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七十六章雖然小的也不差,姜還是是老的辣!(感謝明朗萬點打賞)

距離大婚的日子,還有三天時間。

魏叔玉終于從河東回來了。

這讓魏征懸著的心,也終于安穩下來。

若是書玉再回不來的話,魏征都快變成熱鍋上的螞蟻了。

「這位是?」

魏征看著兒子身後一位,體格健壯的後生,開口詢問道。

「父親,這位就是院長讓書玉特意去找的人,姓薛名禮,字仁貴。」

「薛仁貴,見過魏中丞。」

河東薛氏,和魏征的夫人河東裴氏一樣,都是名門望族。

不同的是,河東裴氏日漸興旺,而河東薛氏則越來越日薄西山。

薛仁貴,此時更是混的,連溫飽都成問題。

沒辦法,這小子飯量太大。

別人吃干糧論個,到了他那里,必須論堆。

「快點進屋敘話……」

「路上可有遇到熟人,有人問起仁貴的來歷沒有?」

剛剛踏足房間,魏征便低聲開口詢問道。

「父親,路上遇到幾個熟人,書玉告訴他們,這是書玉的表哥……」

「好,如此甚好。」

魏征聞言放心的點點頭,注視著薛仁貴開口說道。

「仁貴啊,以後不管是誰問起,咱們都是親戚……」

「魏中丞請放心,一路上魏將軍已經告知俺實情了,還給了俺家娘子兩塊金錠,以後仁貴這條性命就是秦王殿下的了。」

「秦王殿下,文韜武略世人皆知,能被秦王殿下看重,仁貴肝腦涂地,也無怨無悔。」

魏征仔細打量著薛仁貴,此人談吐不凡,氣宇軒昂,還真非尋常人可比。

「一路之上,勞累奔波,一定餓壞了吧,老夫這就讓人準備膳食。」

魏征一聲令下,很快膳食便送了上來。

「父親,再多備些干糧來。」

「這些不夠?」

魏征感覺,已經夠多了,雖然年輕人飯量大,再大也有個肚啊。

還能撐破肚皮不成。

「父親,最少還得加十個干糧……」

魏征以為兒子真餓壞了,也是,正是長身體的年紀,還有三日,就要迎娶清河公主了,可不能虧了兒子的身子。

魏征還指望著抱孫子呢!

結果。

魏征傻眼了。

能吃的不是他兒子,而是跟他兒子前來的薛仁貴。

見過能吃的,真沒見過這麼能吃的。

巴掌大的干糧,直接就是兩口搞定。

連眼皮都不帶眨一下的,就能咽下去。

魏征一直以為,程咬金和尉遲恭的吃相,已經足夠驚天動地了,可是和眼前的薛仁貴比起來,他倆絕對要靠邊站,估計連提鞋的資格都沒有。

薛仁貴吃一個,魏征數一個。

這不數不知道,一數還真嚇一跳。

足足吃了二十個干糧,薛仁貴才心滿意足的撫模著自己的肚皮。

「女乃女乃滴,總算是吃了個半飽……」

魏征差點當場就哭了。

這家伙,誰家能養的起啊?

還好自己那乘龍快婿,要錢有錢,要糧有糧。

一般人家,真養不起這樣的飯桶,實打實的比飯桶還要生 啊!

………

七月初九。

這一日,天公作美。

一大早,便難得的下起雨來。

給這悶熱的盛夏,帶來了些許清涼。

大喜的日子,下雨乃是吉兆。

李世民之所以選擇初九,因為皇家都喜歡九字。

更何況,今日乃是自己五位公主出嫁,秦王迎娶秦王妃的日子。

長樂公主的婚事,李世民已經和房玄齡商量好了。

因為西域之地太過遙遠,雙手大人一番商議後決定,若是回到輪台城,房遺愛和長樂,可在李淵和李根的見證下成婚。

長樂的嫁妝,今日送去房府,一切就算是塵埃落定了。

一大早魏芬芳,便依依不舍的返回了魏府。

出嫁要在娘家出嫁,魏芬芳自然是要回魏府的。

說實話,今日最忙碌的不是李世民,也不是長孫皇後。

而是滿朝文武百官們。

他們每人都要備上十二份賀禮。

你沒有看錯,就是十二份賀禮。

皇宮,秦王殿下加五位公主,這就是六份。

房相,杜相,長孫無忌,李靖,每個府邸一份。

魏征今日,因為長子迎娶清河公主,長女成為秦王妃。

魏府獨佔兩份。

華夏民族,歷來就是禮儀之邦,最講究一個禮尚往來。

這送出去的禮,若無意外,最終都能收回來。

畢竟,誰家這輩子,都要經歷喜事。

更何況是大唐,長安城,朝堂之上的一干官員呢!

