,它的一本率是98.9%,而去年和前年,它的一本率更是達到了99.3%。

也就是說,一千個人里面,只有七個沒考上一本,上「985」名校的更是一大堆。

去年魔都中學上水木的學生有27人,而上京大的則有42人,共計69人。

不過,這和地區也是有些關系的,畢竟是在魔都,想要考好大學也比除了首都之外其他地方更容易。

但不管怎麼說,魔都去年上水木和京大的人數,比趙賢才所在的成賢一中從建校以來到現在總共進水木和京大的人數還要多。

甚至它比成賢縣總共出的水木、京大的學生還要多久。

這再一次讓趙賢才感受到,不同地區的教育差異。

而今年這次來參加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的魔都中學的學生中,有不少都是從小就是奧數班的。

像和趙賢才他們住在一個宿舍的張秋雨,就是從小學就開始上奧數班的。

只不過有的時候,智力上的差距,是你上多少補習班都沒有辦法彌補的。

不過高培才倒是與他們不同,因為他是直到初中才慢慢發現自己數學方面的天賦,所以小學倒是沒有專門進過奧數班。

可就算如此,他在初中的時候就參加了諸如「華羅庚杯」、「新知杯」、「東南杯」這樣的各類數學比賽。

能參加比賽的學生,一般都是在數學方面比較優秀的。

而高培才之前在初中參加各種比賽的時候,就經常同那些在比賽里認識的學生一起討論各種數學方面的問題。

這種對數學的討論,也是對一個知識的再構建。

而且,在參加比賽之前,他也會有針對性的「刷題」。

與參賽選手們交流討論,刷題,這些也是趙賢才學習數學的方法。

可以說,高培才學習數學的方法,和趙賢才的相似度還是挺高的。

或許每一位數學方面的天才,對于數學的學習方法都是大同小異也說不定。

只不過從獲得系統到現在,趙賢才也就遇到過一位像高培才這樣的數學天才。

對于其他數學天才的學習方法是不是也是類似的,這他就不清楚了。

而一旁听趙賢才和高培才兩人聊到各自對于數學的各種看法以及學習方法的其他人,倒是能听懂他們說的話,也是都感嘆天才果然都有著相同點。

既然是聊天交流,那麼信息就是互換的。

在趙賢才他們對高培才和魔都中學有了了解的同時,魔都中學的同學們對于趙賢才和成賢一中也有了一些了解。

他們在了解了之後,也都感嘆,這成賢一中是真不是什麼好學校,但趙賢才也是真牛逼。

誰能想到,一個CMO競賽中考了滿分的人,從開始準備考試到考滿分,只用了半年的時間?

甚至去年上半年早些時候,他還是一個全班倒數第一的存在。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