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二章馬趙傳承

劉備雖然已經年過六旬,但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登基以來每日處理政務都到很晚。

這一日,是馬岱陛見此行的日子。

馬超兄弟送來了祥瑞,劉備投桃報李,馬超軍中地位只在關羽之下。

馬岱自己也更近一步,如今也要回去。

劉備站在台階上,看著台下的馬岱。

「方才朕還在想一人,伯瞻知道嗎?」

「末將不知,還請陛下示下」馬岱著實怔了一下,緩緩的說道。

「漢伏波將軍馬援!」

馬岱心中不可遏制地一顫,馬援正是馬超、馬岱的先祖,東漢的開國將軍,被人尊稱為「馬伏波」。

「乃是末將先祖也!」馬岱顯得有些興奮的應道。

忽然腦中靈光乍現,馬岱似乎想到了什麼,叩首道︰「蒙陛下不棄,末將願如同先祖一樣,為這大漢江山馬革裹尸!」

「伯瞻你乃是伏波將軍後人,馬騰將軍亦是忠于漢室的忠義之士,所以朕才勉勵你兄弟,成為你先祖那樣的漢室中興之將!」

劉備低沉的聲音緩緩說道。

「西涼鐵騎名鎮天下,你回去轉告孟起,明年朕希望可以見到西涼鐵騎縱橫天下。而且那個領軍將軍,必定是驃騎將軍!」

劉備沉聲道,目光有些深沉的炙熱。

劉備加封馬超涼州牧,自然有心收復涼州。

如今關羽、張飛都在,劉備也可以放開手腳用馬超了。

畢竟,馬家在涼州一帶,威名赫赫。

如馬騰割據關中時,護黎庶不受羌胡劫掠,待士進賢,矜救民命,讓三輔得安,吏民皆愛之。

再有河西四郡的羌胡部落,心慕昔日馬超戰績

有了馬超之前,漢中之戰的全力以赴,還有去年的告發彭羕之舉,劉備對馬超也放下了曾經的芥蒂。

當時馬騰與劉備他一起討伐董卓,有袍澤之情。後來受「衣帶詔」,劉備也想聯合馬騰。

但後來馬超為了對抗曹操,無法顧及父親馬騰的安危,不僅在渭南之戰中慘敗給了曹操,損兵折將,丟失了老巢,還導致自己在鄴城的親族死亡殆盡。

這才是劉備著惱的原因。

至于馬超獨立,那也不可能了。

馬超在人生前期過的還是比較如意的,相對而言馬超本人在那個時候也頗有雄心壯志,乃對于徐州刺史的職務都不屑一顧。

盡管馬超一度在涼州割據,但也完全沒能站穩腳跟,不久就因為部下的叛亂而被趕了出來。

馬超在投靠劉備後,實際上也沒能有什麼出色的發揮。在各方面的打擊下,馬超的心氣已經沒多少了,所以這時劉備要激勵他兄弟。

從他的戰績來看,馬超還算不上一個頂級統帥。

馬騰入朝後,馬超才開始了自己的單獨領兵生涯,在渭南之戰中韓遂和馬超實際上就是關中聯軍的統帥。

但這一戰,馬超中了曹操的離間之計,和韓遂離心離德,最終慘敗敵手。

其後馬超在張魯的幫助下包圍了冀城,並且殺死了涼州刺史韋康,還擊敗了隨後前來救援的夏侯淵。

看似戰功赫赫,但實際上馬超能贏更主要是因為曹操和夏侯淵救援不及時,從而被馬超逐個擊破,韋康是被圍八個月後才絕望投降的。

其後馬超鎮壓部下叛變不成,夏侯淵又及時趕到,失去了根據地,進退維谷,狼狽不堪的馬超只得投奔漢中依附張魯。

後馬超在張魯的幫助下再次出兵討伐涼州,但結局卻是在祁山止步不前,寥寥收場。

總體而言,馬超在領兵時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統帥,但與關張、諸葛等相比,還談不上有多出色。

