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四章 給他們增加點難度

大家討論了一會上午的試題後,很快便將話題試題轉移到了下午的高校見面會上。

不是每個人都參加了京大和水木的金秋營,而且也不是每一個參加水木和京大金秋營的學生都能通過,金秋營的通過率並不算高。

現在皖徽省隊內,一些感到進國家集訓隊無望的學生,自然也要另謀出路,他們一早就想好了這一點。

其實整個皖徽省隊,除了趙賢才之外,就算是聯賽第二名的宋立群和第三名的姚如舟,他們也不能百分之百確定自己就一定可以進省隊。

只不過他們之前在金秋營中已經拿到了一本線的降分,所以對于這「國內著名高校見面會」倒是抱著一種湊熱鬧的心態。

「你們準備去什麼學校?」有人問。

「看唄,先去京大和水木試試,不行的話就再去其他學校招生處看看,反正不管怎麼著都要給自己兜個底。」

「是啊,雖然我感覺自己通過京大和水木審核的概率很小,但直接選其他學校又有些不甘心。」

「剛才程老師說那些學校的招生辦的老師都已經到賓館了,你們想去的話,一會回了賓館,直接去就行了。

不過,水木大學的招生老師不在雙門樓這邊,而是在金陵飯店那邊,你們想去找水木大學的,得跑遠一些,跑到金陵飯店那邊去了。」

大家就這麼邊聊邊走回賓館,至于大家所說的去找各校的招生辦,並不是說你這次通過了就萬事大吉了。

這次只是你先和他們談好,之後看你的成績怎麼樣,如果是金牌那自然不用多說什麼,就算沒進集訓隊,不管是什麼學校那也都拿到一本線的降分。

如果只有銀牌,那麼除了水木和京大外,差不多都能拿到其他學校的一本線降分。

要是你再差一些,只能拿到銅牌的話,就需要在CMO結束之後,去你想去的學校再進行一輪面試。

其實就算是銅牌,大部分人也都是能夠拿到除了水木和京大以外的一本線降分的,只是稍稍麻煩了一些而已。

到下午的時候,皖徽省隊內的一些學生已經開始為自己未來的大學生涯而奔波了,有些學生則是準備等到明天考完再去。

要是明天發揮的好,他們的信心也更充足一些不是。

不得不說,給聰明人講題和討論就是不一樣。

下午趙賢才和姚如舟他們討論今天上午的這三道試題所花費的時間,比昨天關于聯賽二試的那四道試題要短,到下午五點多鐘的時候便結束了,這距離晚飯時間都還差幾分鐘呢。

「我們還想問你一個問題,就是之前你說你出的那道試題的事情,你自己做出來了嗎?

我們拿回去之後,自己做做不出來,又找了我們學校負責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老師,他也做不出來。

他是京大數學專業畢業的,他還專門找了他的那些同學,也都沒做出來。」

結束了關于上午那三道試題的討論後,姚如舟他們又對趙賢才問起了之前那道試題的事情來。

「那道試題我昨天晚上做出來了,不過我們這都討論一下午了,先歇會吧。一會吃完晚飯,再討論這題。

要是其他人也願意听的話,我們可以讓他們也一起來听听。」

听姚如舟他們說完後,趙賢才也說道。

之後沒多久,趙賢才和姚如舟他們便一起去吃了頓晚飯。

吃完飯,趙賢才回到自己的房間,宋立群他們去找了他們的老師林啟生,和他說了那道數學題的事情。

「他做出來了?」

听到宋立群他們說的話後,林啟生的表情也是十分詫異,在他看來,那題的難度比IMO和CMO中的題目更甚。

他認為趙賢才也就是在偶然情況下把這題給弄出來的,他自己不可能做出來。

就像當初的費馬在閱讀丟番圖《算術》拉丁文譯本時,寫出了一個他自己並不能解決的,被三百年後的安德魯•懷爾斯解決的「費馬大定理」,哥德巴赫在給歐拉的信中提出「任一大于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直到現在都沒人能完全證明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樣。

有些問題被提出來,不一定就能立刻得到解決,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你們什麼時候過去听他講?我跟你們一起去听。」

詫異過後,林啟生對宋立群他們說道。

「啊?」

宋立群他們也是沒想到林啟生會提出來和他們一起去听趙賢才講題,一時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怎麼,不行嗎?為什麼?

是他那個房間太小了,裝不下這麼多人?

這賓館里的空間大著呢,要是房間不夠大,可以到外面來講嘛。」

見宋立群他們一時不說話,林啟生便又道。

「那……好吧,我們問問趙賢才吧,老師。」

「行,你們問吧,要是不行的話,那你們就好好听,搞明白了回去再詳細和我說說。

他要是真給解出來了,我覺得這題倒是可以交給國家數學會那邊,讓他們出給明年參加全國中學生數學冬令營的學生們。

甚至可以直接發送給IMO那邊,讓未來參加IMO的學生們去做。」

林啟生說道。

听到林啟生後面的這個建議,也是讓宋立群他們倒吸了一口涼氣。

還好他們是今年參加CMO,要是明年參加,那他們可就倒霉了,至少這題他們是完全不知道該怎麼下筆。

至于發給IMO,這與IMO的題目的來源有關。

IMO的題目是怎麼選出來的?

是由各國的領隊選出來的。

在比賽當年三月份到四月份的時候,各個國家或地區被允許以領隊的名義向主辦國家發送題目,一般來說每個國家最多發6道題,都是嚴格保密的新題,且自認為優質的題目。

這些題目一般有100多道,主辦國家在收到題目並整理後,會組建一支選題委員會,從這些題目中選出真正優質且全新的題目並加以分類。

最終經過多重考慮和嚴格篩選,便有了當年IMO競賽的試題。

姚如舟給趙賢才打了電話,把這件事和他說了之後,趙賢才倒是同意了讓林啟生過來一起听。

畢竟趙賢才講題,其主要目的還是想听听其他人的想法,吸收更多新的有趣的想法。

不過,由于趙賢才的房間確實不大,到時候皖徽省隊里的其他成員肯定也要過來听,他這屋子還真裝不下這麼多人,昨天裝十個人已經挺勉強的了。

所以,最後趙賢才便將地址選在了賓館內的一處無人的寬敞大廳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