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06章 孫兒,求求皇祖母•••

「小九?」

「陛下找小九做什麼?」

未央宮,鳳凰殿。

沉著臉側躺在上首的榻上,大拇指和食指不住的按揉著太陽穴,又听聞劉榮此言,栗姬只立刻停下動作,將緊閉的雙眼張開來,直勾勾盯向眼前的劉榮。

便見劉榮面色凝重的上前兩步,小心翼翼的在栗姬身旁坐,卻只是將半邊坐上了榻,躲閃的目光不住撇向身側。

「許是那日宮宴,讓皇祖母生了父皇的氣;」

「父皇拉不下臉來,所以讓小九去找皇祖母,代為勸說吧••••••」

輕聲一語,卻惹得栗姬面上戾氣更甚,目光狠厲的坐直了身,嘴上不忘罵道︰「看看你們幾個!」

「平日里,沒少讓你們多和太後走動,卻沒一個听我的!」

「尤其你這做大哥的,啊?」

「——如今生了禍事,陛下都不找你了,跑去找那小東西了!」

滿帶著惱怒的喝罵聲,惹得一旁的劉榮,以及不遠處的劉德、劉淤三兄弟趕忙低下頭去,面色卻在母親栗姬看不見的角度,愈發古怪了起來。

和太後走動?

——是誰把太後的心肝寶貝︰館陶長公主劉嫖,得罪了個不死不休來著?

心里這麼想著,兄弟三人,卻根本不敢講真實想法道出口,只連道幾聲‘母親教訓的是’,便各自低下頭去;

就連劉榮,看著栗姬這幅‘惡人先告狀’的架勢,也只得強忍心中的苦楚,以盡量平靜的語氣說道︰「母親不必因為這件事惱怒;」

「畢竟再怎麼說,咱們兄弟幾人里,小九年紀最小;」

「即便是民間的農戶,都有寵愛幼子的習俗,更何況宗室?」

「皇祖母作為東宮太後、父皇的親生母親,對這個最小的孫兒寵愛一些,也不算什麼怪事。」

「——這不?」

「生了禍事,父皇總還能找到一個人,能跟皇祖母說上話不是?」

听著劉榮溫聲和氣的安撫,一旁的劉德、劉淤兄弟二人,不由將滿是同情的目光,撒向坐在榻上的大哥劉榮;

尤其是在一旁的栗姬,在听到劉榮這番話之後,表露出一個更加惱怒的神情時,兄弟二人望向劉榮的目光,更是愈發同情了起來••••••

「——她竇氏,憑什麼寵愛別人的兒子!」

「——難道我給陛下生下的皇長子,就不配被她寵愛嗎!」

「以為做了太後,就可以這樣胡作非為、這般欺辱我嗎!!」

突如其來的幾聲怒斥,惹得殿內眾人無不面色大震!

殿內婢女、宦官,也無不在栗姬這幾聲呵斥之後,膽戰心驚的跪來,恨不能立刻將眼楮戳瞎、耳朵戳聾,以證明自己‘什麼都沒看見、什麼都沒听到’••••••

倒是劉榮、劉德、劉淤三兄弟,似是對母親栗姬的口無遮攔司空見慣;

听聞栗姬這接連幾聲呵斥,坐在榻沿的皇長子劉榮也只陡然沉下臉,不著痕跡的側過頭,對殿側的老太監微微一眯眼;

待片刻之後,那些戰戰兢兢跪在地上的宮人們,都被老太監悄悄帶下去之後,劉榮才面沉若水的低下頭去。

——鳳凰殿,實在是太廢宮人了••••••

過去半年之內,這已經是第四批因為听到栗姬的某些話,而無辜躺槍的宮人了••••••

但對此,皇長子劉榮,除了默默替母親栗姬擦好,便再無其他的辦法••••••

「母親同程姬、賈姬、唐姬、王美人,談的怎麼樣了?」

強自鎮定許久,又逼迫著自己,將栗姬方才那番大逆不道的話拋之腦後,劉榮終是強撐起一抹笑容,道出這句明顯是想要轉移話題的疑問。

不料栗姬非但沒有感覺到劉榮的意圖,反而因為劉榮這一問,而愈發惱怒了起來。

「哼!」

「——婦道人家,頭發長見識短,能出什麼好主意?!」

「生了禍事,一個個就知道往後躲,就好像梁王做了儲君,她們的兒子就會沒事一樣!」

「臨到頭來,還不是要我來解決這禍事?」

听著母親栗姬,在自己面前說出那句‘婦道人家,頭發長見識短’,兄弟三人的面容,只愈發的別扭了起來;

