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出了點問題……

眼楮的傷對我的影響,比想象中的嚴重。

之前寫的東西,雖然有些人不喜歡看,我也不一定寫得有多好,但起碼寫的東西都還是在我的計劃中的。

但最近這幾天寫的東西,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寫些什麼,甚至有的時候我都想不起來自己前一天寫的劇情,整個人都昏昏沉沉的……

本來按我的性子,出現這種情況我都會選擇刪稿重寫,但現在我這個狀態就算刪稿重寫估計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現在也實在沒有那個時間和精力去重寫了。

所以……後面的章節如果你們覺得不好看,我的建議是直接跳過這個副本的內容,因為我也搞不清這個狀態下寫出來的東西到底會是個什麼樣……

總之十分抱歉,因為我自己的原因導致你們看得可能不是那麼舒服。

……

既然開了單章,那就順便說一下之前提到過的資本游戲。

我這里寫的肯定和實際情況有差別,具體操作肯定更多更復雜,一些更加隱秘的信息我也是不知道的,這里也就是以一種方便理解的方式,給你們解釋一下大致的流程。

首先先排除掉洗錢的操作,因為這個本質上就是左手倒右手,算不上什麼資本游戲。

然後我們以羅子航所在的飛躍傳媒來舉例。

假設飛躍傳媒想要拍攝一部電影,會先弄一個子公司來作為出品方/制片方,這個子公司的名字就叫跳躍影視好了。

然後飛躍傳媒先向自己的合作伙伴發出消息,說自己有這麼一個項目,當然,獨立投資也行,但那樣風險也就是飛躍傳媒擔了,而且演員不能全用自己公司的,所以帶人玩兒是正常操作。

接著就是合作伙伴們投資,這些同等級的資本們投資完了,然後再是圈內人士問一問,也能帶幾個進來,順便來兩個帶資進組的。

總之,飛躍傳媒,或者說跳躍影視先沖外面融資來了一筆錢,就算他5KW好了,然後跳躍影視自己再投資1E,對外宣稱投資2E甚至3E,目標是10~15E的票房。

但實際上,這1.5E里,有一大半都是演員的片酬,而這些高片酬的演員又都是飛躍或者合作伙伴旗下的藝人,還是那種抽成很高的流量,這里回流的純利潤也算他5KW。

然後,一個飛躍自己實際投資5KW,去除片酬後的投入不到1E,對外宣稱2E,目標10E票房的電影項目就這麼立項了,電影的名字假設叫它《小豬佩奇大戰海綿寶寶》。

與此同時,飛躍又拿出2KW的宣傳費用,在拍攝期間就開始不斷炒作影片的熱度。

經過一段時間的炒作之後,這個電影項目不說人盡皆知,起碼也是家喻戶曉。

這時候,飛躍再成立一個公司,就叫他騰躍金融吧。

然後這個騰躍金融,以1E的價格,購買了《豬棉大戰》50%的票房收益,接著再將其中40%的收益,作為證券或者基金進行發售。

因為之前的宣傳,所以這部分基金很快就銷售一空,1E的投資直接轉嫁到韭菜們頭上,並且手里還有10%的票房收益可以兌現。

到了這一步,飛躍的本錢就基本收回來了。

然後等到電影制作完畢,跳躍影視可以去和發行商簽訂一個保底協議,發行商以《豬棉大戰》最終能賣8E票房數據給跳躍分賬,之後電影賺多賺少就和跳躍無關了。

票房分賬差不多是在總票房的30%左右,所以跳躍和合作伙伴們分1.2E,騰躍和韭菜們分剩下的1.2E。

但是韭菜們是分不到錢的,因為明面上票房是虧掉了。

如果發行商沒有簽保底協議,而是按照實際票房來分賬,那飛躍就可以在一開始 刷票房,然後利用虛假的票房從股市上賺錢。

這時候票房看起來很不錯,雖然小虧,但是多少能回點血對吧?但分賬還是沒有韭菜們的份。

就不提其中各種操作可以讓本來賺錢的變成虧錢,就算正常分賬也輪不到韭菜。

因為電影投資的回報是階梯式的。

不是說我們大家擁有50%的票房收益,然後收益有4.1E,大家平分。

而是跳躍有20%,他先分2E,合作伙伴有10%,分1E,圈內朋友有10%,分1E,剩下擁有10%的韭菜們分那0.1E。

當然,就算是簽訂了保底協議,也依然可以這麼玩,甚至飛躍還能弄一個叫雀躍的發行公司,一起用這種方式在股市上賺錢。

真正的數據和操作當然比我說的要更加復雜,但大致的流程就是這麼個流程。

當初《葉問3》就是這麼玩兒的,然後因為玩得太過分,國家才開始整頓,主謀現在好像還躲在國外。

但這也只是被暴露出來的一種手段而已,真正的資本游戲肯定還有很多手段,只要他們不像《葉問3》那樣搞得明目張膽,也很難抓到他們的錯漏。

畢竟電影這種東西是和藝術掛鉤的,一旦和藝術掛鉤,這價格要怎麼說就純看制片方了。

所以如果沒有內部關系的話,千萬不要去投資什麼電影,投資《戰狼2》賺大錢這種事情屬于極少數,大部分沒關系的投入到影視投資中,都只有被坑。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