李世民原本以為,今日借大婚之日,是李根與狀元學院出身的眾官員,相聚之日。

不曾想,李世民又一次想錯了。

「父皇,母後。今日如此喜慶之日,百官們要不斷的在各府奔波,實在是舟車勞頓。」

「父皇,母後。不如兒臣的喜宴,就在這皇宮里辦了吧,芬芳喜歡安靜,就不在秦王府設宴了,還請父皇和母後成全。」

李世民聞言一愣,長孫皇後則微笑著點點頭。

她親自挑選的秦王妃,自然知道,那是一位喜歡安靜的女子。

「根兒,你確定不在秦王府舉辦喜宴?」

李世民雙眼注視著李根,開口詢問道。

「父皇,還是算了吧!今日是幾位妹妹的大喜之日,若是兒臣在秦王妃舉辦喜宴,群臣礙于父皇和母後的情面,肯定會齊聚秦王府。」

「如此一來,豈不是冷落了幾位妹妹?」

「父皇,母後。兒臣做為兄長,不能讓諸位妹妹的婚宴之上,顯得冷清啊……」

長孫皇後聞言,非常欣慰的點點頭。

李世民也徹底沒轍了。

于情于理,李根所言都合情合理,而且還彰顯兄長風範。

李世民有點奇了怪了,事情可能有點,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了。

和太子李承乾不同,承乾想要干嘛,心里怎麼想的,背後做了什麼事情,李世民都一清二楚。

可是,李根自從回到長安城後,就開始讓自己看不清模不透了。

暗中監視的百騎司暗探,最近是一無所獲,秦王府的丫鬟們,也是一問三不知,沒有得到一點自己想要的信息。

「好孩子,你能這樣想,父皇和母後,甚是欣慰。」

「就這樣吧,父皇和母後,在皇宮大宴群臣,就算是你們兄妹幾人一起的喜宴了……」

「杜相他們幾家的府邸,晚間群臣隨意去賀喜吧……」

「為了讓喜宴更加熱鬧盡興,今晚父皇決定,取消宵禁。」

「父皇聖明。」

李根恭敬的施禮說道。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親自主持的喜宴,自然意義非同小可。

文武百官齊聚顯德殿內。

一身黃色龍袍的李世民,今日格外高興。

百官的祝賀,也讓李世民頻頻舉杯。

大唐時期的婚嫁,和後世有所不同。

後世都是起個大早,早早的去接新娘子。

而現在,則是相反的。

新娘子,在黃昏前,方才登上花轎出門。

在黃昏的時候,到達新郎家即可。

要說起來,今日出嫁的公主,最高興的莫過于高陽公主了。

因為她的駙馬,可是長孫沖。

長孫沖,皇後娘娘的親佷子。

長孫家族,不但是皇親國戚,而且也是名門望族。

更何況,長孫沖,文武雙全,儀表堂堂。

這讓高陽公主,有種高人一等的感覺。

李根自然看出了,高陽公主的驕傲。

他只是笑笑不說話。

心里則是為長孫沖,心疼三秒鐘。

沖哥兒啊,沖哥兒!以後這大唐綠帽王,非你莫屬嘍。

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李根從高陽公主的神態上,便知道,以後的劇本,不會有太大的出入之處。

只不過,因為自己的到來,把大唐綠帽王,換了一個原主而已。

變了,一切都開始變了。

不過,都是往著好的方向去變,往著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去變。

黃昏前,送走幾位出嫁的公主妹妹之後,李根告別父皇和母後,乘坐馬車離開皇宮。

他要趕回秦王府,迎接自己的新娘啊!