尤其是坐在栗姬身旁的劉榮,面上幾度流露出欲言又止的神容,最終,卻又被劉榮盡數壓制了下去。

——對這個母親,劉榮,已經不抱任何期望了••••••

只求未來這幾年,母親栗姬能稍微收斂一些,穩穩當當住進椒房殿;

除此之外,劉榮對母親栗姬,別無他求••••••

「還有你們幾個!」

「生了禍事,一點主意都拿不出來!」

正思慮間,栗姬又一聲厲喝響起,只惹得兄弟三人絕望的低下頭;

卻聞栗姬那尖銳的吼叫聲,卻在鳳凰殿內愈發高亢起來。

「當年,太倉公淳于意落了難,就曾對女兒緹縈說︰只恨我生了五個女兒,如今到了需要子女的時候,卻連一個兒子都沒有!」

「可依我看,即便是生了兒子,也還是幫不上忙!」

「——三個!」

「——我生了三個兒子!」

「卻連一個能幫父母出主意的都沒有!」

「甚至還不如淳于緹縈一介女子!!」

栗姬的尖吒聲愈發高亢,兄弟三人的頭,卻是越來越低;

到最後,更是恨不能用下巴,把前胸戳穿••••••

好在片刻之後,一道略顯句僂的身影走入殿內,到栗姬身旁躬身一拜。

「九公子回長安了••••••」

「——怎麼回來的?」

「似是走回來的••••••」

「——回宮里了?」

「沒有,去了長樂••••••」

短短數語,終是讓栗姬面上怒容斂去稍許,望向劉榮三兄弟的目光,卻仍舊帶著滿滿的惱怒。

「滾下去!」

「一群沒用的東西!!」

當栗姬在鳳凰殿,同自家兄弟商討起針對梁王的對策時,劉勝的身影,也已是出現在了長樂宮內。

劉勝原本,是打算先回未央宮里,給母親和兄長報個平安的;

但郅都將劉勝送到之後的那句話,卻讓劉勝不得不在回到長安的第一時間,就到長樂宮找竇太後。

在把劉勝送到長安以西約兩里的位置後,郅都驅停了馬車;

隨後,郅都告訴劉勝︰剩下的路,公子還是走過去吧;

若是讓其他人看到,公子是我送回長安來的,那鳳凰殿那邊,恐怕又要記恨公子了••••••

有了郅都這番話,劉勝這才在回到長安的第一時間,就來到了長樂宮。

——因為劉勝知道︰郅都所說的那番話,必然是天子啟的授意;

天子啟考慮的如此周道,又這麼‘誠意滿滿’,劉勝自也不好意思拖著,只求早點把天子啟交代的事辦好。

但當劉勝憑長樂宮牌走入宮中,出現在長信殿外時,殿內的竇太後,卻似乎並不很高興••••••

「難道梁王做了儲君,你就無法做太子太傅了嗎?!」

「為了自己心中的私欲、為了一個太子太傅的位置,就壞了梁王的好事,你對得起我這麼多年,對你的信重嗎!!」

剛走到長信殿外,劉勝便听到竇太後的咆孝,在長信殿內響起;

待劉勝小心翼翼的走入殿內,卻看見太子詹事竇嬰,此刻正在南皮侯竇長君、章武侯竇廣國兩位來著的帶領下,跪倒在殿中央。

上首的御榻之上,竇太後面沉似水,眉頭緊皺;

跪在殿中央的竇嬰,則苦笑連連,又一言不發。

對于劉勝的到來,眾人都似是沒有注意,也或許是顧不上注意;

