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四章 分別

「第六題是說,從1,2,……,20中任取5個不同的數,問其中至少有兩個是相鄰的概率是多少。」

趙賢才剛讀完題目的時候,林廣強插了一句嘴。

「這題是概率題啊?這你都能猜對?

一會趙賢才說完這題,鄭文儀你給我們講講你是怎麼猜的。

好了,你繼續說吧。」

林廣強說完之後,趙賢才便繼續說起了他關于這題的做法來。

這次競賽的試題雖然對于季興磊他們來說有些難度,但好在數量並不算多,再加上趙賢才每一題都講解的很清楚,所以這一晚上的功夫倒也夠講完的了。

而且趙賢才不僅講完了,還和季興磊他們以及林廣強討論了各自對于這些題目的看法。

「趙賢才,好好加油。」

最後在離開之前,季興磊、張景強、鄭文儀和林廣強都對趙賢才說道。

「你們幾個高考也要加油,祝你們都能考上各自理想的大學。

林老師,祝你以後的身體能夠一直都健健康康的,多培養幾個國家的棟梁之材。」

趙賢才也對季興磊他們說道。

這一次離開,他們以後再見面的次數恐怕就屈指可數了。

季興磊、張景強還有鄭文儀他們,要忙著準備明年高考。

等後面聯賽的成績公布出來,鄭文儀恐怕還要忙著自主招生的事情,更忙。

而高考之後,他們恐怕就奔向五湖四海去了,又會認識新的同學,新的朋友。

這次趙賢才也和他們聊了一點大學的事情,季興磊和張景強他們現在還沒有確定想要去哪所大學,要到最後高考結束,看看分數能去哪些大學,他們再做定奪。

而鄭文儀則已經有了心儀的目標,她知道自己這個成績,不管是剛結束的數聯,還是明年的高考,想要上水木或京大,都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鄭文儀想要去的學校是隔壁省的金陵大學,金陵大學屬于C9之一,也是國內的知名大學。

所謂的C9,指的是九校聯盟,是國內首個頂尖大學間的高校聯盟,它于2009年10月正式啟動,聯盟成員都是國家首批「985工程」重點建設的一流大學,共有9所高校。

而趙賢才,自然也要繼續忙著後面數學競賽的事情。

等到了大學,有系統在,他恐怕不會比高中的時候輕松多少。

離開這間教室之後,走到教室門口,趙賢才又見到了虞淑君。

「明天還要去嗎?」

見到趙賢才之後,虞淑君笑著對他問道。

「不用了,該講的都講完了。

他們畢竟都已經是高三的學長學姐了,後面也要忙高考的事情了。

等到寒假的時候,林老師也會繼續給新一批的學生進行數學競賽輔導。

至少在學校里,我後面不會再去參加什麼輔導了。」

趙賢才說道。

「他們這次考試都沒考好嗎?」

虞淑君也知道,這數學聯賽,進了省一,去大部分「985」院校都是可以降分的。

「哪有那麼容易。」趙賢才道,也沒多說什麼。

畢竟鄭文儀能不能進省一,現在也還不確定呢,他自然也不能亂說。

「你剛才說林老師寒假要教新一批參加數學競賽的學生?那不就是我們高二的了嗎?沒听班主任講過誒。」

對于學校里其他幾位參加聯賽的學長學姐的情況,趙賢才沒有多說什麼,虞淑君自然也就沒有在這方面多問,而是又把話題轉移到了另一個關于數學競賽的事情上。

「當然啦,現在距離寒假還早著呢,你們現在關于高中的數學內容都還沒學完。

我估計方老師應該是準備等到快放假的事情,才會和你們說吧。」

「那……你覺得我參加這個競賽,有機會嗎?」

「我們學校在這方面不會花費太多心思的,而且往年我們學校都只有一兩個能參加聯賽的。

往年我們學校就算有學生參加了聯賽,一般也就拿個省三。

如果是那種上一本都沒有什麼把握,但在數學方面又有天賦的,我倒是建議去參加。

但像你現在這樣的成績,只要保持下去,別說普通一本了,就是‘211’都能上。

你再努把力,都可以沖‘985’院校了。

要是你能考個省一的話,我覺得你倒是可以去試試。增加上‘985’的機會。」

一听虞淑君想要參加數學競賽,趙賢才便語重心長的和她說道。

「數學競賽真的很難嗎?」沒做過數競題目的虞淑君又問道。

「明天晚自習我就要在班里講這次聯賽的試題了,你到時候可以試試。

像我們這種普通小縣城的學生,除非是那種在數學方面真的擁有很高天賦的人,要不然想要通過數學競賽降低高考的門檻,甚至是直接跨過高考,實在是太難了。

像那些市里的高中,不僅學生資源好,就連教師資源也比我們這邊好太多,我們這里和他們是沒辦法比的。

所以呀,你還是好好把心思放在高考上吧。」

「那你覺得我們班有誰能去參加這個數學競賽?」

「真要從我們班選的話,我選程志均,我們班也只有程志均去參加數學競賽,大概可以拿點成績回來了。

班長是勤奮型的,但數學這東西光靠勤奮是不行的。

而王一松的話,經過學校的培訓,他倒是有機會進聯賽,但拿獎的話,這我就說不準了。

只有程志均,我覺得他認真學的話,最少最少能拿個省三。」

兩人現在的關系,也快到無話不談的地步了,所以和虞淑君說這些,他倒也不擔心虞淑君到處去說。

兩人就這麼邊說邊走,很快便在趙賢才家門口分別了。

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結束的第二天,關于皖徽省高聯的閱卷和復查便開始了。

閱卷的時候,只有13個大學老師。

一試3個大題,二試4個大題,7個題目。

光是初改就要改一天,畢竟各位老師也都有教學任務,誰都沒有太多空閑時間。

如果不計復核的話,一個人至少也要面對五六百章卷子。

或許有人會說,一天改五六百張卷子的一道題很難嗎?

的確很難。

因為競賽不是高考,不按標準答桉做的人太多了。

就像張景強在一試第五題的填空題中所做的那樣,他的解題過程就和趙賢才不一樣。

張景強的方法雖然有問題,但如果是解答題,改卷老師就需要每個步驟都看完。

好在這只是填空題,看不到步驟,也沒有步驟分。

像聯賽中那些解答題,有些考生的解答過程,你得花五、六分鐘才能讀懂。

而像二試的那四道題,光是趙賢才一個人就想到了其中三題的兩種解題方法。

所以,老師們改卷的時候必須判斷出學生的解答是基本對還是基本錯,是有小瑕疵還是有大漏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