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四章布局

宴飲過後,其余人等都散去,費詩只留下關羽父子三人。

「君侯!漢中王還有家書在此!」

家書二字可以說重于千金,落在關羽耳中宛如天籟。

「快!拿來我看!」

關羽急不可耐,拿起劉備書信觀瞧。

滿紙殷切之情,訴說自己治理蜀中煩勞,思念關羽遠在荊州雲雲。

末了提出一個請求,意欲招關興入蜀,陪伴左右,慰藉劉關張兄弟之情。

劉備與關羽這封,果然就是家書,半點也無政事囑托。

關羽拿著家書,久久方才平靜。

「安國,我意欲使你入蜀給荊州文武報功,然後定居蜀中如何?」

知曉關興有主見,關羽特意征求關興的意見。

听到關羽詢問關興,費詩也是奇怪,拿眼看著關興。

關興如今心思都在荊州大戰身上,蜀中又無戰事,夷陵之戰還遠,因而並不想入蜀。

假裝沉吟少許,這才回應道︰「孩兒方才從軍,襄樊戰起卻臨陣月兌逃,怕人後議論,也影響軍心。」

關興所言卻是問題,關羽、關平都暗自點頭。

「孩兒立志沙場報國,不欲入蜀。若是伯父要彌補兄弟之情,不若讓三弟前去。他如今還無職官,可在蜀中歷練。」

關興說是歷練,其實只要關索入蜀見了劉備,必有封賞。

費詩見關興將機會推讓給弟弟關索,心中贊賞,點點頭道︰「如此也是一法,相信漢中王必然同意!」

關羽放下手中書信,小心收起來。

「也好!待尊使回轉,我書信一封與兄長言明!」

費詩見劉備關羽兄弟情深,關羽父子赤膽忠心,也新生感慨。

「漢中王五虎新封,而君侯為首,可見殷切之情。君臣際遇,無過如此!」

「哪里哪里!」關羽謙遜一句,听聞是五虎將,不由好奇。

「不知卻是哪五虎?」

一听這個問題,關興心道不好。

費詩自然而然答道︰「其余四人左將軍馬孟起、右將軍張翼德、後將軍黃忠、翊軍將軍趙子龍是也!」

果然,關羽微微動怒,不假思索言道︰「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並,可也。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

關平吃驚,不知如何勸說。

關興搶先出言,說道︰「父親威名,天下皆知。伯父此欲借父親威名,開拔四者才干,震懾曹賊耳!」

關興這話,意思就是伯父知道父親牛,所以用父親激勵其他人。其他人一努力追趕父親,曹操就害怕了。

听了關興所言,費詩心道︰這關安國年紀雖下,確有急智。

費詩到底機智,被關興這一引導,跟著笑道︰「將軍差矣。昔蕭何、曹參與高祖同舉大事,最為親近,而韓信乃楚之亡將也;然信位為王,居蕭、曹之上,未聞蕭、曹以此為怨。

今漢中王雖有五虎將之封,而與將軍有兄弟之義,視同一體。將軍即漢中王,漢中王即將軍也。豈與諸人等哉?

將軍受漢中王厚恩,當與同休戚、共禍福,不宜計較官號之高下。願將軍熟思之。」

細細品味費詩言語,知道自己小題大做了。

關羽向費詩一抱拳,說道︰「某之不明,非費大夫見教,幾誤大事。」

至于關興所言,關羽當然听明白了,深深看了他一眼。

關興至此,也不再言語。

在此坐定,關羽想到馬超左將軍之位,原本是劉備的。

漢朝制度多沿用秦制,秦漢文官多以右為尊,而武官則多以左為尊。

說來馬超這左將軍,位次還在關羽前將軍之上。

況且馬超一方諸侯,勢窮來投,恐怕人心難測,于是問道︰「某听聞馬孟起漢中之戰有大功,其武藝家學淵源。兄長可言要我入蜀,與之一較長短?」

關羽並無私心,證明自己天下第一。而是害怕馬超桀驁難治,危害劉備。

「哈哈……離川之時,軍師早有言在先。」費詩早有月復稿,哈哈一笑道︰

「孟起雖雄烈過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當與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群也。」

這下借助諸葛亮言語,抬高了關羽。同時也點出,蜀中有張飛不用擔心劉備。

說完,費詩又拿出一封書信。

「軍師書信在此,請君侯過目。」

果然諸葛亮謹慎,知曉荊州大戰開始,留書給關羽。

關羽看罷諸葛亮書信,當即對在場眾人解釋了一番。

「軍師信中言明三點︰一則漢中兵民疲憊,無兵可支援。二則提醒我防備江東,不可急功近利。三則問我荊州留守布置。」

諸葛多智,果然如是!

听完諸葛亮信中內容,關興不得不心里贊嘆一聲。

關羽大意失荊州,可不就是二三點引起的麼。

其實,關羽之所以會丟失荊州,因素眾多。

舉一例子︰在入蜀以後,劉備將人才大都調往益州,頂尖的諸葛亮、張飛不提,中層也有楊儀、蔣琬。導致荊州各地太守普遍質量低,能力差。

入蜀前的荊州是「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備自住公安。」

彼時關羽在江陵,遙領襄陽太守,防御北方的曹魏;諸葛亮則在最富饒、豐盈的南郡,為前線籌措糧草、軍械等補給,使入蜀大軍「足兵足食」。

至于張飛,則被劉備委任為宜都郡太守,進駐到三峽地區的咽喉要道——秭歸。

入蜀後變成了「關羽屯江陵,樊友屯秭歸,糜芳據南郡,傅士仁住公安。」

糜芳之流,豈是能與諸葛亮相提並論。

樊友、傅士仁何許人也,無名之輩。

東吳來襲擊,完全沒有抵抗能力,也沒有一個肯打硬仗死仗的。

按照關興所想,最好是荊州、益州之間來個大換血。

趙雲為南郡太守,接過南郡防務,馬良接替潘濬為荊州牧治中,確保關羽軍需。

調巴西太守張飛去東三郡,威懾孟達、劉封出兵,有張飛在申儀申耽必不敢造次。抓緊時間控制上庸三郡,使得劉封得以盡早出發,沿漢水東出支援關羽。

諸葛亮總理政事,劉備再次出兵漢中,不需大軍,偏師三千人。

馬超出隴右,調動羌族助力,攪動涼州風雲。

如此至少雍涼不能支援中原,也能讓曹操分心他顧。

然後以黃權持節,駐軍白帝城。黃權在漢中之戰,干的就是統諸將的護軍活。

相信漢中之戰的謀主出山,一定能平衡好長江數百里,多支人馬的配合問題。

一旦荊州有變,也能迅速順江而下。

其余程畿、馮習、張南等夷陵之戰,忠心敢戰之士,也全部分散到夷陵、臨沮。

即使江東背叛,也將寸步難行。

只要堅持到建安二十五年,曹操也該病死了,轉機就來了。

大勢一變,人人思漢,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許昌,洛陽指日可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