听聞竇太後這一聲咆孝,便見二位老者稍一對視,終還是由更年長的竇長君站出身,對上首的竇太後一拜。

「太後••••••」

「那日的事,王孫,確實是有些孟浪了••••••」

「但在回府之後,老朽,已經讓王孫去領了家法••••••」

「王孫,也已經知錯了••••••」

听聞大哥竇長君那滿是滄桑、沙啞的語調,以及望向自己時,那謙卑到好似尋常老農的卑微目光,端坐御榻之上的竇太後,也是不由有些局促起來;

但心中怒意未艾,竇太後也並沒有立刻斂去怒容,而是面色僵硬的從榻上起身,朝殿側的宮人一擺手。

待大哥竇長君、二哥竇廣國,被殿側的宮人攙扶著,到御榻爬的延席上坐來,竇太後才漠然坐回榻上。

「在二位兄長面前,我這做妹妹的,本沒有發怒的道理;」

「但這小子做的事,又實在讓我太過惱怒••••••」

听聞竇太後此言,二位老者也不由稍一對視,便隨即達成了默契。

——太後還氣頭上,勸說太後回心轉意的事,還是改日再說吧••••••

而在御階下,悄悄走過竇嬰身側,到殿側跪坐下來的劉勝,看著眼前的狀況,也不由悄然思慮起來。

如今的竇嬰,其實還不是太子太傅,而是太子詹事。

這二者的區別在于︰太子詹事,也就是太子家令,在太子府‘小朝廷’的三公九卿當中,屬于九卿之列;

對比朝堂之上的三公九卿,太子詹事/家令,便大致相當于九卿之首的內史。

換而言之︰太子詹事對太子本人而言,是‘臣’。

而太子太傅卻有所不同;

——在太子宮的小朝廷當中,太子太傅,屬于‘三公’;

除去太子太傅,‘三公’中剩下的兩位,分別是太子太師,和太子少保。

對應朝堂的三公九卿,太子太師相當于丞相、太子太傅相當于御史大夫,太子少保則相當于太尉。

而這三個官職,對于太子本人而言,都屬于‘師’的範疇。

太傅教文、少保教武,太師則什麼都教,屬于真正意義上的‘太子師’。

至于今天,竇太後為什麼要指責竇嬰,是為了想給自己謀得太子太傅的位置,才破壞了梁王的‘好事’,則是因為一個距今並不遙遠的先例。

——如今的內史晁錯,最開始,就是天子啟的太子詹事!

之後,憑借著‘受濟南伏生授《尚書》’的名望,晁錯才被先帝提拔為太子太傅,成為了如今的天子啟的老師。

有了晁錯這個先例,可以說如今的太子詹事竇嬰,是有現成的晉升模板的;

——像晁錯那樣,先做太子詹事;

然後找個機會,立些功勞,或撈些名望,更或是直接在竇太後的支持下,晉升為太子太傅;

等將來儲君繼立,竇嬰就能和如今的晁錯那樣,立刻成為九卿之首的內史,甚至是展望御史大夫,乃至丞相這樣的三公!

而現在,竇嬰之所以還只是太子詹事,除了自己名望不足之外,也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少保這三個職位,在沒有冊立儲君的時候,是不設立的;

反觀太子詹事,則是無論有沒有太子存在,都必須有人擔任,並提前為將來的太子,將太子宮的事務打理好。

也就是說現在,竇嬰之所以只是太子詹事,而不是太子太傅,也僅僅只是因為如今的漢室,沒有冊立太子而已;

只等冊立儲君的詔書,被竇太後頒布天下,緊隨其後的,就必然是太子詹事竇嬰,被提拔為太子太傅。

而對于方才,竇太後對自己‘為了做太子太傅,就破壞梁王好事’的指責,竇嬰,顯然是有苦難言••••••

「太後••••••」

稍抬起頭,看著坐在御榻上的竇太後仍不消氣,只滿是惱怒的別過頭去,竇嬰正要開口;

卻見御榻一旁,章武侯竇廣國 地咳嗽了一陣!