接下來劉備問了馬岱騎戰事項,邊境羌事,請教騎戰及涼州風物等。

在馬岱離開時,又拿出一柄寶劍,讓他帶回給馬超。

馬岱見劉備如此,感激涕零不提。

在劉備面見馬岱之時,諸葛亮也在府上接見了趙雲。

如今成都在醞釀大戰,目標就是南中。

但是在統帥人選上,出現了些許紛爭。

劉備執意令張飛帶兵,而諸葛亮則屬意趙雲。

與關張相比,趙雲也是難得的武將。

只是多年來都是扈從劉備左右,難有獨當一面的機會。

劉備還在依仗關張,但是諸葛亮知道必須要找第二梯隊的統帥人物了。

畢竟關張都已經年過六旬,在這時已經高壽,必須做萬一的打算。

劉封、關平、關興還不能完全信任,魏延、陳到各有缺點。

趙雲小劉備十歲,身經百戰。

此時最理想的人選,自然就是趙雲。

但見諸葛亮與趙雲,對面而坐,小口對飲。

如此再三,諸葛亮才放下酒樽,問道,「子龍,我知你性情忠厚。然我現為國而問,還請子龍如實答我︰若是為一軍統帥,你可有把握?」

趙雲如今正是當年,聲音洪亮。

「丞相有問,不敢大言!以軍力而言,雲可領三五萬人。以行程論,可出兵千里。以敵手論,曹魏徐晃、江東徐盛都可對陣!」

趙雲三十年來,多是偏將,領軍不過三五千人。

但是指揮嫻熟,常常以少勝多,這就是能將兵的表現。

同時他也是騎兵優秀將領,奔襲千里並不為過。

他口中的徐盛,也是他手下敗將。

諸葛亮考量一番,心中有數,趙雲所言句句屬實。

要是如此,出兵南中趙雲真是上上之選。

只是除了南中,諸葛亮還要考慮涼州。

畢竟如今想要取得討伐進展,只有雍涼和宛洛。

但是宛洛是曹魏核心,荊州並不好行動。

如此,從漢中出兵涼州才是最好選擇。

何況去年涼後河西四郡大亂,馬超也在此時聯合了許多羌胡。

只是出兵涼州,必然要有騎兵優勢。

這似乎是蜀漢短板,只見諸葛亮長聲嘆息,「子龍且言之,我大漢知騎戰之將率,你與馬孟起之外,還有何人!」

「這……」

趙雲遲疑了下,然後才道︰「馬伯瞻當有馬孟起七八分火候,關定國也當如此!」

趙雲想了想,只給出這兩個答桉。

果然,諸葛亮一听十分沉悶。

「子龍,不知十年之內能否廓清宇內。否則,那時我等皆已老邁,克復中原之志就要遺留後人了!」

說到此處,趙雲亦微不可聞的嘆了口氣。

然後趙雲方斂容道︰「回丞相︰騎戰之法,我已悉數授之犬子矣。然,犬子不曾有實戰之機,丞相若用,且先試之。只犬子略有勇力,資質不過爾爾,難當督帥之任。」

「聞听今侍中關安國,羽林糜照,張包三人便于弓馬,可讓其歷練建長,為國儲才。」

諸葛亮得聞,頓時喜逐顏開。

之前他與關興言談,也說到建立太學,文武並重。

騎者,長驅之兵也!

主騷擾、奔襲、偵察、威懾迫擊與繞後夾擊等,以強大的機動力,可為偏師之「奇」。

以諸葛亮之見,騎兵就是策應之軍,需要的是豕突之將,何需督帥!

「子龍之意,我知矣。」

諸葛亮捋胡少頃,又叮囑道,「我已經告知馬孟起多采購河西大馬,戰馬充足,騎兵兵員則要子龍費心!」

正事有了定論,兩人又敘了些閑話,趙雲便作別而去。

諸葛亮送走趙雲,正要找劉備稟報,正好劉備也差人來請。

原來,張飛並劉封都已經到了成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