咳咳,雖然這新娘子,早就已經不新了,不過這怪不得別人,罪魁禍首還是他自己。

天蒙蒙黑的時候,魏芬芳坐著花轎來了。

雖然沒有宴請百官,可是該走的程序必須要走。

秦王府,最起碼要熱熱鬧鬧的大宴一場。

王玄策和席君買,左一口師母,右一聲師母,喊的那叫一個親熱。

讓李根都恨不得,給他們倆一人一腳。

「都散了吧,本王累了,讓你們師母也好好休息休息……」

李根一句話,酒宴到此結束。

「王爺,薛仁貴已經在魏府住下了。」

確定下人們,都各自回房間以後,魏芬芳輕聲開口說道。

「好,如此我就放心嘍……」

李根確實有些累了,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心也很累。

「王爺,您是放心了,您知道那薛仁貴多能吃嗎?」

「飯量大點不是缺點,能吃能干才是優點。」

李根趴在床榻上,愜意的眯縫著眼楮。

因為自己的王妃,正在為他松骨。

力道恰到好處。

「那也不能太大啊……」

「到底有多大?」

李根和秦王妃的對話,若是被外人听到,保不齊會往歪歪的地方想。

「父親大人所言,那薛仁貴一人的飯量,頂得上整個魏府所有人的飯量……」

李根聞言,苦笑著搖搖頭,這確實也太能吃了點。

魏府上下,所有人加起來,可是有十多口人。

僅僅是飯量便能以一敵十。

也難怪薛仁貴戰力如此彪悍。

「愛妃盡管放心,再能吃本王也養的起,沒听書玉給你說過輪台城的繁華嗎?」

「輪台城的糧食,每年都要腐爛掉不少啊,多幾個這樣的吃貨,才能促進糧食的消耗,有百利而無一害。」

李根的話,惹得魏芬芳抿嘴笑了起來。

「不過,父親大人也坦言,那薛仁貴除了飯量太大以外,也沒有別的毛病。孔武有力,氣宇軒昂,而且已經表態,誓死追隨秦王殿下……」

李根聞言,微笑著點點頭,費盡心思,讓魏叔玉去河東一趟,不就是為了接回此人嗎!

「好,愛妃,早點歇息吧,本王累了,實在是有些累了……」

「王爺,今日可是大婚之夜,難道王爺就這樣冷落臣妾嗎?」

魏芬芳直接就貼了上來。

唉,李根心里苦啊,可是李根還不能說。

自己娶的王妃,硬著頭皮,也得上啊!

男人啊,實在是太難了!

但凡身體不強壯一些,都特喵的招架不住。

一番戰斗,足足持續了一個時辰的時間。

最終還是李根投降認輸!

不投降也不行啊,已經含淚低頭認錯了。

…………

第二日一大早。

李根身穿王服,頭戴冠冕,魏芬芳也身穿王妃服飾,二人登上馬車,直奔皇宮而去。

今日立政殿里格外熱鬧,出嫁的公主,盡皆回宮,而且還都帶著各自的駙馬。

「兒臣,給父皇和母後請安!」

李根攜秦王妃,恭敬的跪拜行禮,今日過後,非重大日子,就無需行跪拜大禮了。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微笑著點點頭。

施禮完畢,李根轉身看到了長孫沖。

「表哥,多年不見,越發英俊瀟灑了些,恭喜表哥和高陽妹妹,喜結連理。」

「長孫沖,見過秦王殿下。」

自從踏足立政殿,杜荷,魏叔玉,李德獎等人,連正眼都沒看過長孫沖一眼。

其中隱情,長孫沖自然心知肚明。

「表哥無需多禮,這里又沒有外人,今日可是家人齊聚,父皇,母後,兒臣沒說錯吧?」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微笑著點點頭,說道。

