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一十四章產量打破全省記錄(第二章)

傍晚

夕陽下下,紅霞滿天。

張牧一家也來到了村口的小河邊乘涼。

此時張國華正坐在大榕樹下,看到他到來後就笑呵呵的問道︰

「小牧,听說你們公司的考察組都回來啦?」

其他人听到大伯的話,也紛紛轉過頭看向他。

看大家都這麼好奇,張牧微微一笑,點點頭就道︰「嗯,今天下午全都回來了。」

「呵呵,回來了就好!回來了就好!」

「是呀,只要平平安安的就好!」

大家都雙手合十,默默的為平安歸來的考察組成員祈禱。

不過很快就有村民感慨了起來。

「哎!之前就听說過巴國很亂,沒想到會亂成這樣。」

「是啊,前不久不是也有幾個工程師遇到襲擊了嗎?據說還死了人。」

「那可不,听說襲擊者還是個二三十歲的婦女!」

說到這里,眾人都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

轉眼間時間就到了七月二十六號。

今天就是臨雲市各個大豆種植基地收割大豆的日子。

雖然這些大豆不少都是合作的種植戶們自己種植的,

但在采收的時候,

公司都將會用收割機器給大家統一收割。

這天天還沒亮,

張牧就來到桃花湖,帶上韓小尹就來到了市里,

準備參加今天的高產一號收割啟動儀式。

「老板,韓助理你們好,這位是我們的收割團隊的負責人,萬師傅……」

當兩人來到種植項目基地的時候,黃建鋒已經提前一天來到了這里,跟來他們問好後,黃建鋒就向張牧介紹了幾位開收割機的師傅。

「萬師傅你們好。」張牧兩人分別和萬師傅幾人握了握手,

「呵呵,老板好,韓助理好……」

幾個開收割機的師傅都是第一次見到張牧這個大老板,因此大家都顯得有些拘謹。

張牧大概也看出來。

因此也沒廢話,簡單的給大家講了幾句話,

今天的收割行動就開始了。

隨後隨著張牧的一聲令下。

七八台收割機緩緩的開向一望無際的大豆田里。

此時的收割機就像貪吃蛇一般,吞噬著一排排大豆,

不得不說,科技的力量就是強大,

現在的收割機都是全自動一體化收割。

眨眼間,幾台收割機已經跑出去老遠,收割的效率超快。

看到這里,周圍的種植戶們臉上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黃總,咱們這1000來畝大豆,大概要收割多久?」張牧好奇的向黃建鋒問道。

黃建鋒微微一笑,就回答道︰「大概需要三四天吧。」

根據黃建鋒的介紹,這些收割機每天大概能收30到40畝,

八台收割機一天就是240到320畝。

因此,快的話三天多,慢的的話四天出頭,這片大豆就能割完。

听完黃建鋒的話,張牧點了點頭,對這樣的作業速度還算比較滿意。

與此同時

公司的技術員們也正在測算高產一號的畝產量。

就這樣,忙碌了大約半小時後。

幾個技術員就抱著文件夾,大步朝張牧他們這邊走來。

「老板,黃總,咱們產量數據測出來了?」

走到幾人跟前後,其中領頭的技術員就滿臉笑容的向張牧幾人匯報道。

「哦,出來啦?今年咱們高產一號的畝產量是多少?」張牧連忙好奇的問道。

邊上的黃建鋒和韓小尹也轉過身來,準備仔細听听究竟有多少。

技術員也沒故賣關子,呵呵一笑就回答道︰

「老板,經過我們剛才的測算,今年咱們這片高產一號的平均畝產量達到了688斤,這樣的畝產量已經創造了咱們黔省的最高記錄,即便在全國應該也能排到前列!」

因為黔省的大豆種植一向很少,

在牧農之前,幾乎沒有成規模的種植過,只是當地的農戶們每家種幾分地,用來養豬,養牛,或者自己做豆腐,豆豉之類的。

所以畝產688斤這樣的數字,絕對超過了之前的記錄,

而且即便是在全國,能在如此大規模的種植中,達到如此高的畝產量,也是屬于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張牧覺得這個消息要是傳播出去,肯定會在相關行業,引起一陣軒然大波。

就在張牧陷入驚喜之中的時候,

另一組技術員也一臉喜色的跑了過來,然後迫不及待的向張牧匯報道︰

「老板,收割機上的產量數據也出來了!」

「幾台收割機上的畝產量平均下來,剛好達到了690斤。」

說完,幾個技術員都一臉開心的看著張牧。

听到這個數據,張牧也非常的高興。

這時周圍的農戶們也剛好走過來,

當大家听到技術員回報的數字後,全都震驚的目瞪口呆,嘴巴張得大大的,久久都沒有反應過來。

「我的天啊!690斤?」

「怎麼會有這麼高?不會是我听錯了吧?」

「呵呵,大家沒听錯,就是這麼多,咱們的大家種的高產一號大豆的畝產量就是690斤左右,即便有誤差也不會很大。」

看到一臉懵逼的種植戶們,技術員確定的笑了笑。

「媽媽呀,原來真的是690斤啊!」其中一個村民不敢相信的拍了拍自己的臉。

「牧農集團真的太厲害了!之前就說這種大豆的畝產能達到600斤以上,當時我還不怎麼相信,現在居然都快達到700斤了!」

「哈哈,那咱們今年是不是能小賺一筆啦?」

「那可不,牧農公司收購價可是三塊五一斤呢。」

按照牧農集團承諾的3.5元一斤的回收價計算,

一畝地690斤的大豆,就能有2415元的收入。

可能大家都覺得這收入不咋地,

但要知道這是在農村啊。

大家往年種玉米和水稻,從來都沒有這麼高的收入。

就以種玉米為例,即便玉米的畝產量能達到1000斤左右,

但一斤玉米的價格也不過是1.2元左右,

那1000斤玉米,也不過能賣1200元而已,

即便是種植更值錢的水稻,每年也不過有1500左右的收入。

因此,無論怎麼計算,肯定還是種植牧農集團的高產一號更為劃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