待竇嬰疑惑地向竇廣國看去,卻見這位曾經差點成為丞相的老君侯,只微微朝竇嬰搖了搖頭。

——時候未到••••••

會過意來,饒是心中有萬般冤屈,竇嬰也只好低下頭去。

任由竇太後喝罵幾句‘就算梁王做了儲君,我也可以讓你這混小子做太子太傅’之類,竇嬰也始終一言不發,只默然點頭稱是。

罵了好一會兒,竇太後才稍消了氣,也多少礙于兩位哥哥在場,不好意思繼續罵下去了;

憤然一拂袖,便冷冷望向跪在殿中央的佷子竇嬰。

「領了家法,還不夠!」

「——自己去,再領廷杖八十!」

「往後要是再犯,決不輕饒!」

听聞這接連幾聲怒斥,竇嬰也只哭喪著臉,對竇太後深深一拜;

跪著倒行至殿門,竇嬰才緩緩起身,揉了揉酸痛的膝蓋,才從殿門走出。

——時隔短短數日,竇嬰,就要迎來自己第二頓板子了••••••

在竇嬰離開之後,竇太後的面色也稍回暖了些,只眉宇間,仍帶著多少余怒未盡的意味;

見此,竇長君、竇廣國兄弟二人幾經思慮,終還是緩緩起身,拜別竇太後,便也在宮人的攙扶下,朝著殿外走去。

也是知道這時,竇太後才深吸一口氣,將那昏暗無神、渙散無光的視野,撒向殿側的位置。

「既然來了,就別躲著了?」

沉聲一語,自是惹得劉勝趕忙走上前,小跑上御階,對竇太後沉沉一拜。

「皇祖••••••」

「——是皇帝讓你來的?!」

不等拜謁之語道出口,便見竇太後面色又是一沉,看都不看身旁的劉勝一眼;

見此狀況,劉勝也不敢多言,只輕笑著走上前去,自然地伸出手,替竇太後輕輕捶打起肩頭。

「皇祖母發問,孫兒不敢說謊;」

「確實是父皇讓孫兒前來••••••」

感受著酸澀的肩頭,因劉勝一陣規律的捶打而逐漸放松了下來,竇太後的面容之上,也隨即涌上一抹享受之色。

但想起天子啟那張臉,竇太後卻還是狠下心,將身子往前一躲,讓劉勝的拳頭落了空。

「回去吧!」

「皇帝派來的人,我一個都不見!」

話道出口,竇太後的面容之上,立時閃過一絲不忍;

但思慮再三,那一抹不忍,也終還是被竇太後強行壓下,面容之上,只盡呈一片陰沉之色。

見此狀況,劉勝也不由苦了臉;

暗下稍一思慮,便乖巧地走到竇太後身前,恭順的跪倒在地。

「打自孫兒記事時起,最疼愛孫兒的,便一直都是皇祖母。」

「如今,父皇惹惱了皇祖母,孫兒即便是不敢違背父皇,也絕對不會為了父皇,而勸皇祖母息怒。」

「只是過去這段時間,孫兒都沒能來探望皇祖母,實在是擔心皇祖母的眼楮;」

「還望皇祖母,看在孫兒這片孝心的份上,讓孫兒稍留片刻••••••」

「——孫兒絕不開口說話!」

「替皇祖母按過眼楮,孫兒便徑直出宮••••••」

听著劉勝這一番話,竇太後那如石頭般冰冷的面容之上,也不由涌現出些許動搖;

側過頭,模索著探出手,正要模模劉勝的臉,卻發現不知何時,已有點點淚珠從劉勝臉上滑落••••••

「唉••••••」

「倒是我狹隘了••••••」

「皇帝犯的錯,又怎麼能遷怒于小九呢?」

輕聲發出一聲呢喃,竇太後也終是長嘆一口氣,輕輕將劉勝拉起身,到身旁坐了下來。

在被竇太後拉起之後,劉勝也並沒有違背諾言,而是不顧竇太後的阻攔,起身來到竇氏身後,為竇氏輕輕按揉起眼楮周圍的穴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