「對,對,今日沒有外人,都是自家人。」

「來,來,來,都到母後身邊坐下,你們父皇要去顯德殿早朝,母後陪你們用膳……」

喜宴上,李根只是沖魏叔玉,杜荷等人微笑著點點頭。

然後便開始思索,返回西域的事情了。

眼下的長安城,實在是不能久留,讓李根總有一種,心情壓抑的感覺。

那里有輪台城過的逍遙快活,更何況,有了升級後的系統,李根急需要打造自己強悍的勢力。

立政殿里,其樂融融,一片喜氣洋洋之色。

顯德殿里,群臣一番恭賀過後,李世民龍顏大悅的點點頭。

隨即,李世民的臉色便變了。

這家伙,翻臉比翻書還快。

好在李世民臉色變的不是難看,而是一種鄭重的表情,讓群臣心里也踏實了一些。

「承乾,今科科舉考試順利否?」

李世民看向身邊下首的太子,鄭重的開口詢問道。

「回父皇的話,今科科舉考試,一切順利,房相杜相等人,親自批閱考卷,為父皇精心挑選出,幾十名進士科人才。」

听了李承乾的話,李世民贊許的點點頭。

這小子最近進步很大啊!

已經達到了,撒謊不臉紅的地步了。

「嗯,既然是房相杜相等人親自批閱的考卷,朕,絕對是非常放心的。」

「今科科舉考試,朕,不在長安城,最是擔心有徇私舞弊之事發生啊,若是如此,後患無窮,有百害而無一利也。」

「眼下今科進士科中榜考生,應該都在長安城吧?」

李世民微笑著注視著李承乾。

「回父皇的話,按照慣例,眾上榜考生,應該是都在長安城的務本坊內。」

「好,眼下朕正是急需人才的時候,來人,傳詔今科科舉,進士科上榜考生。」

李世民話音落地,內侍總管李德祿,便領命而去。

傳詔科舉上榜考生的事情,李德祿自然不會親自出馬,手下大把小內侍,供他差遣。

李世民看到顯德殿瞬間安靜了下來,知道群臣心有所惑。

于是開口說道。

「眾卿,眼下正是急需人才的時候,朕今日就是想看看,今科進士科中榜考生,若無意外的話,必定重用……」

「父皇聖明!」

李世民話音落地,最高興的莫過于太子李承乾了。

今科進士科,所有上榜考生,可全是他的人啊。

李承乾心里難掩喜悅之色,舅舅的一番心血沒有白費,終于到了快要收獲的季節。

前幾日,喜獲趙新和劉強兩位侍郎,已經讓李承乾高興的幾日合不攏嘴。

趙新和劉強,可是秦王當初的得意門生。

如今竟然投奔了自己的陣營,對此長孫無忌也非常高興。

希望趙新和劉強,私底下再加把勁,爭取再拉攏些狀元學院出身的官員過來。

務本坊就在皇城對面,那些冒名頂替的今科進士,果然如太子所言,齊聚務本坊。

沒辦法,這些都是太子李承乾,一手安排好的。

很快,眾人便被帶到了顯德殿內。

三十位今科進士,齊聚顯德殿。

眾進士齊齊施禮拜見。

李世民微笑著點點頭,開口說道。

「都抬起頭來……」

眾進士聞言,齊齊抬起頭來。

李世民仔細打量一番,這些人個個細皮女敕肉,果然都是世家望族出身。

再看一個個的黑眼圈,李世民心中明白,這都是平康坊的功勞。

「德祿,將朕的策論考題,發給他們。」

李世民話音落地,群臣恍然大悟,原來陛下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早就準備好了。

長孫無忌和李承乾則心里一驚。

這幫家伙,可千萬別考砸了啊!

李德祿將印好的考題的試卷,分別發了下去。

三十名今科進士,接過試卷,齊齊長出一口氣。

不過是,一道最為普通和簡單的試策而已。

而且還是曾經讓秦王殿下,名動天下的試策考題,為官之道。

正是因為這道策論,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成為了如今官場上的,為官準則。

眾進士,立即開始掏出各自袖筒里的鵝毛筆。

眼下鵝毛筆已經在大唐盛行起來,因為使用便捷,攜帶也是更加方便。

顯德殿里,一時間盡是沙沙的寫字聲。

如此考題,簡直就是送分題。

眾進士那叫一個下筆尤如神,人人都是一番康慨激昂之詞。

陸續開始有人交卷,李世民逐一審閱,時不時滿意的點點頭。

這讓長孫無忌和李承乾也長舒一口氣。

看來事情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當所有進士都交卷完畢後,李世民也很快閱卷完畢。

「不錯,不錯,今科進士,都是青年才俊,都有一顆正直熱血的為官之道,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看到你們,朕就好像看到了大唐的未來,你等既然在為官之道上,寫下豪言壯語,朕自然要給你們展示才華的機會……」

「多謝陛下聖恩,多謝陛下聖恩!」

眾進士齊齊躬身施禮,內心則是處于極度激動和歡喜之中。

幸福來的太突然,他們也沒有想到,竟然這麼快,就要被陛下重用了。

「眾卿,朕意欲將今科進士,提前重用,今日就算是過了殿試了,眾卿以為如何?」

「臣等,謹遵陛下聖諭。」

陛下都這樣說了,群臣自然再也無人反對,畢竟大唐官員數量急缺,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恭喜父皇,賀喜父皇。」

「大唐又新添,三十人年輕才俊!」

太子李承乾恭敬的施禮道賀。

「嗯,這里有太子的不少功勞。」

李世民微笑著點點頭,接下來的話,讓李承乾差點立足不穩。

長孫無忌也是瞬間目瞪口呆起來。

「傳朕旨意,今科進士,皆是國之棟梁之才,三十人即刻前往雲中履職,重點是教化原東突厥居民,傳播大唐文化。」

備注︰雲中,今在蒙古。

李世民話音落地,顯德殿鴉雀無聲。

長孫無忌和李承乾的臉都白了,歷時半年多的心血,瞬間付之一炬。

三十位今科進士,也盡皆臉色煞白。

雲中那是什麼地方,他們做為世家子弟,可是太清楚了。

那就是一片不毛之地啊!

別說建功立業,大展宏圖了,這輩子能不能活著回來,都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可是,聖意難違,這些人不得不領旨謝恩。

邁著沉重的步伐,離開了顯德殿。

顯德殿外,馬車都給他們準備好了。

果真是即刻出發啊。

「父皇,大唐眼下急需人才,何必讓他們去哪雲中之地呢?」

李承乾深吸一口氣,極力爭取最後一絲機會。

「陛下,太子殿下所言甚是,臣附議……」

這個時候,長孫無忌再不出班的話,他也知道,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讓李世民沒有想到的是,禮部侍郎趙新,和吏部侍郎劉強,竟然也出班附議起來。

嘿!

難道這倆小子,還真投靠了太子不成?

若是以往,魏征肯定會毫不猶豫的站出來,質問陛下為何如此行事。

今時不同往日啊!

魏征再也不是曾經的那位,大唐第一杠子頭了。

眼下長子迎娶清河公主,長女成為秦王妃。

魏征和李世民那是鐵的不能再鐵的,鐵板釘釘的親家。

「陛下,臣以為,陛下此舉甚好,定是秦王殿下將西域之地打造的甚是繁華,所以陛下才有意,讓這些青年才俊去雲中,試圖再造一個輪台城……」

李世民听聞魏征的話,龍顏大悅的點點頭,開口說道。

「知朕者,玄成也!」

「承乾,輔機,所言也有道理。朕的大唐,確實急需人才啊。」

「傳朕旨意,即刻昭告天下,今秋舉行科舉考試,朕要再次,為大唐選拔人才……」

呼!

李承乾和長孫無忌,徹底沒轍了。

「陛下聖明,陛下聖明!」

群臣紛紛施禮高呼。

至此,李承乾和長孫無忌半年多的心血和努力,盡數付諸東流。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李世民則龍顏大悅的往立政殿而去。

「趙新,劉強……」

「吾等羞與你為伍……」

眾官員退出顯德殿,狀元學院出身的一干官員,紛紛怒斥,剛剛出班附議的趙新和劉強。

讓長孫無忌心里,多少有了些許安慰。

還好,有所失,也有所得。

他們二人,今日出班附議,如今又與同窗反目。

看來,是真心依附在,太子殿下一方了。

看著趙新和劉強二人拂袖而去。

長孫無忌臉上,浮現出一絲笑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